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学科素养诊断(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学科素养诊断(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2 18:21:41

文档简介

高二学业素养诊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原文的意思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长而空的文章,不是禁绝一切
空话)
2.C(原文说“但也必须对事物的本质有所表现”)
3.C(强调文采和质朴要兼备。既注重修辞,又强调“诚”。)
4.①首先指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 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②接着批判“长而空”
的危害;③然后又指出“短而空”也不好;④最后得出结论一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
(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5.①作者使用有悬念的标题,违反“立其诚”的原则,具有社会危害性。②发布者应
遵循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的原则审定发布,不能推波助澜。③读者要辨识媒介
信息,承担起理性批判、不传播的责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6.D(节选部分,对于聂夫的忏悔与关心,玛娃始终是排斥的,不接受的)
7.B(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接受)
8.表现了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复杂而又真实的反应:“嫌恶”表现了玛丝洛娃对曾
经无情抛弃自己的聂赫留朵夫的痛恨之情;“妖媚”表现了为生活所迫而堕落的玛娃想从
聂夫弄一些好处;“可怜”一是对自己身陷牢狱的无奈,二是对聂夫自责忏悔的不屑之情。
9.觉醒了的“精神的我”是真实而强大的,能使人性(精神)复活;(2 分)经过真
诚的忏悔、动摇、退缩等内心斗争,人能实现道德上的自我改善(达到精神的复活);(2
分)道德忏悔与赎罪表现,能帮助唤醒堕落人的善良与仁爱,使堕落的人精神复活;(2分)
精神的人能战胜兽性的人,道德的人能战胜非道德的人。(2分)(答出三个要点皆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10.C、E、G(每对一处得 1 分,错一处扣 1 分)
11.D.(知,主持,掌管)
12.B(“恬如也”意为恬然自安的样子。不是“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A.薛颜之所
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
的缘故。
13.(1)(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
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
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颍公是对的。
14.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质了距离。
③欧阳颍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
高二语文答案 第 1页 共 2页
{#{QQABJQQQoggoAAIAAQgCAwEaCgMQkAGACKoOREAMIAAAyBNABAA=}#}
【参考译文】(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
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
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
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
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颍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
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
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
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
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厉害的
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
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
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
觉一样,泰然自安。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
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
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
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
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
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
到欧阳颍公处谏劝。欧阳颍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
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
名。等到在某此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颍公是对的,然后欢呼
着说:“欧阳颍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
(就)可想而知道了。
欧阳颍公刚毅果断很有气质,外表严厉内里聪明,有不可侵犯的气质,凭这些来治理
地方政务,也是凭这些来洁持他的本身。当初,曾祖父颍以侍郎的身份担任许田县县令,
当时丁晋公尚且年少,客居在曾祖父治理的县内。曾祖父见到丁晋公,认为他有贵人的气
质,就让欧阳颍公与丁晋公交游,给予丁晋公的帮助非常多。到欧阳颍公治理峡州的时候,
丁晋公推荐欧阳颍公,于是任命为著作之职。
自这以后,丁晋公担任非常显赫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天下的士人往往因为攀
上丁晋公而得到荣显的地位,但欧阳颍公却退避不与丁晋公过多接触。所以欧阳颍公在仕
途上,从担任著作佐郎开始、到秘书丞、到太常博士、到尚书屯田、到都官、到职方三员
外郎、到郎中,都是凭借着年年岁岁考核评介,按次第升迁,担任万州、峡州、鄂州、歙
州、彭州、岳州、阆州、饶州、嘉州的知府,都是他劳绩所应当得到的。到丁晋公败落,
其他士人大多不免受到牵连,惟独欧阳颍公没有牵连到。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因为年老乞求到陪都任职,在荆南有田产,于是就告老归
乡。在景佑元年(1034)正月二十六日在家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三。
高二语文答案 第 2页 共 2页
{#{QQABJQQQoggoAAIAAQgCAwEaCgMQkAGACKoOREAMIAAAyBNABAA=}#}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15.B(“感叹鲁仲连建立的功绩如期待升起的太阳”理解有误。这句是形容鲁仲连的
光芒像夕阳的余晖一样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人敬仰)
16.(1)从“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可以看出作者有辅弼天下、建功立业之志。
(2)从“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可以看出作者不慕名利,欲功成身退。(3)拥有卓
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心内心渴望自由与渴望建功立业的统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分)
17.(1)会盟而谋弱秦 以致天下之士
(2)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3)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4)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2 分)
18.甲、兵荒马乱 乙、来龙去脉
19. ①处改为“日本的《读卖新闻》社记者经过认真仔细地查找”;(2 分) ④处改为
“(她)与丈夫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
20.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样做,这是我们的政策,是我
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小题,8 分)
21. ①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②做这样的事情虽是举手之劳
22.偷换概念,推理错误,违反了“同一律”。 (2 分)第一个“经典著作”是儒家
的“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经典著作”是“各个”作品的通称,不是一个概念。(2分)
四、写作(60分)23.答案略。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 分) (5~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分
基础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等级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高二语文答案 第 3页 共 2页
{#{QQABJQQQoggoAAIAAQgCAwEaCgMQkAGACKoOREAMIAAAyBNABAA=}#}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特征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等 20分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级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5)其他
①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 47分为评卷切入分。
一等 54~60 分(约 10%),二等 48~53 分(约 40%),三等 41~47 分(约 30%),
四等 36~40 分(约 10%),五等 35 分以下(约 10%)。
②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观点一律判为零分。抄袭内容超过一半,
得分不得超过 10 分。
③不足 800 字的,每缺少 50 字扣 1 分。错别字错一个扣 1 分,重复出现不计,
最多扣 3 分。
高二语文答案 第 4页 共 2页
{#{QQABJQQQoggoAAIAAQgCAwEaCgMQkAGACKoOREAMIAAAyBNABAA=}#}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素养诊断试题
高 二 语 文
2024.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 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 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修辞立其诚”中“诚”是指真,“立其诚”是要坚持真实性,在当今仍有积极价值。
B.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C.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一切空话。
D.文章的长短不是一定的,而是服务于内容需要,就如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所说。
2.下列有关材料内容与语言等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从写文章的原则引申到做人的道理;材料二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
B.材料二语言严谨、周密且生动活泼,引用谚语歇后语等群众语言,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C.科学和哲学以揭示客观规律为原则,文学以表现客观事实并凭此感动人心为基本要求。
D.“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认为,人在观察现象时要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礼记·大学之道》)
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老子·第六十四章》)
C.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论语·雍也》)
D.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墨子·兼爱》)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近来,“太震撼了”“央视刚刚曝光”“有身份证的都赶紧看吧”等用语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中频频出现。请结合材料,从作者、发布者与读者三个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她那双乌黑的发亮的斜睨的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您帮帮我,教教我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说这些干什么呀!①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②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③“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花了一点力气,向昨天感到存在于心灵里的上帝呼救,果然上帝立刻响应他。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④“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有删改)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处,冷静的话语,轻松的语气背后,包含着伤心和泪水,此时玛丝洛娃精神已麻木,对聂赫留朵夫已无感情可言。
B.②处,玛丝洛娃直言要钱时,聂赫留朵夫感到“窘态毕露”,是因为玛丝洛娃的表现和自己的内心期待有较大差距。
C.③处与“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刻画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堕落的失望,更激发他复活玛丝洛娃本性的责任感。
D.④处,称呼变化是因为聂赫留朵夫发现玛丝洛娃不再排斥自己,想得到她的理解和宽恕,想在情感上拉近与她的距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玛丝洛娃眼睛的刻画细腻传神,“浮肿的眼皮”写出了她经历的苦难,“特别有神”,暗示了她依然充满活力。
B.小说多次写到了玛丝洛娃的“笑”,这些神态细节描写,有力地揭示了人物无奈的心理状态和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C.有关副典狱长的描写揭示了当时那个不合理、黑暗的社会环境,侧面表现了玛丝洛娃的生存环境的恶劣,处境的艰难。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成功运用“心灵辩证法”来刻画聂赫留朵夫,深入人物的内心描写,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
8.如何理解“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分)
9.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性精神的“复活”,作者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寄寓了怎样的人性理想?请简要加以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祐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盗有杀其民A董氏B于市C三年D捕不获E府君F至G则得之H以抵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进士,指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进士”是隋唐以来对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指,指称,称,与《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的“指”含义并不相同。
C.持,约束,与《苏武传》中“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的“持”的含义不同。
D.知,了解,熟知,与《礼记·大学之道》中“知止而后有定”的“知”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颍开始任职能干有名,善于治理;薛颜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
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比如自带凉席等,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
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就像这样。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后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多次任知州之职,景祐元年在家去世。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
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建立的功绩如期待升起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景仰。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16.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分析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说,秦昭襄王时秦国变强,其他诸侯国恐惧,就“___________”,他们不吝惜珠宝与土地等试图“_____________”,采取合纵的缔结盟约,成为一体。
(2)李商隐的《锦瑟》首联提及乐器瑟的构成,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及了乐器箜篌的弦乐器的构成情况。
(3)临近中秋节的一个夜晚,明月当空,在异地工作的赵甲老师没能回家,他想念妻子,觉得妻子也在牵挂着自己,不禁想起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复兴学校文化长廊中悬挂有诸葛亮的人物画像与生平介绍,钱乙同学看到后不禁想起古人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自从送走了两个孩子,这些年来,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他们担心。那个年代(甲),不知两个小姑娘当时是否安全回国了。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的报道,在中国和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①经过日本的《读卖新闻》社记者认真仔细地查找,②在九州找到了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③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④丈夫与她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⑤她那受伤的小妹妹在我们送回以后,⑥死在了石家庄的医院里。
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乙),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我收到了一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热情洋溢的电报和书信: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有的是请美穗子带来的,有的是直接寄来的。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
美穗子全家来我国探望时,我接见了他们。美穗子很激动,一再表示感谢。我对她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策是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样做。美穗子说,她那次由日本来中国,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
18.请在文中括号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第一段画横线标注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把第三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改写成几个短句,以符合原文整体风格与特征。(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孟子认为,人本然地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人和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是平等的。 :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是衣冠禽兽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并且努力走下去了。自己想成为品行高尚的人,可是最终成了卑鄙无耻的人,这样的结局,是让人感到悲哀的。
孟子说,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不难,关键是要努力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在路上顶着东西,就去帮他拿,不让老人辛劳。 ,却可以成就一件美德,使自己原有的仁、义、礼、智四端成长并趋向成熟。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从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入邪恶,怎能不让人感到悲哀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有人说:“儒家的经典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请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并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
(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现实,也预示着未来。 (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请准确理解以上语句的思想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