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表情的面具》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有表情的面具》是苏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并且学会制作自己喜欢的面具,从而激发学生对面具这一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这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美术课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以及造型特点,制作一个有表情的面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大胆绘制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会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验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能大胆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他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创造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并绘制一个面具。 教学难点:结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点,制作一个新颖的有表情的面具。
教学方式、手段
为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提问、讲述、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准备:PPT、范图、剪刀、彩纸、双面胶、彩色冰棍杆、羽毛等示范工具,教室布置出氛围感,给学生提供多种视觉冲击。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彩卡、胶棒、废旧物品等。 方法与策略1.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 造性学习。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4.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视频《变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丰富多样的面具愉悦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还给我们带来了神秘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有表情的面具》。(通过多媒体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描述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盒子面具》,并提出问题: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面具的概念、特点。 《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四个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传达出来的情绪也各不相同。在学生对面具有个初步的感知之后,我会继续展示《青铜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见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现情绪呢?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见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铜、硬纸、兽皮、木板等,并且可以通过对眼睛、嘴巴的夸张描绘来表现面具的情绪。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面具文化内涵的认识,我会播放视频藏戏选段,请学生思考:藏戏中的面具有什么寓意?面具由古至今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什么?在这里我会设置一个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合作交流。讨论结束后我会让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结合小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着吉祥,祈求神灵的庇护;面具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藏戏已经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中的面具具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面具的趣味,了解面具的深层寓意,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讲解 美术课程同样具有实践性,所以我会示范面具制作的方法,重点讲解对表情的夸张表现,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剪刻、粘贴、彩绘等制作方法。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面具的制作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评 教育家弗莱登塔曾说:“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积极的纠正学生存在的技法问题。在大部分学生创作完成的情况下,我会设置一个化妆舞会场景,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进行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课后搜集外国的面具资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课堂与课外,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板书设计有表情的面具 材 料:青铜、硬纸、兽皮、木板等。 造型手法:夸张 寓 意:吉祥、神灵庇佑评价设计美术作品评价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时效性,评价及时要进行,做到面批;二是具体性,评价内容要具体,实事求是;三是多样性,评价方式要多样,喜闻乐见。 总之,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和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亮点,也要使其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评价中努力体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教学反思做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 在上五年级《表情丰富的面具》一课中,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完成面具难度太大,针对他们产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课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基本的工作由他们独立来完成,我协助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至于教材里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并装上了皮筋,有的用几何图形画出了抽象的面具,有的模仿傩舞的面具,更多的学生自己想象,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大家在课堂表演中不仅十分开心,而且又很好的完成了原来觉得很难的任务,几乎整堂课都是在笑声中度过。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氛围真的很轻松,很开心,最关键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