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02 17: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六年级地理试题
2024年1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将考生信息填写完整,并按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纸(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贝贝同学从地理书中找到了一幅可以描述地球大小的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地球的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仪能够反映地球的真实大小
B.地球表面任意一点到地心的半径都是6371千米
C.两极之间的直线距离是2万千米
D.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10万个400米学校操场跑道的总长
2.如果给地球做一件外衣包裹全身,所需面料应不少于( )
A.5.1亿平方千米 B.6371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D.4万千米
3.地球穿上外衣后,泡在海水中的部分和没泡在海水中的部分(海陆比例)与下图中吻合的是( )
A.A B.B C.C D.D
家住烟台的玲玲同学计划元旦期间来泰安研学旅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五岳之首”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玲玲查阅地图发现,烟台位于泰安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5.玲玲点击导航地图中的“-”,扩大呈现的范围,则( )
A.图幅将变小 B.比例尺变小 C.内容更详细 D.图幅将变大
6.手机中的导航地图,属于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 )
A.查询不便 B.更新较慢 C.交互性强 D.携带不便
某实验中学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了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图甲),图乙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图乙制作出的地形模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为帮助学生理解,王老师用紧握的拳头演示地形部位(如图丙)。如果在拳头上方(山峰)模拟降水,最终雨水汇集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山脊 B.陡崖 C.山峰 D.山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灿若星河的诗词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词句,此句体现出的地理知识是( )
A.气候是多变的 B.天气是多变的 C.天气是稳定的 D.气候是稳定的
10.“坚持文化自信,说好普通话,讲好中国故事”。下列关于汉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 B.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 D.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1.泰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元旦期间到当地气象台进行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框图。框图中各数码与填入的内容相一致的是( )
A.①确定风的来向 B.②测量河流的流量
C.③观测大气的温度 D.④记录天气状况
读北半球某地2020年各月平均降水量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2.该地2020年的年降水量为( )
A.169毫米 B.745毫米 C.62毫米 D.645毫米
13.该地降水的特点是( )
A.降水较丰富,季节变化明显 B.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C.降水较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D.降水稀少,季节变化明显
14.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汉语 B.西班牙语 C.葡萄牙语 D.阿拉伯语
15.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这是造成现在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选项适合补充到图中A环的是( )
①富国更富②出售农、矿等初级产品③出售轿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等④赚到的钱少⑤产品的价格高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35分)
二、综合题
16.地理实践。“地球仪”和“地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对此内容的学习,“着地”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某中学六年级同学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请帮他们完善实践报告单。
地球仪制作
同学们按步骤制作了简易的地球仪。
(1)第一步:图①所示是制作地球仪的乒乓球,先在乒乓球中部画上一个圆圈,圆圈c代表的是 (特殊纬线名称);在a和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圆圈c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第二步:继续把铁丝弯曲成图②所示的形状,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弯曲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2)第三步:图③所示是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d穿起来,d代表的是 ,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表示北极点的是 (a/b)。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在部位é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3)图④是某同学采用棉线缠绕乒乓球的制作方案制作的地球仪的作品,图中棉线代表的是 (纬线/经线),某同学在制作时,将其中一段棉线涂成红色,用来表示该类度数的起点,这条线的名称是 。
演示实验
(4)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将灯光作为太阳光,演示地球的运动(如下图)。该同学手持地球仪从M位置开始围绕光源旋转一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 之间。以下四幅图是同学在观看演示实验后绘制的地球运动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学以致用
(5)地球自转运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请列举1例你所观察到的影响。
17.地理探究。“玩转”地球。地球太大了,为了研究地球的海陆分布,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地球分为两个半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探究一:地理界线
(1)读陆半球图,B点与C点所在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两半球,B点的经纬度是 ;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探究二:大洲、大洋分布
(2)读陆半球图和水半球图可知,C点所在的经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 、南极洲;关于“水半球”中心点(47°S,178°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位于东半球 B.属于热带地区 C.位于太平洋中 D.位于高纬地区
探究三:海陆分布特点
(3)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
探究四:海陆变迁
(4)海洋与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如下框图所示海陆变化的原因,请选择把序号①、②、③处对应的内容补充完整。
a自然原因 b人为原因 c海平面的升降 d人类活动
① ;② ;③ 。(填字母)
18.联系生活。某中学王老师的地理课堂尝试设计了《气候》大单元学生学习活动,如下是他选取的部分地图资料库。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知识储备间关】
(1)某中学学生设计了气候的简单框图(如下图),但③处内容漏填了,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③ 。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归纳,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七大洲中,热带面积最大的是 。
(3)②地是 (填地形区名称),该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这是因为 因素的影响;该地气候类型为 (填气候名称)。
活动二:【图说气候类型】
(4)A、B、C、D所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我们家乡山东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填字母);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特征相吻合是 (填字母);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的自然景观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填字母)。
活动三:【气候及其影响】
(5)我们北方有句俗语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该俗语反映了( )(填字母)。
A.天气影响农业 B.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性 C.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D.气候影响农业
19.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同学们在地理课上进行了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人种、民居的影响的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地形与人口分布:由图1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填地形类型名称)地区。
(2)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图2和图3反映出了世界大部分人口分布在 (沿海/内陆)地区。
(3)纬度与人口分布:由图2和图4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降水较多、气候温和的 纬度地区。
(4)图2中甲地区为 (填地形区名称),该地处于平原地区,却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
探究二:自然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5)在人类发展较早,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由图5可知,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部和 部,大洋洲北部。这里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图5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
(6)黑色人种原本生于非洲,但美洲却有一定数量的黑种人,其原因是 (填序号)。
①地理环境 ②宗教信仰 ③历史原因
探究三: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7)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读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状图(下图),分析该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试卷第4页,共10页
1.D 2.A 3.C
【解析】1.地球仪能够反映地球的形状,并不能反映地球的真实大小,A错误。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错误。两极之间的直线距离是6357×2=12714千米,C错误。赤道的长度是40000千米,操场跑道长度为400米,地球赤道周长大约相当于操场跑道的40000000:400=10万倍,D正确。故选D。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5.1亿平方千米。排除BCD。故选A。
3.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故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4.C 5.B 6.C
【解析】4.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向东西,故烟台位于泰安的东北方向。故选C。
5.相同图幅的地图,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点击导航地图中“—”将地图缩小,则图幅不变,范围变大,比例尺变小,显示内容变得简略,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更新较快,内容不断变化,比例尺可以调整,范围可以调整,便于查询,携带方便,并且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交互性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导航图可以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具有地图比例可放大、缩小或旋转而不影响显示效果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图是电子地图,电子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电子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信息量大,并且数据可以随时更新.可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旅游、汽车导航等许多部门。
7.B 8.D
【解析】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图乙中有两个明显的山脊,分别在东北部和东南部,陡崖在西南部,与乙图地形特点相吻合。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由上述分析可知,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为山脊,山脊地势比两侧高,是分水线,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山谷是集水线,水源能汇聚在一起,山谷会形成河流。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9.B 10.D
【解析】9.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诗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述的是短时间内的风雨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汉语是联合国工作通用的语言之一,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汉字魅力精彩;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ABC正确,D错误。故根据题意,选D。
【点睛】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11.D
【详解】关于天气预报的说法,百叶箱是用于观测气大的温度,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水量,风向标用来确定风的来向,最后记录天气状况,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B 13.A
【解析】12.结合表中数据,该地2020年的年降水量为:10毫米+5毫米+22毫米+47毫米+71毫米+81毫米+135毫米+ 169毫米+112毫米+57毫米+24毫米+12毫米=745毫米。排除ACD,故选B。
13.读表可得,该地降水较丰富,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A正确。故选A。
【点睛】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称作降水量,一年中每月降水量的平均值的总和就是年降水量。
14.C
【详解】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的语言。故选C。
15.D
【详解】解: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从发展中国家买来的廉价原材料,制造出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并销往世界各地,获取高利润,经济发展更快。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剥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主要出售农、矿等初级产品,赚的钱少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联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②④符合发展中国家特点,其余符合发达国家特点。故选:D。
【点睛】
16.(1)赤道
(2) 地轴 a
(3) 经线 本初子午线
(4) 南北回归线 B
(5)人们可以根据白天和黑夜交替现象,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白天可以工作、学习,晚上可以休息、睡觉。地球自转还会导致时间差异,如我们上午看美国傍晚的篮球赛,半夜看多哈傍晚的世界杯。
【分析】本题以地球仪的制作为材料,涉及到地球仪的制作、地球运动及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 如图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画上一个圆圈c,代表的是赤道;在a、b两点(分别代表北极和南极)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2)第三步: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d(代表地轴)穿起来。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处和b处,表示北极点的是a,指向北,南极的是b,指向南。
(3)图④是某同学采用棉线缠绕乒乓球的制作方案制作的地球仪的作品,图中棉线指向南北,代表的是经线,度数的起点是0°经线,这条线的名称是本初子午线。
(4)该同学手持地球仪从M位置开始围绕光源旋转一周,模拟的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光线直射范围应该是南北回归线之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的地轴上地球是逆时针转动;地球公转运动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大约是66.5°的夹角。图中A图地球自转方向错误,A错误;B图为正确的地球公转示意图,B正确,C图和D图太阳直射点错误,CD错误。故选B。
(5)地球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例如,人们白天可以工作、学习,晚上可以休息、睡觉。此外,地球自转还会导致时间差异,如我们上午看美国傍晚的篮球赛,半夜看多哈傍晚的世界杯。
17.(1) 30°W,0° 白令海峡
(2) 大洋洲 C
(3)大于
(4) d b c
【分析】本题以水半球和陆半球为材料,涉及经纬网定位、五带的划分、大洲的分布、海陆面积的分布、海陆变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B点与C点所在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两半球,B点的经纬度是30°W,0°。读图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亚洲,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2)由上述分析可知,BC两点构成经线圈,B是150°E,所在的经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水半球的中心点(47°S,178°E)位于太平洋,C正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判断水半球的中心位于西半球,A错误;热带的范围是0°~23.5°,47°S属于南温带,B错误;高纬度的范围是60°~90°,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C。
(3)因为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7:3,所以地球无论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永远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图中①是人类活动,②是人为原因,③是海平面升降,④是自然原因。故①是d,②是b,③是c。
18.(1)降水
(2) 递减 非洲
(3) 青藏高原 地形地势 高原山地气候
(4) B A C
(5)D
【分析】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设置试题,共五大题,涉及气候的构成要素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与气候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时节气温分布特征、世界气候分布特征与气候特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和会分析所给的材料信息、合理提炼所涉及的知识点、合理作答的素养。
【详解】(1)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气候的两大构成要素为气候和降水。
(2)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在世界的七大洲中,热带面积最大的是非洲,因此其有“热带大陆之称”。
(3)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图中②地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该地区由于受地势地形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地的年平均气温远低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
(4)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我们家乡属于温带季风区,A是地中海气候,具有明显的“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B是温带季风气候图,故B符合;图示的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景观,当地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具有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征,ABCD四图中,C地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
(5)依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春耕 夏种 秋收 冬藏”是农业生产过程,不是生活习惯,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故AB错误、故D正确;反映的是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故C错误,故选择D。
【点睛】
19.(1)平原
(2)沿海
(3)中低
(4)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5) 中 南
(6)③
(7)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统民居墙体厚,利于隔热;平顶不需要考虑屋顶排雨水;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小;便于就地取材。
【分析】本题以西亚的民居和气候资料为背景,涉及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原因分析、世界人种的分布、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及民居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从图1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主要分布在500你以下的地形区,其中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占56.5%,200-500米的地区,占比24%。故从地形来看,多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
(2)由图2和图3和上述分析可知,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3)由图和上述分析可知,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这些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
(4)图2中甲地区为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该地处于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全年高温多雨,人口稀少。
(5)世界人种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人种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很大,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图中非洲南部和中部、大洋洲北部;
(6)奴隶贩子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美洲地区的种植园主充当奴隶。故黑色人种原本生于非洲,但美洲却有一定数量的黑种人,其原因是③历史原因。
(7) 由图可知,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降水少,风沙较大,沙漠广布,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少。传统民居墙体厚,利于隔热;降水少,不需要考虑屋顶排雨水的问题,屋顶为平顶;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小;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