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达标卷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吕梁市某校七年级的学生小华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后,准备做一个地球仪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请你帮他答疑解惑,完成1—2题。
1.在制作地球仪时,为了能正确表示地球的形状,你建议他选择的物品是
A.圆盘 B.竹筒 C.乒乓球 D.正方形盒子
2.如果按照1/1000000000的比例尺缩小,选择材料的最大周长约为
A.4厘米 B.6.371厘米 C.12.742厘米 D.51平方厘米
2022年5月4日12时53分,中国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成功登顶,并在峰顶开展了多项考察任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和科考队员登顶时拍摄的照片(乙),完成3—5题。
3.登顶当日,下列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A.我们家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B.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甲处
C.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运动 D.拍摄登顶照片时的天气为阴
4.拍摄登顶照片的摄像机位于科考队员甲的
A.偏南方向 B.偏北方向 C.偏东方向 D.偏西方向
5.本次攀登珠峰的时期选择在5月,其主要原因是此时
A.我国台风少发的季节 B.风速最大,冰雪难以“立足”
C.高山上风速最小,几乎没有降雪 D.正值雨季,高山冰雪融化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4日17时55分,印度尼西亚的某岛屿附近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6.3毅S,111.20毅E。左图为该岛屿所在区域,右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据此完成6—7题。
6.震中最接近
A.苏门答腊岛 B.爪哇岛 C.加里曼丹岛 D.苏拉威西岛
7.该地地震频发,是因为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肯氏兽原本生活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中,现在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下图为大洲轮廓图和肯氏兽图片。据此完成8—9题。
8.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均有热带分布 B.均濒临太平洋 C.主要位于西半球 D.以发达国家为主
9.肯氏兽原本生活在同样的地理环境中,现在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可以用于证明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
10.下列关于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其所在大洲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亚马孙平原—北美洲 B.青藏高原—亚洲
C.东欧平原—欧洲 D.刚果盆地—非洲
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猴面包树是一种喜热、耐旱的树种,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内在都是中空的“假茎”结构。雨季时,能大量吸水并将其储存在树干内,旱季时可以供人们使用,被当地人称为“生命之树”。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部分地理资料和猴面包树景观。读图完成11—13题。
11.推测图中四地中,猴面包树最适宜生长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影响岛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3.推断下列月份中猴面包树内储水最多的是
A.1月 B.6月 C.8月 D.10月
木刻楞房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建筑方法为: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垒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生长在冷湿环境中的植物),墙壁较厚,多在50cm以上。该民居所用木材大多用手斧雕刻加工,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读“木刻楞房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在原木间垫有苔藓主要是为了
A.吸水防潮 B.防风御寒 C.加固墙体 D.降低造价
15.该民居最有可能分布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印度 C.俄罗斯 D.巴西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完成16—18题。
16.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区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影响①②④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18.下列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地区主要通行英语 B.②地区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C.③地区居民主要为黑色人种 D.④地居民主要以汉族为主
2020年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图示意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大 B.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人均排量较大
C.城市化水平越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大 D.各国应承担同等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0.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人类应
①开发清洁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禁止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 ④建设城市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
21.【学有所用】(本小题共11分)
五一期间,5名驴友穿越虎山时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下图为虎山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1)已知5名驴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约200米远的地方,那么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__________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_____________(地形部位)。
(3)图示区域最高处的海拔在_____________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__。
(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点的____________方向。若两山峰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___千米。如果要在图示区域建一个视野广阔的瞭望台,那么瞭望台应该建在上、下哪座山峰上?_____________。
22.【探究学习】(本小题共12分)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旅游成为新时尚。济南市某中学学生小明在暑假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软件来考察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图1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探究1———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1)F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传统民居可能是图1甲、乙、丙中的_________;D地区传统的民居是图片乙,请根据乙民居的景观,判断D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皖南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探究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2)B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___________教,经济发达。C地区居民以___________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经济较落后。D地区居民以___________人种为主,语言以___________语为主,信仰___________教,其宗教建筑为图2中___________(甲/乙/丙)。
探究3———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
(3)小明发现各区域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例如A国多火山地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原因。
(4)小明发现,在同一时间A和B两地的人们衣着差异较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23.【跨学科学习】(本小题共8分)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左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右图为北极海冰多年冰情数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东端为__________洲活跃的经济圈,西端为发达的__________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大多数为_____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2)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经过南海、A马六甲海峡、B__________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最后到达荷兰鹿特丹。
(3)央视记者沿“一带一路”采访报道。记者发现,从中国开往欧洲的班列,满载__________(填序号:①化妆品②茶叶③汽车④牛奶)等货物;中国与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之间的这种国际合作被称为“_______________”(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4)海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也称为“冰上丝绸之路”。读上面海水结冰面积图,与海上丝绸之路传统航线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劣势是:结冰期长,可通航时间短。由图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最安全的通航时间是_________月份。
(5)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论坛筹备进程中和举办期间,与会各方达成了283项务实成果,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这个实例体现的意义是( )
A.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独立发展 B.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C.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24.【学法指引】(本小题共9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华社基加利9月8日电中国第22批援卢旺达医疗队6日至8日在位于卢首都基加利的加汉佳卫生院开展主题为“援非真情,健康相伴”的义诊活动。中卢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左图为中国和卢旺达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我国与卢旺达进出口主要产品示意图。
(1)比较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与中国相比,从纬度位置来看,卢旺达位于__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卢旺达属于______________(内陆/沿海)国家。卢旺达气温常年在20℃左右。每年的2月至6月、9月至10月为湿季,6月至9月、12月至次年2月为干季,属于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类型单一。
(2)从产品类型来看,中国从卢旺达进口的产品主要为_____________,向卢旺达出口的产品主要为_____________。
(3)从中国和卢旺达两个国家各自的角度出发,结合材料,说明国际经济合作对其发展的意义。(每个国家至少两点)
交口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达标卷
七年级地理(晋教版)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60分)
1—5CAABC 6—10BCABA 11—15DCABC 16—20CCABD
二、21、(本小题共11分)
(1)A (2)山谷
(3)900—1000 高原(或山地)
(4)分布在河流沿岸 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等(顺序可调换)
(5)西北 1 下方山峰(语言描述合理即可)
22、(本小题共12分)
(1)甲 热带沙漠气候 地形 气候(后两空顺序可调换)
(2)基督 黑色 白色 阿拉伯 伊斯兰 乙
(3)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A地位于北半球,B地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3、(本小题共8分)
(1)亚 欧 发展中 (2)印度 (3)② 南北对话 (4)9(或者8、9) (5)D
24、(本小题共9分)
(1)低 内陆 热带草原
(2)矿产品 工业制成品
(3)中国:进口矿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出口工业产品,利于扩大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至少两点,合理即可)
卢旺达:出口矿产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公路,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提高科技水平等。(至少两点,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