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2 23: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22课 我们奇妙的世界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对课文中心句的理解。 3.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能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1.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对课文中心句的理解,了解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能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呈、蔚”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生字,会写“奇妙、呈现”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3.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对课文中心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见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在图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山川湖泊、绿色草原、夏日繁花、小桥流水、江南美景等。) 2.看了这些景色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指名说) 预设:我们这个世界神奇、美丽、生机勃勃…… 过渡:这奇妙的世界里藏着太多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看看文中描述了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景象。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学习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见课件。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读准宇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词语的意思。 (2)标上自然段,在读不懂或者理解不全面的地方标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会认字。呈蔚雕幻辉芒劲剑型 指名读生字,教师正音。 ①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形近字,学生进行辨析。 ②组词语,开火车读一读。(呈现 蔚蓝 雕饰 变幻 光辉 光芒 劲敌 刀剑 模型) (2)出示会写字。 指导易错字:“幻”左部不要少了一点,“芒”末笔不要多写一点,“型”下面是“土”不是“士”。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劲”的读音,并组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见课件。 1.教师出示课文题目,指导学生理解“奇妙”。 2.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表现“奇妙”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3.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与全文的关系。(第1自然段的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教师引导:“一切”指的是什么?“有生命”在文中有哪些表现?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呢?(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你看天空的珍藏—— 再看大地的珍藏——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两个句子,明白课文讲了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的奇妙。 5.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看看有什么关系。(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本文结构为“总一分一总”。)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在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出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为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作了较好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初读课文,掌握了生字词,梳理清楚了文章的脉络结构。请同学们课下熟读课文,仔细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天空”与“大地”的奇妙吧!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事物的奇妙写得具体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见课件。 1.教师听写生字词,组内互查。 2.回顾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天空、大地) 二、研读课文,品味“奇妙”,见课件。 (一)“天空”之妙 1.学生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分析句子特点。(理解破折导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2)第3~8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天空的奇妙? 指名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找到关键词语。教师相机指导。(太阳、云彩、水洼、余晖、群星)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表达的?圈画出有关的词语。 师生共同讨论、梳理:清晨、雨后、一天结束、黑夜降临。 师生共同总结: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2.指导学生理解相关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太阳升起时天空的变化。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和形状。) (2)第4自然段中,“如同经过雕饰一样”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云彩的形状奇妙。)本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表示内容的省略,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3)学习第6自然段与第8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①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②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这两个比喻句生动地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和群星闪烁的美丽夜空,语盲充满诗意,极富画面感。) 3.语言积累与训练。 (1)指导学生仿照拟声词“噼噼啪啪”积累词语。 (2)根据第7自然段,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4.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天空中会呈现出哪些奇妙形状的云彩?(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示例:天空中的云彩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二)“大地”之妙 1.第9~16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大地的哪些景物进行描写?描写顺序是怎样的呢? 2.学生研读相关段落,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1)第10自然段破折号的作用。(展现了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2)理解第11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我们能看到各种颜色诱人的水果。(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来写的。) 指导学生朗读第11自然段,重读“圆润的”“鲜红色”这些修饰性的词语,读出收获的喜悦之情。 (3)理解第13自然段中的拟人句。 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赋予蝴蝶人的动作,表现出生命的美好。抓住“翩翩起舞”这个词语感受蝴蝶飞舞时的姿态美。) (4)第15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用来解释秋风劲吹的程度。) (5)理解第16自然段中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柱垂直、锋利的特点,同时把小水滴圆润、晶莹的特点写了出来。) 4.引导学生朗读第9~16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边读边体会大地的美妙神奇。 (三)分析布局和写作顺序 课文在描写天空和大地时,布局结构和写作顺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试着进行分析。 1.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 2.师生共同归纳。 (1)相似之处: ①都是“总分”结构,开始都有一个总起句。 ②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2)不同之处:描写天空时是按照“清晨一落日一黑夜”一天的时间推移来写的,描写大地时是按照“春一夏一秋一冬”的四季变换来写的。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描写天空与大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梳理写法,见课件。 过渡:同学们,文章当中描写的内容都是我们生活中寻常所见的景物,那么如何才能发现这些普通景物的奇妙之处呢?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的想法。 1.指导学生学习第17、18自然段。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总结,自主回答。(只要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3.集体交流,提炼写法。 (1)你觉得本文有哪些比较好的写作方法值得借鉴?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归纳。 ①运用总分总结构。 ②抓住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介绍,比如本课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写。 ③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或其他描写方法将事物写具体详细。 四、处理课后作业,拓展训练 1.课件出示课后“小练笔”,见课件。 2.学生自读资料,体会写作方法。 3.学生仿写,全班交流评价。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同学们只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懂得欣赏美的内心,就能感悟到世界的奇妙! 2.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读一读,比较与本文写作方法的异同。 (2)完成本课的习题。
作业设计 2.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习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 1.本文中所描写的景物都是普通生活中能经常见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的内容对云彩的形状展开想象,描述都有哪些形状的云彩,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还从中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不足之处:没能利用好课本插图,教学中,要综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网络资源等,辅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