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具有新、美、力的特征。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看下冬天济南的美景,感受下冬天的气息。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三、初读感冬
1.听录音范读课文。
(注意:把握好重音、停连。)
2.圈出疑难字和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济南( )着落( )
宽敞( )贮蓄( )
澄清( )暖和( )
发髻( )水藻( )
看护 ( ) 薄雪 ( )
3.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4.思考: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对比:通过对比写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突出它的温晴。
四、再读赏冬
(一)欣赏山光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文中的山有什么特点 运用什么写法突出这个特点 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分析。
提示:从写景句、修辞句(比喻、拟人)方面来品味。
示例: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山:围了一个圈 准保暖和 小摇篮———可爱
了解比拟修辞:讲解书本9页内容
比拟修辞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作用:比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对象的特点)或表达了作者______感情。
城外远山:
———卧 (小水墨画) 素淡雅致
比喻,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远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远山淡雅的特点。
(二)欣赏水色
济南的冬水有什么特点 运用什么写法突出这个特点 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分析。
提示:从写景句、修辞句(比喻、拟人)方面来品味。
示例:
1. 绿萍、绿水藻、绿柳 (衬托水的清亮)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温)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拟人
“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2.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比喻
“清”——冬水清澈透明
小结:本段写景顺序:自下而上(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三)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这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归纳主旨: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探究冬意
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你如何理解?开头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明确: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六、采撷妙思
抒情散文的写作要领:
第一、写景要抓住特征
第二、要合理安排顺序
第三、要景中含情
第四、可采用多种修辞
第五、语言要准确生动
七、拓展延伸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家乡秋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