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8 15:29:04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试卷(历史方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分)
1.西周时期,王室重臣召公劝谏周厉王“历民之口,甚于防川”。脊秋时期,普国大夫师旷也劝谏晋倬公
说,上天为民立君、为君设立辅佐,“勿使过度(过分)”。这反映了(
A.社会舆论决定君王行为
B.君权受到了相权有效限制
C.民贵君轻观念成为共识
D、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
2.西周和春秋时期,“相”为礼宾之官。战国时期,“(相)列百宫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
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相”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的确立B.君主集权的增强C.选官标准的提高
D.等级制度的消亡
3.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一经以上
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锁得甲等者可为郎官。汉武帝时的上述措施(
A.促使察举制开始出现
B.适应了思想统一的糯要
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4.首匿是汉律规定的一条罪名,指主谋藏暖罪人应处以重罚。汉宜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下诏,“父
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器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这反映出(
A.西汉法律制度细致严密
B.休养生息政策得以恢复
C.儒家伦理影响刑罚处置
D.官僚贵族特权受到保护
5.西晋末年至北魏初年,中原地区经济遭到空前破坏。北魏中期以后,'北方灰业生产技术却有了很大的
提高:《齐民要术》中提到的蔚犁以及用于播种的耧,都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果木栽培及保墒技术等,
在当时也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主要归因于北魏中期以后(
A.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B.经济重心逐渐移向南方地区
C.抑制了大规模的土地集中现象
D.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封建化
6.洗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俚人大首领。她统率并引导本部落民众多做好事、普事,后归附
隋朝被加封为谯国夫人,其生平载于《隋书》等正史,洗夹人文化在粤、桂、琼地区极具感召力。洗夫人
故事的流传可以说明岭南地区(
A.民间对英雄人物的期待
B.主流价值影响生活观念
C.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
7.安东都护府是唐朝设在东北边弧的军政管理机构。下表是部分安东都护情况表,据此推断,安东都护
府(
都护
之前经历
起用原因
薛仁贵
平民
征战东北
高侃
中小地主
能征普战
泉男生
高句丽贵族
征战东北、担任边州长官
居突铨
望族勋贵
能征善战
实现了边噩和内地治理一体化
B.有利于边跹的开放和丝路畅通
C.满足多政权并立下的统治需求
D.采用征抚相济的手段管理边骶福州三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历史方向)
1,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趣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愿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历民之口,甚于防川”“上
天为民立君,为君设立辅佐,‘勿使过度(过分)”可知,君王要听从周边人的意见,不
要限制言论自由,不要乱用权力,这反映了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力,D项正确;社会
舆论影响君王行为,而不是“决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此时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
响力,但未体现君权受到了相权有效限制,排除B项:“共识”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
排除C项。故选D项。
2.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题干材料“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可知,其意思
是,“相”成为了百官之首,要选拔安排好各部门的长官,总管各种事情的处理,以此
来整顿朝廷上的大臣和各级官吏的职分,衡量他们的功劳,论定对他们的奖赏,年终拿
他们的成缋功劳呈报给君主,西周时期,“相”是掌管礼仪的官员,春秋时期,“相”职
权发生了演变,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反映出君主集权的增强,B项正确:贵族政治,
是指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相”职权的变化,与选官标准无关,排除C项;D项错误,等
级制度并未消亡,排除D项。故选B项。
3.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材料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的活动,影响了选官制度的变化,B项正确:根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可知,汉武
帝设置五经博士是为了配合察举制的实行,排除A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宫场的情形,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考
试入仕,排除C项;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并不能真正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
D项。故选B项:
4.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首匿”按汉律规定本来要处以重罚,但按照
汉宣帝的诏令,亲属之间的“隐匿”却得到了免罪处罚的特殊对待,这反映出儒家伦理
对刑罚的影响,C项正确;仅凭一条规定看不出“细致严密”,排除A项;休养生息政策
是汉初实行的,在汉武帝时期被改变,之后一直没有恢复,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该
规定用于平民还是贵族,看不出对贵族特权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C项。
5.D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北魏中期以后,北方浓业生产
技术却有了很大的提高…都是当时先进的生产工具”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北魏
通过实行均田制、发展农耕等使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逐渐封建化,北方农业得到发展,
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D项正确;北魏中后期并未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排除A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开始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均田制有利于抑制
土地兼并,但仍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大规模的土地集中现象,只不过当时战乱比较多,无
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