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道头、八字头三个偏旁。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道头、八字头三个偏旁。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森林王国里可热闹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比赛呢,它们在比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6课比尾巴(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2)注意“尾巴”的发音,巴是轻音。
2.识记生字。
同学们看题目中的“尾”字,它是一个象形字,指鸟兽虫鱼等身体突出的部分。我们看最早的象形图,就像一个人身上有倒垂的毛,这是它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记住事物形象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你认识它了吗?
范读课文。
原来小动物们要参加比尾巴大赛呀,谁参加比赛了?谁得了冠军?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儿童诗吧。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82页,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好每个字的发音。
自由读课文。
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尝试标出小节。这篇课文有几个小节?4个,你标对了吗。
5.找一找:下面我们来找一找哪些动物参加了比尾巴大赛了呢?用横线画出来。
6.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小动物吧,出示课件:
猴 子、兔 子、松 鼠、公 鸡、鸭 子、孔 雀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自由读课文。
这些小动物们怎么比尾巴呢?我们先来看看上半场的比赛吧。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第1、2节,读好了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能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预设:都有问号
问号就像小耳朵,表示疑问,带有问号的句子叫问句,读的时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示范读)
老师是怎么读问句的呢?
预设: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字“谁”和最后的“长、短、一把伞”语气要上扬;“的”读的短而轻。
4.老师是带着什么表情读的?开心的,是啊,比尾巴可好玩了,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个问句(一个问句一个问句指名读,每句话2名同学)
评价:真棒,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从你的语气中听到了比尾巴的快乐
5.同桌之间相互问一问。
6.谁愿意把三个问句连在一起读一遍?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同学们读的真棒!在上半节比赛中,哪几个小动物赢得了比赛呢?现在请你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板书:贴小动物)
2.请你观察第二小节,每句话后面都是什么符号?(句号),其实都是在回答第一小节的问句,怎么读答句呢?你来问,老师来答。(示范读,一问一答)
3.老师是怎么读答句的?
预设:每句话的小动物的名字要重读,小动物的特点要重读。
这样回答的语气就读出来了。
4.再想老师是用什么表情读的?(开心,得意)对呀,小动物获奖了特别开心。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人)
5.下面我们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读,一个人读问句,一个人读回答。
学习第一句,谁来说一说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长)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学习第二句,说一说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短)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这和我们刚才学习的“长”是一对反义词。
我们来看第三句,我问你答。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写出了大而且蓬松的特点,用手势表示一下。学习“伞”字。
6.同桌互读,一个人问,一个人回答,并用动作表示每个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7.指名表演读,带上小动物的帽子,做手势。
8.齐读,老师问,学生回答。(边回答边写板书“长、短、一把伞”)
(四)学习第三、四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
听说小动物们在比尾巴,这三个小动物也来了,他们是谁?请你自由读第三四小节,注意读好问句和答句。
指名读,一个同学问,一个同学回答。(边回答边写板书“弯、扁、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
鸭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
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习“最”
你能用最字夸夸人吗?同学们真会夸人,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四小节,比一比谁读的最棒,谁的小表情最动人。
4.指名表演读,带上小动物的帽子,做手势。
5.男女生对读,女生读问句,男生读答句。
6.尝试看黑板提示语背诵。
7.对比学习“公、伞”
这里面有一个字“公”,和我们刚才学习的“伞”字偏旁长得很像,但又不太一样,谁能来说一说?
8.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照样子,做问答。看看谁最聪明,谁最有创意。
指导书写
学写“巴、把”2个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巴”和“把”,比较这两个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相同——都有“巴”。
不同——结构不同,“把”字中的“巴”稍小。
2.指导书写。
(1)巴:4画,独体字。
上面部分较扁。横折在竖中线右侧折笔。第三笔在横中线上起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2)把: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矮些,横折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
(4)学生描红、练写,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学生再写。
【板书设计】
比尾巴
长 弯
短 扁
一把伞 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