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2 19: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明市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
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小处球例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0。宁支州国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别的三0,意一如善重达南
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
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
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
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
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
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
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
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
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
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
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样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
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花加的产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
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
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履就严密地建立起来
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
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定
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而变得简洁、精
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
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语内化而成的潜在逻料,因此它具有来
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
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
言表达上具有清嘶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性逻钾,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进行强化逻样训练。的
学旗(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特神》)
部材料二:新当
语言和逻枰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
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能突破逻标规
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
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早在梁朝,刘腿在谈到“夸张”的时侯,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
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
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择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
的,讲究形象性、跳跃性,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
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挪
揄。”
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
“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
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