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统编五(下)第二单元
古典名著课本剧展演会
【打开一扇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正以各种形式,
来到我们身边。
让我们变身小编剧,
细细地读读经典,
讲讲剧本,
选选角色,
一起来演演课本剧。
制作想法:每一个任务与活动最好是有超链接,想进哪一个任务就点击进入哪一个任务。
任务一
细细读经典
细细读经典——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活动一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呈现完整的流程,设置链接,可以随机进入任一个流程。
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一读,自读课文猜猜大意
第二单元自读记录
一、哪篇课文最难读?由难到易排排序:( )
《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原因: 。
二、重点自学的生字新词:
。
三、理解有困难,只能猜一猜的字词句:
《草船借箭》 ;
《景阳冈》 ;
《猴王出世》 ;
《红楼春趣》 。
四、读到的最喜欢的内容:
。
拍照上传完成的自读记录单
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二读,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点击这个箱子,可以打开资源包。里边有各种视频、课文字词注释、电子词典、十二时辰说明等。(具体见教师用书,注释在下面备注栏里。)
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二读,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点击这个箱子,可以打开资源包。点击诸葛亮头语音“我都猜对啦”;点击武松头像,语音“哦,错了不少呢!”
第一关:看看《武松喝酒》视频片段,再读读课文《景阳冈》,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梢棒 倚了 绰了 绾在肋下
第二组:恁地 没地 端的 发话不过
第三组:官司 榜文 杖限 请勿自误
我都猜对啦
哦,错了不少呢!
自评:
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二读,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制作:百宝箱点开可打开资源包。文字图片上可电子圈划,批注。要截图拍照上传。
第二关:借助《草船借箭》课文,读读猜猜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你会给哪些词添加注释呢?写在旁边注释栏里。
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二读,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制作:百宝箱点开可打开资源包。留拍照上传区。可拍照上传。
第三关:借助“资源包”,看看视频,读读注释,查查现代汉词或古汉词词典等, 自我检查,“自读记录单”上那些难理解的字词,你都猜对了吗?
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三读,你猜我猜大家猜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之,遂有灵通之意。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病根儿都放了去了”这句再点击时,会出现《红楼春趣》课后的阅读链接(林庚的《风筝》)
你已经读得差不多,去考考同学吧。看看同学们知不知道下面这些句子的意思。如果他们不知道,请你给他讲一讲。
细细读经典——借助资源读懂课文
活动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呈现完整的流程,设置链接,可以随机进入任一个流程。
活动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制作:点击话筒,出现录音框,学生可以录音讲故事。录音可以互相听,点评。
(1)找一位同学合作,一个当武松,一个当酒家,讲讲两个人在酒店的对话。
(2)你当武松,说说你在去景阳冈路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猴王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你能根据下面老师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读到的故事吗?自己任选一个,讲完录音上传到平台与大家分享。
活动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制作:可电子批注。可语音上传讲述。可互听互评。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大家一定不陌生。用学到的方法读读原著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读到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发送到平台上。
任务二
编剧讲剧本
活动一说明白来龙去脉
呈现完整的流程,设置链接,可以随机进入任一个流程。
活动一说明白来龙去脉
制作:可点击播放《草船借箭》情节思维导图自学。思维导图可设计填空式,学生可在线填写。填好后可以截图上传分享。
你能试着将下面的情节思维导图填写整,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将故事的情节简要地讲一讲吗?
活动一说明白来龙去脉
点击未完成的思维导图可放大查看。自己完成的导图可拍照上传。
《景阳冈》情节思维导图老师还没有完成,你能继续帮着完成吗?(提示:武松和老虎打了几个回合?每个回合怎么打的?你能不能也在思维导图上呈现出来?)
可上传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可评价互动。
(提示:武松和老虎打了几个回合?每个回合怎么打的?你能不能也在思维导图上呈现出来?)
活动一说明白来龙去脉
制作:语音、拍照上传。
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章节,可以是语文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读读文章,画画情节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读概括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上传你的学习成果吧
活动二我想表演这一个
呈现完整的流程,设置链接,可以随机进入任一个流程。
活动二我想表演这一个
制作:能够在线填写人物,并且及时反馈正确与否。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
活动二我想表演这一个
制作:可在线写,也可写后拍照上传,可互阅互评。
要组织一次网络投票,看看四篇课文中哪个人物想演的同学最多。你最想演哪一个,你能给他(她)写一份参与网络投票的文案吗?
活动二我想表演这一个
制作:点击“课本剧院”,里面会有很多课本剧链接,在线可自由观看。如能下载看更好。内容见下面备注栏。另包括【万花筒】里的剧本
课本剧展演时间就快到了。那么,课本剧究竟该怎么演呢?与同学组织一次讨论会吧?如果请你来主持这次讨论,你打算组织同学从哪些方面讨论呢?(建议讨论之前先欣赏一些课本剧哦。)
课本剧院
任务三
好戏开演啦
活动一评选最佳表演
呈现完整的流程,设置链接,可以随机进入任一个流程。
活动一评选最佳表演
制作:可上传,可看点评。
你肯定也参与你们小组的课本剧排练了吧?拍张照片或者拍张视频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排练花絮吧。
活动一评选最佳表演
制作:可在线填写,共享,互评。
如果请你当评委,你会颁发一个什么奖项?要获得这些奖,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
活动一评选最佳表演
可云直播;
可上传课本剧表演视频,互看互评。
活动二制作公演海报
呈现完整的流程,设置链接,可以随机进入任一个流程。
活动二制作公演海报
制作:读书记录可拍照上传。或实现 电子读书记录,如微信读书笔记一样。
推选出来的优秀课本剧,肯定还有不少可以再改进的地方。请你找来原著,再读一读与此相关的章节读一读,做好读书记录。
活动二制作公演海报
制作:点击“读书感受分享吧”,可以看到【语文万花筒】里的读后感。提纲可上传。
读书感受分享吧
如果要将你阅读后最深的感受写下来,你会从哪些方面写具体呢?写写你的提纲吧。
修改我的读后感
活动二制作公演海报
制作:可拍照上传。
此刻,相信你对要表演的古典名著作品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小伙伴们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来设计我们班的公演海报吧。看看谁的创意好。
练习与测评
1.秀秀我的中国字。
这个单元里有些字很难,但我能写好它。拍照上传平台。
这个单元有很多字容易读错字音,你能把正确的读音选出来吗?
幔帐(màn mán) 妒忌(jí jì) 村寨(zài zhái)
擂鼓(leí neí) 丞相(chén chéng) 倚靠(yī yǐ)
擒拿(qín qíng) 踉跄(niàng liàng) 肋骨(leì neì)
遂愿(suí suì) 迸溅(bèng bìng) 瞑目(mín míng)
镌刻(juān juàn) 血泊(pō bó) 绰起( chuò chāo)
3. 名著人物我来猜。
你能在下面空格内填入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名,补足歇后语吗
(1)(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3)( )上梁山——官逼民反
(4)( )穿针——大眼对小眼
(5)( )借荆州——有借无还
(6)(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名著故事我知道。
下面这些人物故事你知道吗?
①《西游记》的孙悟空家喻户晓,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
。
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
事: 。
③我们熟知的武松,写下三个你读过的他的故事: 。
【单元测评】
四大名著中的成语故事会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
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
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时辰属相时间别名
子时鼠午夜23时-1时 (23:00-01:00)夜半
丑时牛凌晨1时-3时(01:00-03:00)鸡鸣
寅时虎凌晨3时-5时(03:00-05:00)平旦
卯时兔清晨5时-7时(05:00-07:00)日出
辰时龙清晨7时-9时(07:00-09:00)食时
巳时蛇上午9时-11时(09:00-11:00)隅中
午时马上午11时-下午13时(11:00-13:00)日中
未时羊下午13时-15时(13:00-15:00)日昳
申时猴下午15时-17时(15:00-17:00)哺时
酉时鸡下午17时-晚上19时(17:00-19:00)日入
戌时狗晚上19时-21时(19:00-21:00)黄昏
亥时猪晚上21时-午夜23时(21:00-23:00)人定
时辰对应的时间
1、23:00 ≤ 子时 01:00,旧时也称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01:00 ≤ 丑时 03:00,旧时也称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03:00 ≤ 寅时 05:00,旧时也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05:00 ≤ 卯时 07:00,旧时也称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07:00 ≤ 辰时 09:00,旧时也称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09:00 ≤ 巳时 11:00,旧时也称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7、11:00 ≤ 午时 13:00,旧时也称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13:00 ≤ 未时 15:00,旧时也称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9、15:00 ≤ 申时 17:00,旧时也称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17:00 ≤ 酉时 19:00,旧时也称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19:00 ≤ 戌时 21:00,旧时也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21:00 ≤ 亥时 23:00,旧时也称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5.草船借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文中指周瑜对诸葛亮心怀怨恨。
迟延:耽搁;拖延。
调度:管理并安排。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文中指船上的军士大声喊叫。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文中指诸葛亮写下的保证书。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景阳冈
筛:斟(酒)。
但凡:凡是。
哨棒:文中指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吓唬:使害怕;恐吓。文中指武松认为店家拿大虫来恐吓他。
诡计:狡诈的计策。文中指武松认为不能过冈是店家的计策。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酥软:(肢体)软弱无力。文中指武松的手脚软弱无力。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文中形容武松酒力发作后走路时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
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猴王出世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迸裂:文中指石头裂开而往外飞溅。
避暑:天气炎热的时候到凉爽的地方去住。
造化:福气;运气。
顽劣:顽固无知;顽皮不顺从。
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明明朗朗:明显,清晰。文中指桥梁看得非常清晰。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文中形容石猴非常高兴。
天造地设:文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文中形容水帘洞里的景致令石猴满意。
伸头缩颈:文中形容胆小的猴子很害怕的样子。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文中指胆小的猴子乱抓耳朵和腮帮子,不知该不该跳进水帘洞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文中指众猴进洞后搬弄东西而费尽了力气。
拱伏无违:文中指众猴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8.红楼春趣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晦气:不吉利,倒霉。第二单元
5.草船借箭
文学: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是在历代文人的和创作补充的基础上集合而成的。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在此之后,各类文人笔记和小说也开始对三国人物形象加以润色。东晋小说集《语林》中就出现了头戴葛巾、手拿白羽扇、从容指挥战斗的诸葛军师形象。也是在这一时期,裴松之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补充的同时又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诸葛丞相“谦顺”“善政”,还有“知人”“贤达”等等,让诸葛亮的形象更加向着“完美化”发展了。到了唐朝,诸葛亮已“变身”为很多大诗人笔下的“英雄”和“贤臣”,一个没有瑕疵的圣人。元末明初时,罗贯中汇集了众家之长,加上自己的发挥,将诸葛亮形象进一步丰满,这才有了《三国演义》中手摇羽扇、谈笑风生的诸葛军师。
6.景阳冈
文学:
“绿林好汉”指的是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英雄人物,而《水浒传》可以说就是一部写绿林好汉的书,书中塑造了一大批行走江湖的草莽英雄形象,他们一个个性格鲜明,又都展现出绿林豪杰的侠义之风。绿林好汉这一群体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战事不断,社会动乱,贵族们往往会豢养一些勇武有力者以备不时之需,这类人也被称之为侠客,事实上,他们也可以看作是高级的私人保镖。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侠客普遍被主人奉为上宾,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在这之后国家统一,社会比较太平,侠客这一群体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但是他们重义轻利、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精神内涵,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由于绿林文化是在动荡之中孕育而生的, 所以历史上每个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的时期, 绿林文化中蕴含的侠义特质都会再度为人们所呼唤。《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绿林记忆被勾起的时代。故事本身是在北宋末年,由农民领袖宋江所发动的一次小规模的底层起义。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相关的事迹却在民间流传开来,逐渐演变成许多零散的水浒故事。后来经过说书人的整合与润色,形成了《大宋宣和遗事》一类的说书讲史话本。这其中记载的故事虽然粗拙简略,不够连贯,但还是比较完整地讲述了宋江等人聚义造反的始末。《水浒传》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和创作,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草莽豪杰的赞歌。
7.猴王出世
历史:
玄奘,俗名陈祎。在他幼年时期,父母相继离世,年少无依的玄奘只好跟着兄长一起来到洛阳的净土寺。洛阳在当时是佛教传播交流的中心,玄奘在佛学的熏陶中长大。成为僧人后,玄奘不断研究佛法,可是研究得越深,发现的问题越多,不懂的地方也越多。当时佛教来源于印度,佛经的缺失和翻译的不精准,导致当时佛教各派学说出现分歧。为寻求更加深奥的佛法,弄明白分歧的来源,玄奘下定决心要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去寻求真谛,学习佛法。
在取经这条路上,玄奘以超乎人们想象的毅力跨越了重重障碍,穿过大漠、翻越雪山,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几经辗转,终于到达了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也留下了这段舍身取经的历史故事。
公元645年,玄奘启程返回大唐。这一去一回,加上他在印度修行的时间,总共历时17年之久,走了5万多公里的路,经过了约138个国家,将657部经书带回大唐。
文学:
鲁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于中国古老神话传说中的水怪无支祁,这种神兽的外形很像猿 猴,而且火眼金睛,天生神力。唐传奇中的水怪无支祁,“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已经具备了孙悟空原形的更多特点。而到了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又出现了大禹降服无支祁并且把他锁在淮阴龟山脚下的故事。两宋时期,无支祁的形象融入了以玄奘西行事迹为蓝本的取经诗话中,逐渐变为了玄奘法师取经路上的同伴。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玄奘法师的取经途中就多了一位同行者——“白衣秀士”,文中记载他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这个“猕猴王”被认为是从无支祁演化出的最早的孙悟空形象。更重要的是,传说中的无支祁,正活跃在吴承恩生活的淮河流域,这一区域有关无支祁的民间故事也尤为丰富。因此,热衷于采集民间传说的吴承恩,基于唐僧取经话本创作《西游记》,其中的孙悟空形象与无支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可以想见的。
8.红楼春趣
文学:
《红楼梦》中出现过的美食多达186道,包括正菜、甜点、汤品、鲜果等9个种类,样样都体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态度。
《红楼梦》中的每一处饮食安排的细节都能和人物的行为对应。贾宝玉在冬日早晨出门给舅舅拜寿,丫鬟们给他准备的早餐是冒着热气的“建莲红枣儿汤”和一碟“法制紫姜”,红枣汤可以暖胃,紫姜可以驱寒,作为冬天的早餐再合适不过;而建莲又是福建特产的莲子,一向被称为“莲中极品”,也没有丢掉豪门公子的身份。王熙凤在宁国府理事期间,每天都要很早地出门忙碌,因此早餐就只来得及吃几口“奶糖粳米粥”,古人认为粳米粥养胃,里面的牛奶、红糖又可以补充气血,这份早餐也呼应了王熙凤当时忙得顾不上吃饭的特殊处境。
在一样又一样精细名贵的食物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运用食物来串联情节的巧思。在书中的第八回,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去探望养病的薛宝钗,就发生了一连串由饮食引发的趣事。首先是宝玉的奶妈不让宝玉在外面吃酒,为后文宝玉对奶妈发火作了铺垫;宝钗又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并发表了一小篇冷酒伤身的养生演讲,宝玉果然听了她的话等着酒热好后再喝,黛玉因为宝玉对宝钗言听计从很是不开心,三人你来我往地说了些夹枪带棒的俏皮话,场面十分有趣。
历史:
《红楼梦》中借鉴了清朝的五等爵制,也就是公、侯、伯、子、男,承袭一定次数就要往下降一个档次。而且,清朝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也就是说贾赦能继承,贾政是啥爵位也轮不到的。所以,贾政的父亲才会在临终前给他要了一个官位。那父亲贾政没有官位,儿子贾宝玉肯定也没有,要想做官,只能靠自己。
贾宝玉背负家族的重担,却并没有如长辈的期望一般读书考功名,这又是为何呢
《红楼梦》的故事内容是虚构的,但批判的是封建社会真实的陋习,科举制度就是陋习之一。虽然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开放性,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它没有随时代而改革,反而逐渐走向了僵化。
首先是内容十分固定,以前科举考试还考诗词歌赋,内容丰富多样,要求君子学习六艺。到了明清时期,考试的内容就只剩下四书五经。
其次,形式上也十分僵化。从明代开始,采取八股取士,考试的文章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声调、字数、规格等每一个部分都得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一大批的文化人就钻到了文字游戏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清代盛行文字狱,说错了一句话,甚至仅一个字,都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贾宝玉不愿意读书考试也就可以理解了。
课本中的系列
我们把教材上的内容按照学科角度分为了历史、文化、科学、地理、文学。在编写逻辑上,我们始终以教材为源头、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主题、一个现象,然后去探究其中的由来。
课本中的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小学没有学过历史,我们让小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有个轮廓性的映像。
课本中的文学:从文学角度对课本中的细节作内容上的拓展与深度上的挖掘,讲述作家作品、诗词文化、典故传说、文学知识、文学现象。
课本中的科学:为孩子们解读藏在语文课本中的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天文等等相关学科。
课本中的文化:饮食、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婚丧嫁娶)、社会关系、节日活动、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图腾、伦理道德等文化要素。
课本中的地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气候、物候、江河湖海、土壤岩石、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农业生产、工业活动、交通规划、区域整治等地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