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然:H1 C12 O16 Na23 S32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酵粉中的碳酸盐类可能是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二氧化硫可以添加到某些食品中起到漂白、抗氧化等作用
C. “汽车尾气处理”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 碳中和的最新成果将转化为淀粉,该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
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 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
C. 很多自来水厂用氮气来杀菌消毒是因为氯气有漂白性
D.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3. 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①天平②温度计③坩埚④分液漏斗⑤容量瓶⑥烧杯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⑤⑦ D. ①⑤⑥⑦
4. 下列表述正确的数目为
①能与溶液反应,是酸性氧化物
②能与盐酸反应,是酸性氧化物
③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④与能发生铝热反应置换出铁,可用于工业炼铁
⑤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表面,周围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⑥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⑦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⑧向铵盐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一定发生
⑨,方框处填,c为7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
B. 标况下氯气溶于足量的水并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
C. 密闭容器中与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消耗7.8g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
6. 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H+、NH、SO、I-可以大量共存
B 该溶液中,Ag+、K+、NO、NH可以大量共存
C. 该溶液中, Fe2+、Fe3+、Cl-、NO可以大量共存
D.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碘化亚铁溶液中缓缓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已知:)
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 铜与稀硝酸:
D. 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
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甲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
B. 图乙可用于制备NaHCO3
C. 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垫上一张洁净的滤纸,准确称量10.6gNa2CO3固体置于100mL丙容器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1.000mol·L-1的Na2CO3溶液
D 图丁可用于证明Cl2能溶于水或与NaOH溶液反应
9.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出现黄绿色气体 PbO2具有氧化性
B 向溶有SO2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 向FeSO4溶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具有还原性
D 向KI溶液中滴加几滴NaNO2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 的氧化性比I2的强
A. A B. B C. C D. D
10.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碱式硫酸铁是一种碱式盐,与水反应能产生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为防止分解,生产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 在空气中煅烧的方程式:
D.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的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NO,另一个盛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总数 B. 质子总数 C. 分子总数 D. 质量
12. (SCN)2称为拟卤素,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溶液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Fe3+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SCN-Fe(SCN)3
B. 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C. ①中现象说明SCN-与Cl-相似,有还原性
D. 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13. 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反应现象有较明显差别的是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Ⅰ 溶液 的稀溶液
Ⅱ 澄清石灰水 溶液
Ⅲ 的水溶液 酸性溶液
Ⅳ KSCN溶液 溶液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14. 某兴趣小组设计用铁粉将NO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吸收NO2,不吸收NO。
A.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e→j→i→h→g(或g→h)→b→c→d
B. 装置戊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O+2Fe2FeO+N2
C. 装置丁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
D. 装置乙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蒸气进入戊中干扰反应
15. 某小组比较、、的还原性,实验如下。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
现象 试管内颜色无明显变化;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溶液变黄;把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
已知:的水溶液为橙色或黄色,极易挥发;为紫黑色固体。
A. 实验1中,白烟是
B. 根据实验1和实验2判断还原性:
C. 根据实验3判断还原性:
D. 上述实验利用了浓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Y、S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X与Y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
(4)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甲、乙两位同学用铜和硫酸以及稀硝酸和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胆矾的方案。
方案甲:
i.该方法中首先要将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为了只得到溶液,需向50mL1.0mol/L稀硝酸中加入___________mL1.0mol/L稀硫酸与之混合。
ii.操作1: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和干燥
方案乙:
iii.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v.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填“方案甲”或“方案乙”)。
17. 如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D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D后倒扣在水中。
①最终试管中所得E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不考虑E的扩散)___________。
②为了消除D的污染,可将它与B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种无污染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若C、D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溶液吸收,只生成一种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为提高吸收速率与效率,最好选用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4)工业上可用①②③由B制取E,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C必须循环使用。若消耗1mol的B制取E,在该过程中至少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18. Ⅰ.某学习小组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途径及产物。
【问题提出】
资料1:液氯能在钢瓶中储存:
资料2:铁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资料3:铁与氯水能反应。
(1)实验:将铁粉放入氯水中,铁粉溶解,无气泡产生。
①经检验氯水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依据实验现象,判断氯水中与Fe反应的微粒可能为___________。
据此,小组认为Fe与的反应与温度、湿度有关,探究如下。
【实验探究】
资料:高于300℃时升华。
(2)湿润的与Fe的反应:
实验 装置 操作及现象
Ⅰ 常温时将铁丝伸入A中,铁丝迅速变黑
Ⅱ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A中,铁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①实验Ⅰ,向A中加水,经检验产物中有,推测其形成的可能途径
途径一(Fe与直接化合):___________。
途径二:,。
②实验Ⅱ,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说明A中产物含+3价铁。
(3)干燥的与Fe的反应:
实验 装置 操作及现象
Ⅲ 常温时将铁丝伸入B中,铁丝慢慢变黑,大量气体剩余
Ⅳ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B中,铁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实验Ⅲ中有大量剩余,实验Ⅳ几乎无剩余,原因是___________。
Ⅱ.Q溶液中含有如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浓度均为0.5mol/L(不考虑水的电离)。向Q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R产生。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阳离子 阴离子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产生气体R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由“加入盐酸……”、“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推知:Q一定不含________(填中文数字)种阴离子
(6)综合推断,Q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19.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为21℃,NO为-152℃,
(1)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①水合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农业及燃料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生产水合肼均采用尿素法,即利用NaClO溶液、NaOH溶液与尿素(尿素中的C为+4,N为-3)反应制得粗肼(),则NaClO与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②火箭发射时可用肼()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生成无毒害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用于制并验证其性质。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时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装置B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溶液红色褪去,则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含硫微粒一定不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的漂白性,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现象。请根据下表中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组别 实验现象 合理解释
甲 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乙 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学生丙预测装置D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装置D中产生了少量白色沉淀。为进一步探究产生沉淀的原因,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的和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中G、H、I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烧杯 实验现象
G 无白色沉淀产生,pH传感器测的溶液pH=5.3
H 有白色沉淀产生
I 有白色沉淀产生,I中出现白色沉淀比H中快很多
①据G中现象推测D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②据I中出现白色沉淀的速率比H中快很多的现象,推测其根本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5)该实验小组的学生丁用酸性溶液测定空气中含量,若气体流速为,当时间为tmin时酸性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的含量为___________()。2023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然:H1 C12 O16 Na23 S32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酵粉中的碳酸盐类可能是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二氧化硫可以添加到某些食品中起到漂白、抗氧化等作用
C. “汽车尾气处理”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 碳中和的最新成果将转化为淀粉,该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可以添加到某些食品中起到漂白、抗氧化等作用,B正确;
C.“汽车尾气处理”是减少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不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错误;
D.转化为淀粉,该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为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C。
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 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
C. 很多自来水厂用氮气来杀菌消毒是因为氯气有漂白性
D.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物氧化,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正确;
B.氧化钙易吸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 2,可用作干燥剂,B正确;
C.氯气有氧化性能杀菌,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错误;
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供人呼吸,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D正确;
故选C。
3. 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的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①天平②温度计③坩埚④分液漏斗⑤容量瓶⑥烧杯⑦酒精灯
A. ①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⑤⑦ D. ①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室将粗盐提纯时,需要将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然后将其中的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依次用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该过程中有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将所得滤液加适量盐酸酸化后蒸发结晶得到较纯的食盐,该过程要用到蒸发皿和酒精灯;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有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需要用到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综上所述,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①天平、⑤容量瓶、⑥烧杯、⑦酒精,因此本题选D。
4. 下列表述正确的数目为
①能与溶液反应,是酸性氧化物
②能与盐酸反应,是酸性氧化物
③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④与能发生铝热反应置换出铁,可用于工业炼铁
⑤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表面,周围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⑥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纸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⑦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⑧向铵盐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一定发生
⑨,方框处填,c为7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过程中有氮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无元素化合价改变,是酸性氧化物,正确;
③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例如硫酸氢钠为盐,错误;
④与能发生铝热反应置换出铁,可用于焊接钢轨,但不用于工业炼铁,错误;
⑤将浓硫酸滴到胆矾晶体表面,周围变白,说明晶体失去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确;
⑥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纸变黑,说明纸张被碳化,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正确;
⑦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不可作气体的干燥剂,正确;
⑧向铵盐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不一定发生,例如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氢氧根离子会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错误;
⑨反应中部分氯化合由0变为+1、+5,部分由0变为-1,结合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为,故方框处填,c为7,正确;
故选C。
5.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
B. 标况下氯气溶于足量的水并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
C. 密闭容器中与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消耗7.8g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A错误;
B.氯气与水能发生反应,标准状况下,22.4L(1mol)氯气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应为NA,但此反应进行不完全,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B错误;
C.2molNO与1molO2完全反应生成2molNO2,但二氧化氮会部分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C错误;
D.消耗7.8g过氧化钠(为0.1mol)转移的0.1mol电子,电子数为,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H+、NH、SO、I-可以大量共存
B. 该溶液中,Ag+、K+、NO、NH可以大量共存
C. 该溶液中, Fe2+、Fe3+、Cl-、NO可以大量共存
D.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ol 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O和NaCl混合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次氯酸根,次氯酸为弱酸,次氯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aClO和NaCl混合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难溶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ClO和NaCl混合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次氯酸根离子,与Fe2+反应生成Fe3+,故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浓盐酸中Cl由-1价升高到0价,次氯酸中Cl由+1价降低到0价,故每生成1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1mol,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故D正确。
答案选D。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碘化亚铁溶液中缓缓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已知:)
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C. 铜与稀硝酸:
D. 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离子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碘离子与氯气恰好完全反应,A错误;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C错误;
D.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和硫单质:,D错误;
故选B。
8.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甲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
B. 图乙可用于制备NaHCO3
C. 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垫上一张洁净的滤纸,准确称量10.6gNa2CO3固体置于100mL丙容器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1.000mol·L-1的Na2CO3溶液
D. 图丁可用于证明Cl2能溶于水或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装置左边试管可以制备Fe2+,同时产生H2,可以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出装置,但是应在试管左侧的橡胶管加一个止水夹,而且导管应插入液面以下,才能利用压强差将Fe2+压入右边的具支试管中与NaOH混合,A错误;
B.制备应先通入NH3使溶液显碱性,再通入CO2,B错误;
C.配制溶液溶解过程应该在小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C错误;
D.若Cl2能溶于水或与NaOH溶液反应,则烧瓶中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D正确;
故答案为:D。
9.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出现黄绿色气体 PbO2具有氧化性
B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 向FeSO4溶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具有还原性
D 向KI溶液中滴加几滴NaNO2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 的氧化性比I2的强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PbO2中滴加浓盐酸,出现黄绿色气体,该气体是Cl2,说明Pb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HCl氧化为Cl2,A正确;
B.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BaSO3沉淀。若沉淀为BaSO4,说明气体X具有强氧化性,若沉淀为BaSO3,则该气体可能是碱性气体,与SO2反应使溶液显碱性,反应产生,与Ba2+反应结合形成BaSO3沉淀,由此说明气体X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B错误;
C.Fe2+遇KSCN溶液不变红,Fe3+遇KSCN溶液变红色,由此说明加入的H2O2能使Fe2+氧化为Fe3+,则Fe2+是该反应中的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C正确;
D.向KI溶液中滴加几滴NaNO2溶液,再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说明I-被NaNO2溶液氧化产生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说明的氧化性比I2的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碱式硫酸铁是一种碱式盐,与水反应能产生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为防止分解,生产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 在空气中煅烧的方程式:
D. 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的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A正确;
B.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B正确;
C.在空气中煅烧,分解的同时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化学方程式:,C正确;
D.(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所以FeSO4才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D错误;
答案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NO,另一个盛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总数 B. 质子总数 C. 分子总数 D. 质量
【答案】AC
【解析】
【分析】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体积相同,所以容器内所盛装的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相同。
【详解】A.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体积相同,所以NO的物质的量与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NO的分子个数与N2和O2的混合物的分子个数相等,NO、N2和O2均是双原子分子, 所以两容器内原子总数相等,因此A正确;
B.两容器内分子总数相等,NO的质子数15,N2的质子数14,O2的质子数16,所以两容器内质子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B错误;
C.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体积相同,所以NO的 物质的量与N2和O2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相等,NO的分子个数与N2和O2的混合物的分子个数相等,因此C正确;
D.NO的摩尔质量为30g/mol,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由于氮气和氧气的比例不确定,所以N2和O2的平均摩尔质量不确定,所以两容器内的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此D错误;
故选AC。
12. (SCN)2称为拟卤素,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溶液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Fe3+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SCN-Fe(SCN)3
B. 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将SCN-还原
C. ①中现象说明SCN-与Cl-相似,有还原性
D. SCN-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Fe(SCN)3,显红色,故A正确;B、SO2具有强还原性,SCN-中S为-2价,C为+4价,N为-3价,S、N均处于最低价,+4价C氧化性较弱,所以SO2不能还原SCN-;而Fe3+具有强氧化性能被SO2还原,反应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4H++SO42-,导致溶液褪色,故B错误;C、KMnO4具有强氧化性,Fe3+中Fe元素处于最高价态,KMnO4不能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①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KMnO4与SCN-反应,体现SCN-的还原性,说明SCN-与Cl-相似,有还原性,故C正确;D、SCN-与Cl-相似,具有还原性,能失电子,被氧化为(SCN)2,故D正确。故选B。
13. 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反应现象有较明显差别的是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Ⅰ 溶液 的稀溶液
Ⅱ 澄清石灰水 溶液
Ⅲ 的水溶液 酸性溶液
Ⅳ KSCN溶液 溶液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将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两者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的不断加入,碳酸根离子全部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此时再滴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将碳酸钠滴入中,两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立即就有气体生成;有较明显差别,A符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和碳酸氢钙反应立刻生成碳酸钙沉淀,滴加顺序不影响实验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随着高锰酸钾的不断滴入,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紫红色;而酸性高锰酸钾中滴加,随着的不断滴入,溶液逐渐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现象有较明显差别,C符合题意;
D.KSCN与氯化铁反应生成Fe(SCN)3,KSCN溶液和FeCl3溶液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均为溶液变为血红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4. 某兴趣小组设计用铁粉将NO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已知:①浓硝酸可氧化NO。②NaOH溶液能吸收NO2,不吸收NO。
A.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e→j→i→h→g(或g→h)→b→c→d
B. 装置戊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O+2Fe2FeO+N2
C. 装置丁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
D. 装置乙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蒸气进入戊中干扰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实验验证NO与铁粉反应生成N2和FeO,甲装置是制备NO气体,NO能与装置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制备NO的气体中混有水蒸气、硝酸蒸气和NO2,水蒸气能与铁反应,干扰实验,需要除去,让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得到纯净NO,与铁反应,NO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根据信息,先通过浓硝酸,最后通过NaOH溶液,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连接顺序是a→f→e→j→i→h→g(或g→h)→b→c→d,故A说法正确;
B.NO与铁粉反应生成氮气和FeO,其反应方程式为2NO+2Fe2FeO+N2,故B说法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装置丁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故C说法正确;
D.浓硝酸不具有吸水性,不做干燥剂,根据信息可知,浓硝酸的作用是将NO氧化成NO2,便于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故D说法错误;
答案为D。
15. 某小组比较、、的还原性,实验如下。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
现象 试管内颜色无明显变化;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溶液变黄;把湿润淀粉-KI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
已知:的水溶液为橙色或黄色,极易挥发;为紫黑色固体。
A. 实验1中,白烟是
B. 根据实验1和实验2判断还原性:
C. 根据实验3判断还原性:
D. 上述实验利用了浓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实验1中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盐酸与氨气反应生成NH4Cl固体,A正确;
B实验1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离子没有被还原,实验2中浓硫酸将溴离子氧化生成溴单质,溶液变黄,因此还原性:,B错误;
C.②中的溶液有浓硫酸和溴,二者都能将I-氧化生成碘单质,不能判断还原性:,C错误;
D.实验2体现了浓的强氧化性,实验1体现了浓的难挥发性,D正确;
故选BC。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图1是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示意图。图2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X、Y、S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X与Y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溶液易变质,实验室检验。溶液是否变质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
(4)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甲、乙两位同学用铜和硫酸以及稀硝酸和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胆矾的方案。
方案甲:
i.该方法中首先要将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为了只得到溶液,需向50mL1.0mol/L稀硝酸中加入___________mL1.0mol/L稀硫酸与之混合。
ii.操作1: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和干燥
方案乙:
iii.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iv.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填“方案甲”或“方案乙”)。
【答案】(1) ①. CaSO4 2H2O ②. CuFeS2
(2) ①. SO2 ②. 1:2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混有
(4) ①. 75 ②. 蒸发浓缩 ③. 降温结晶 ④. ⑤. 乙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XYMN分别为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盐CaSO4 2H2O、-2硫形成的盐CuFeS2;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1中与图2中M、N对应的物质分别是CaSO4 2H2O、CuFeS2;
【小问2详解】
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X、Y、S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SO2;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反应中氧化剂二氧化硫与还原剂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小问3详解】
溶液易变质生成,实验室检验溶液是否变质即是检验硫酸根,基本操作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混有;
【小问4详解】
Cu与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只得到溶液,反应中硝酸根离子作为氧化剂氧化为铜离子,同时生成NO,根据原子守恒、电子转移关系可知,则50mL1.0mol/L稀硝酸中加入mL1.0mol/L稀硫酸与之混合;操作1得到硫酸铜晶体,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铜单质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反应为:;方案甲中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且硫酸的利用率太低,而方案乙铜被过氧化氢氧化和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铜和水,产物无污染,且硫酸利用率高,故乙更合理。
17. 如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D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D后倒扣在水中。
①最终试管中所得E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不考虑E的扩散)___________。
②为了消除D的污染,可将它与B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种无污染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若C、D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溶液吸收,只生成一种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为提高吸收速率与效率,最好选用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4)工业上可用①②③由B制取E,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并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C必须循环使用。若消耗1mol的B制取E,在该过程中至少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答案】17. ①. NO ②. NH4NO3
18. ①② 19. ①. ②. ③. ④. B
20. 2
【解析】
【分析】已知: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A能和氧气、氢气反应,B和氧气生成C,推测A为氮气、B为氨气、C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生成氯化铵,故D为二氧化氮、E为硝酸、F为硝酸铵;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F分别为NO、NH4NO3;
【小问2详解】
游离态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为氮的固定,①②③④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①②;
【小问3详解】
①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常温常压下(),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二氧化氮后倒扣在水中,最终试管中会剩余三分之一的NO,液体进入试管的三份之二,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不考虑氨气的扩散) ;
②氨气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种无污染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物质为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NO、NO2中氮的化合价分别为+2、+4,若NO、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溶液吸收,只生成一种盐,则结合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盐为NaNO2,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为,离子反应为:。为提高吸收速率与效率,最好选用B,装置中球泡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加快吸收速率;
【小问4详解】
工业上可用①②③由氨气制取硝酸,反应中NO必须循环使用,则可以认为氮元素完全转化为了硝酸,氮化合价由-3最终变为+5,结合电子守恒可知,若消耗1mol的氨气制取硝酸,在该过程中至少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为2mol。
18. Ⅰ.某学习小组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途径及产物。
【问题提出】
资料1:液氯能在钢瓶中储存:
资料2:铁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资料3:铁与氯水能反应。
(1)实验:将铁粉放入氯水中,铁粉溶解,无气泡产生。
①经检验氯水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依据实验现象,判断氯水中与Fe反应的微粒可能为___________。
据此,小组认为Fe与反应与温度、湿度有关,探究如下。
【实验探究】
资料:高于300℃时升华。
(2)湿润的与Fe的反应:
实验 装置 操作及现象
Ⅰ 常温时将铁丝伸入A中,铁丝迅速变黑
Ⅱ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A中,铁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①实验Ⅰ,向A中加水,经检验产物中有,推测其形成的可能途径
途径一(Fe与直接化合):___________。
途径二:,。
②实验Ⅱ,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说明A中产物含+3价铁。
(3)干燥的与Fe的反应:
实验 装置 操作及现象
Ⅲ 常温时将铁丝伸入B中,铁丝慢慢变黑,大量气体剩余
Ⅳ 将红热的铁丝伸入B中,铁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实验Ⅲ中有大量剩余,实验Ⅳ几乎无剩余,原因是___________。
Ⅱ.Q溶液中含有如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浓度均为0.5mol/L(不考虑水的电离)。向Q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R产生。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
阳离子 阴离子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4)写出产生气体R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由“加入盐酸……”、“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推知:Q一定不含________(填中文数字)种阴离子。
(6)综合推断,Q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8. ①. ②. Cl2、HClO
19. ①. Fe+=FeCl2 ②. 取少量生成物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20. 铁与干燥氯气在常温下反应缓慢
21.
22. 5 23. 、
【解析】
【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铁点燃燃烧生成氯化铁;氯气溶于水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Q溶液中含有如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且浓度均为0.5mol/L(不考虑水的电离);向Q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R产生,经分析,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于、、、、会与氢离子生水、气体而导致阴离子种类改变,则必定不含这5种离子;氯离子和银离子不共存,则存在银离子;硝酸根离子部分在酸性条件下和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和NO气体:,则原溶液中必定含有0.5mol/L的、、,由于溶液中含有如表所示离子中的某5种离子,则阴离子必定含0.5mol/L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共存,结合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必定含有二价阳离子;
【小问1详解】
①氯气溶于水,发生,使溶液显酸性;
②铁粉放入氯水中,铁粉溶解,无气泡产生,可能是Fe与Cl2反应,也可能是Fe与HClO反应生成FeCl3和H2O;
【小问2详解】
①经检验产物中有,则Fe与直接化合生成是FeCl2,Fe+=FeCl2;
②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溶液变红使,故检验3价铁的方法为:取少量生成物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说明含有+3价Fe;
【小问3详解】
对比实验Ⅲ和Ⅳ的实验现象,实验Ⅲ:干燥的氯气中铁丝慢慢变黑;实验Ⅳ中,铁丝剧烈燃烧,说明铁与干燥氯气在常温下反应缓慢;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产生气体R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5详解】
由分析可知,、、、、会与氢离子生水、气体而导致阴离子种类改变,则必定不含这5种离子;
【小问6详解】
由分析可知,Q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
19.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为21℃,NO为-152℃,
(1)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①水合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农业及燃料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生产水合肼均采用尿素法,即利用NaClO溶液、NaOH溶液与尿素(尿素中的C为+4,N为-3)反应制得粗肼(),则NaClO与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②火箭发射时可用肼()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生成无毒害的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9. 排尽空气,防止可能生成的NO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20. 无尾气吸收装置
21. ①. C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 冷凝使完全液化
22.
23. ①. 1:1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的氧气能氧化NO,所以必须先排尽空气,防止可能生成的NO被完全氧化成NO2,造成对A中反应气体产物检验不完全;
【小问2详解】
该实验装置明显缺陷是无尾气吸收装置,会导致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小问3详解】
①已知气体液化的温度:为21℃,NO为-152℃,如果有NO,则经过装置B的冷却后,进入C中的气体,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即现象是C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为21℃,故装置B的作用是冷凝使完全液化;
【小问4详解】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可知,装置A中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①NaClO具有氧化性,NaClO溶液、NaOH溶液与尿素反应制得粗肼(),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则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氯化钠,结合质量守恒可知,同时生成碳酸钠,故生成粗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与尿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②火箭发射时可用肼()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生成无毒害的物质氮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20.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用于制并验证其性质。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时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装置B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溶液红色褪去,则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含硫微粒一定不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的漂白性,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现象。请根据下表中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组别 实验现象 合理解释
甲 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乙 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学生丙预测装置D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装置D中产生了少量白色沉淀。为进一步探究产生沉淀的原因,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的和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中G、H、I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
烧杯 实验现象
G 无白色沉淀产生,pH传感器测的溶液pH=5.3
H 有白色沉淀产生
I 有白色沉淀产生,I中出现白色沉淀比H中快很多
①据G中现象推测D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②据I中出现白色沉淀的速率比H中快很多的现象,推测其根本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5)该实验小组的学生丁用酸性溶液测定空气中含量,若气体流速为,当时间为tmin时酸性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的含量为___________()。
【答案】20. ①. 分液漏斗 ②.
21. SO2 22. ①. ②. Cl2与SO2流速不相同,导致其中一种过量,漂白品红溶液
23. ①. BaSO4 ②. 没有煮沸的蒸馏水中溶有的氧气能加快硝酸根离子、氧气氧化二氧化硫的反应速率
24.
【解析】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硫,B中盛有的品红乙醇溶液不褪色,C中盛有的品红溶液褪色,D中盛有的氯化钡溶液不与二氧化硫反应,溶液中没有现象,D中氯化铁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F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小问1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装置E中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铁溶液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盐酸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若装置B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含硫微粒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或亚硫酸根或亚硫酸氢根,不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
【小问3详解】
由甲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可知,二氧化硫和氯气在品红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没有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乙中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说明某种气体流速过快,导致氯气或二氧化硫过量,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故答案为:;Cl2与SO2流速不相同,导致其中一种过量,漂白品红溶液;
【小问4详解】
①由G中无白色沉淀产生,pH传感器测的溶液pH=5.3可知,D中二氧化硫与溶液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BaSO4;
②由I中出现白色沉淀的速率比H中快很多的现象可知,没有煮沸的蒸馏水中溶有的氧气能加快硝酸根离子、氧气氧化二氧化硫的反应速率,导致反应能更快的沉淀;
【小问5详解】
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锰、硫酸钾、硫酸和水,,由tmin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恰好褪色可知二氧化硫的含量为=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