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2 19:00:22

文档简介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24.1
1.C(2分)【解析】由材料二第1段“沉浸式文旅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在于其满足了
人们不断升级的文旅消费新需求”的表述可知,前后句间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2.D(2分)【解析】由材料二第1、3段可知,“只要…就…”表述绝对。
3.①优质的文旅项目要体现开发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造性地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
源有机融合的设计理念:
②优质的文旅项目还要满足消费者主动参与、深入体验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消
费需求。
(4分,一点2分,意近即可)
4.B(2分)【解析】母亲要求卖马是迫于生计,“冷酷无情”理解有误。
5,①自然之秋。小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深秋。
②生命之秋。父亲与斯科特都已年迈,不再有强健的体魄和生命的活力。
③命运之秋。我们一家生活窘迫,斯科特也因此难逃被卖掉的命运。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①突出斯科特对父亲的依恋和信任。陪伴父亲度过了艰难岁月的老马斯科特,最终全
然没有犹豫畏缩地跟随父亲登上货车,体现了它对父亲的依恋和信任。
②与前文情节形成强烈反差。前文写老马斯科特在贩卖商麦克雷无情的抽打之下,依
然迟迟不愿上车,最终却全然没有犹豫畏缩地跟着父亲登车,前后情节反差强烈。
③加深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小说以斯科特“急切地要跟着父亲,全然不在意他们的下
一步是落在什么地方”戛然收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和哀叹,加深了小说的悲
剧色彩。
(6分。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CEG(3分)【解析】正确的断句是:是以听塞于贵重之臣,明蔽于骄妒之人,故天下
溃叛,弗得闻也。
8.B(2分)【解析】A项,“十年春,齐师伐我”的“伐”意为讨伐,与文中“自伐”
的“伐”意思不同。B项,“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意为难道,与文
中“庸说偏信”的“庸”意思不同。C项,成语“功不唐捐”“细大不捐”中的“捐”
与文中“隔捐疏贱而信赵高”的“捐”意思均为抛弃、丢弃。D项,“而闻者彰”的
“彰”是形容词,意为清楚,原文“杀身以彰君之恶”的“彰”是动词,意为彰显,
故两者意思和用法不同。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9.A(2分)【解析】由“夫将拒谏,则英雄散”“专己,则下归咎”“信谗,则众离心”
可知,如果将帅听不进规劝,英雄就会离去;如果将帅刚愎自用,下属就会归咎于上
级:如果将帅听信谗言,就会人心离散。该项将三个并列分句的信息整合成了一句,
故错。
10.(1)所以君主如果广泛听取采纳臣子的意见,那么就不会被显贵的大臣蒙骗,也不
会被远方的人欺骗了。(4分。关键词“纳”和语意被动各1分,句意2分)
(2)您喜欢听别人说奉承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谏您,恐怕在郭国灭
亡之前就死了,因此我没有劝谏您。(4分。关键词“至言”“是以”各1分,
句意2分)
11.①材料一认为将帅要善于纳谏。
②材料二主张君主要善于兼听。
③材料三强调臣子不必强谏。
(3分。一点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2.D(2分)【解析】“直抒胸臆”错误。
13.同:①从手法角度看,丁诗和杜诗都用了夸张手法,分别体现了长江和洞庭湖的浩瀚阔大。
②从意境角度看,丁诗和杜诗都借助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境界
异:丁诗还用了拟人手法,“走”“吞”将长江人格化,形象地描绘出江水奔腾的雄
姿与磅礴的气势。
(6分。一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4.(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示例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示例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示例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是开放型情境默写题,填
写的必须是诗句,且要合乎情境】
15,(2分)A以讹传讹B锱铢必较
16.第①句,改为:大家对包括汉字、成语在内的传统文化元素更“较真”了。
第④句,改为:尽管(虽然)口碑不错。
第⑧句,改为:【示例1】央视龙年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
【示例2】央视龙年春晚把“龙行龘藤,欣欣家国”作为主题。
(6分。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只写出序号不给分)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QQABBQyQggAAAhAAAQhCAwlKCAEQkBEAAAoOAEAEIAAAy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