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史记》记载,商朝君主太甲因暴虐乱德而被辅臣伊尹放逐于桐宫,直到三年后改过自新才被重新迎回并恢复王位;西周时期,周厉王将原来国人可以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导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后,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
A.民主政治色彩颇为浓厚 B.国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C.中央实行集体议政制度 D.以德治国的理念有所萌发
2.商鞅推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最细小程度,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分异令”意在( )
A.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剥夺贵族世袭特权
C.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 D.疏远亲情血缘关系
3.茶马交易在唐代是一种商业贸易活动,但是到了北宋,茶马交易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宋朝设置了专门的茶马司,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民族的“羁縻”。据此,宋朝茶马互市( )
A.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B.推动了边境互市规模的扩大
C.有助于边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消除了游牧农耕文明的差异
4.据史料记载,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并在各处通商口岸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这表明,宋朝( )
A.海外贸易管理的规范化 B.极重视征收海外贸易税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废弃 D.鼓励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5.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收藏有一张宝钞,用以桑树皮为原料的纸张印制而成(如下图)。下方印有:“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由此可知明朝( )
A.纸币均由民间机构发行 B.禁止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C.桑树皮是主要的纸张制造原料 D.实行纸币铜钱并行的货币体系
6.洪武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岛上修建了九间库房,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并规定每隔十年“大造黄册”,玄武湖也成为明朝禁地。到清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只按一定制度登记人口数量。这反映了( )
A.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B.民间基层自治强化
C.赋税制度调整变化 D.户籍管理日渐松散
7.光绪三十四年,南源汪氏宗族订立族规,申明严禁赌博,“合族加立禁约,有敢犯者,照约处罚”,并将合约呈请官府钤印,给予告示,以此威慑族众,扭转了宗族中赌博风气。这表明( )
A.官府惩治乡村的赌博风气 B.当地政府不干预乡村社会生活
C.社区管理的模式开始出现 D.宗族在乡村治理中有重要作用
8.有学者在调查玉米种植与贵州石漠化变迁的关系时,发现清朝《安平府志》中记载了该地由森林变成玉米地的变化:“伐木山在西堡南六十里,山高而广,林深木蔚,斧声终日不绝,今皆垦种包谷……”这一现象说明( )
A.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玉米广泛种植 B.贵州是全国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
C.玉米过度种植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D.当地民众粮食短缺问题得以解决
9.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进行了普选,参加选举的边区各阶层的选民数量平均达80%以上。当选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这一做法旨在( )
名流、绅士 群众团体 共产党员 国民党员
20% 40% 35% 5%
A.加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扩大陕甘宁边区群众基础 D.改变抗日民族政权性质
10.鸳鸯奶茶是香港特产饮品,常见于香港的茶餐厅。制法是混合了一半的咖啡和一半的丝袜奶茶,同时集合有咖啡的香味和奶茶的浓滑。这一特色饮品的出现,体现了( )
A.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 B.咖啡饮品深受大众欢迎
C.香港饮品结构的变化 D.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11.通过考古发现,在吠陀时代,印度人懂得了人工灌溉和施肥,并出现了牛耕;农田做有畦沟,与灌溉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知识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这说明( )
A.水利灌溉决定经济态势 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印度农业重视精耕细作 D.生产摆脱自然条件制约
12.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该法典以经验为基础,没有过多的抽象概念,措施简洁、明确,言语通俗易懂。法典很少用弹性概念,执法时自由裁量余地不大。该法典( )
A.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B.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C.判决过程突出法官的地位 D.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13.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充当了“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据此可知,文官制度( )
A.完善了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B.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C.杜绝了官员权力膨胀与滥用 D.有利于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14.1852年法国商人布西科在巴黎左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货公司蓬马歇,打破了以前零售业单一品类经营为主的局面,实现了多品类综合运营。并定期与艺术家进行主题合作,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商业贸易的持续深入发展
C.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法国掌握世界贸易主导权
15.1883年5月,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不包括农民,保险费由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免费。这一规定( )
A.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B.提高了工人政治经济地位
C.消除了德国贫富差距及社会矛盾 D.完善了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16.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 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33年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通过《互惠贸易法》,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上表反映了( )
A.英国工业总产值出现大幅度下降 B.经济实力是货币体系的重要保证
C.一战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D.布雷顿森林体系取代牙买加体系
二、材料题
17.“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制度上也将秦政,即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广至所有统治区域,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战国后期以来的“大一统”政治理想成为现实。文帝、景帝之时,有贾谊、申公等人主张“改正朔、易服色”,以儒家之礼义制度,巩固“大一统”之政治。武帝即位,举贤良之士征求对策,“传之无穷”“施之罔极”之“大一统”政治理想至此已经成为帝王孜孜以求的政治和治理目标。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二:大一统至少包括了三个局面的机理,即追求团结统一而反对分裂的国族取向、一系列旨在抟成凝聚的中心性政治安排、一个现世取向的富含韧性与弹性的文教系统(道统)。大一统不仅仅是一种国家理论,它的终极理想在于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在于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天下。
——摘编自任锋《大一统与政治秩序的基源性问题—钱穆历史思维的理论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认识。
18.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救济作为最基本、最古老的社会保障方式必不可少,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34年8月,英国政府出台《济贫法修正法案》,该法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英国正式进入“新济贫法”时代。《新济贫法》实施“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生活水平以下,以此刺激贫民勤奋工作,早日走出济贫院回归正常就业;“济贫院检验”原则意味着济贫对象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但院内救济数量有限且申请程序极为复杂,贫民进入济贫院要接受严刑拷打,被贴上“犯罪”的标签,并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
——摘编自薛俊强、吴大娟《恩格斯对英国“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材料二:“于是他们订下了规矩,让所有的贫民自行选择:要么在习艺所里慢慢地饿死;要么在习艺所外很快地饿死。为此,他们分别与自来水厂订立无限制供水的合同,与谷物商订立定期供应少量燕麦片的合同;规定每天开三餐稀粥,每周两次发放葱头一个,星期日增发面包卷半个……但理事会里都是些老谋深算的人,他们早已考虑到对付这种局面的办法。你要得到救济,就得进习艺所,喝稀粥;这就把人们吓退了。”
——节选自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译本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节选小说片段在研究英国社会救济问题上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19.工业革命的开展,广泛且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劳作与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导致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人被集中在工厂进行系列性的工作,改变了以往分散和集中的个体劳动为主的手工业生产;改变了过去商业资本控制下的分发原料、加工制作、定期收购、转运出卖的商品产销体制。不仅如此,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工人的生产率,也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手工业工人,这时工厂的优势地位体现得更为明显。
——摘编自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总数为259336人,女工146395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19世纪中期,职业妇女的人数在全国劳动者中约为30%,工人的妻子成为男工不可缺少的帮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女子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产阶级妇女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她们在教师、护士、医生、科学家等工作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妇女越来越独立且经济地位的提高自然要求相应的政治权益,宪章运动中的劳动妇女已不再满足于对男人组织的简单模仿,她们开始组建自己独立的组织,到1848年终于成立了统一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宪章协会”。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建设智慧城市是中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智慧城市是看待城市的新视角,是发展城市的新思维,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引入城市的智慧规划,通过端到端的战略到运营整合,可以引领及推动未来城市的总体建设,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环保、养老、商业、楼宇、交通等智慧升级。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先秦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从题干“太甲因暴虐乱德而被辅臣伊尹放逐于桐宫”及“周厉王将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导致国人暴动”可知,实行暴政的太甲及与民争利的周厉王都受到一定制约,以德治国的理念思想有所萌发,故选D。A、B、C三项不符合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故不选。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为商鞅变法。旨在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从材料“把家庭单位强令最细小程度”可知,“分异令”的颁行是为适应及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加重百姓的赋役负担不是其主要目的,故不选。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为宋朝的民族关系。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从题干中“茶马交易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及“实现对少数民族的‘羁縻’”可知,本题意在考察开放茶马互市对边境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作用,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为古代商业贸易。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从题干中“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设置市舶司和市舶务”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兴盛,为加强控制并推进贸易规范化,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商贸税收的体现,故B不选。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本题通过图片信息及题干中“户部准奏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同行使用”可知,明朝政府推行宝钞铜钱并行的货币体系,所以D项正确;从“户部准奏印造”可知A错误;根据所学知,白银是明朝的流通货币,故B错误。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为明清时期的户籍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的理解。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从材料中“大造黄册”到“清乾隆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可得出政府对户籍的控制逐渐放松,其反映了明清时期从一条鞭法到地丁银的赋税制度调整,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丁身为本的赋役制度,一定程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户籍管理制度有所调整,而不是管理的松散,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突出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根据题干中“宗族定立族规”“照约处罚”可看出族规对宗族成员的行为有约束和要求,宗族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选D。“合约呈请官府钤印”是增加了约定的执行效力,治理的主体并非官府,故A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为食物物种交流。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并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根据“玉米种植与贵州石漠化变迁的关系”“今皆垦种包谷”,可以看出玉米的传入,会导致贵州百姓为耕种玉米会在森林山区过度开垦,一定程度破坏了此地的生态环境,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探索。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准确解读的能力。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从材料数据分析可知,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普选产生的议员中,共产党员占35%、名流绅士占20%、群众团体占40%,还有5%的国民党员,充分证明了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在贯彻“三三制”原则,旨在团结各阶层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从题干中的“制法混合一半咖啡和一半丝袜奶茶”可知,鸳鸯奶茶的做法是融合了中西方饮品的特点进行调制,是中西饮食饮品文化碰撞交流并融合的产物,故选A项:此题考查方向是鸳鸯奶茶出现的特点,而香港饮品结构的变化是其影响,故C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为耕作工具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从材料中“人工灌溉和施肥”“牛耕”“天文历法”等可知,印度重视工具、天气、灌溉等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呈现重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A、D项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为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从题干“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典很少用弹性概念,执法时余地不大”可知,法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该法系特点为重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法官在判决中作用不突出,由此可知A、C项错误,B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为西方文官制度,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从材料“从不更换的幕后政府”“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等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即文官),事务官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可减少由于政党更替对政府工作的影响,利于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在185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货公司,并改变了商品零售业务的经营方式,丰富了群众的购物体验,这源于世界市场不断形成带来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商业贸易的持续深入发展,故选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的过程中初步形成,故A错误。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为西方的社会保障,旨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根据材料,德国《疾病保险法》规定,保险费用一部分由雇主承担,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免费可知,德国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故选A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为二战后的世界货币体系,旨在考查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根据材料数据信息可知,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工业产值在世界的占比不断提高、黄金储备在世界储备总额中的份额较大,总体经济实力强劲,这是二战后能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重要保证,故选B。材料只体现了英国工业产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占比,无法看出产值大幅下降,故A错误。
17.答案:(1)秦朝:征服南越,控制西南夷,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以法治国、焚书坑儒;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颁布法律,编制户籍,人口迁移。汉朝:北击匈奴,设西域都护府;盐铁官营;独尊儒术;实行推恩令;推行察举制。
(2)大一统思想为国家统一和巩固提供了理论武器和方向指南;成为历来帝王追求的政治诉求和治国理政的目标;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得以落地和实现。
解析:
18.答案:(1)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属于二手史料;《雾都孤儿》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英国社会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和济贫过程中的弊端,该作品对研究19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提供重要资料;要注意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事实,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文学作品带有主观色彩,需要多重史料印证。
(2)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为欧洲各国济贫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贫困人口生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维护社会秩序;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带有明显的“惩戒”色彩,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生活疾苦,甚至剥夺了救济贫民的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不能让贫民摆脱贫困与疾苦,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的根源。
解析:
19.答案:(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以蒸汽为动力;集中生产,生产规模扩大:形成流水作业:生产效率提高。
(2)女性从家庭中逐渐解放出来,参与工业生产;女性的经济独立,家庭地位得以改善:女性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自主意识增强;女性在社会担任更多职业,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参与政治活动。
解析:
20.答案:参考示例:主题:技术进步推动城市的发展(或科技革命促进城市的信息化)。阐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通信技术、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解决交通拥堵,消除安全隐患,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呈加速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达到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目的。为避免在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陷于被动,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以期更好地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综上,技术进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对中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