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和眼镜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和眼镜课件(共35张PPT)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3 08: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4.6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 眼睛和眼镜
八上 物理
沪科版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能看清美丽的世界。
你知道这位同学的眼睛怎么了吗?
新课引入
要想知道近视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要先认识自己的眼睛
近视危机: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重点
学习目标
李永强
任务一:探究眼睛的视物原理
一、眼睛的视物原理
人眼的结构
新知学习
相当于凸透镜
相当于光屏
来自物体的光
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会聚在视网膜上
思考
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
人眼视物的过程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思考
眼睛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这是为什么呢?
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后,像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产生视觉,人的大脑已习惯把视网膜上倒立的像处理成正立的视觉效果。
(正常人眼的焦距<2cm,即物距>2倍焦距)
v
物体
光屏
凸透镜
眼睛的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几乎不变(v不变)
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位置不同的物体呢?
思考
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焦距”
晶状体的焦距与其厚度有怎样的关系?
晶状体 薄 厚
焦距
当眼睛看远、近位置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什么时候需要变大?什么时候又需要变小呢?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 ?
大 小
如果物体靠近眼睛,物距减小,像距不变,如果仍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的焦距要_______,也就是晶状体变____,会聚能力______。
f
A
物体
光屏(视网膜)
f
o
F
A'
A
物体
光屏(视网膜)
o
A'
F
2f
2f
F
变小

增强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睫状体
晶状体
焦距

放松
变薄
变大

收缩
变厚
变小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人们常说眼睛是一台灵敏的照相机,对比它们的结构和成像过程,了解它们的异同?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倒立、缩小、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使视网膜上成的像清晰。 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通过改变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来改变像距,使底片上成的像清晰。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镜。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______。在适当的照明条件下,物体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_______的实像。
焦距
倒立
凸透
针对训练
当晶状体过厚或过薄时,会发生什么?

晶状体过厚时,远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不能落到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
晶状体过薄时,近处景物经过晶状体后所成的像不能落到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后,这就是远视眼
当出现近视眼或远视眼时,我们该如何调节?
2.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_____(填前方/后方)。
1.特点:只能看清______(填近/远)处物体。
前方

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_____(填前方/后方)。
1.特点:只能看清______(填近/远)处物体。
后方

近视眼
远视眼
做一做
李永强
任务二:探究视力的矫正
实 验 1
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在近视眼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 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矫正:
二、视力的矫正
实 验 2
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在远视眼模型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 上的成像情况
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特点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______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
矫正方法 佩戴________矫正
佩戴________矫正
口诀 前方
后方
凹透镜
凸透镜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
近前远后,近凹远凸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老师是近视眼
B.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C.高老师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过厚
D.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针对训练
眼睛的近视程度不相同,需要佩戴的眼睛规格不同,眼睛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是用“度”表示
信息窗
1.什么是透镜焦度?
2.什么是眼镜的度数?
3.眼镜的正、负度数是什么意思?
焦距的倒数,Φ=1/f,单位:m-1
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
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100的值,D=100Φ,单位:度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眼镜的度数
右眼
左眼
平均近视25度
平均远视75度
认识验光单
知识拓展
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1、青少年近视的常见原因有那些?
2、什么是真性近视?
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知识拓展
3、什么是假性近视?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等等,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知识拓展
近视眼的痛
不走路看书
不在强光下看书
不在弱光下看书
不躺卧看书
要认真
做眼保健操
长时间用眼后
要远眺几分钟
读写
姿势要正确
4、怎么预防近视眼?
知识拓展
眼睛和
眼镜
课堂小结
眼睛
眼镜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睫状体
晶状体
焦距

放松



收缩


结构
原理
调节
作用
视网膜、玻璃体、瞳孔、晶状体、角膜、睫状体等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
远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
成像在视网膜前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配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特点
成因
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
成像于视网膜后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配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特点
成因
矫正
1. 小刚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经医生检查后得出了病因.小刚患的是_____视眼;他的病因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选填“前”或“后”)方,可配戴一副由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睛及其矫正的成像原理图,其中能说明小刚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是(   )
随堂练习



乙和丁
2. 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A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像成在光屏后(右侧)
3. (2022攀枝花)小夏同学为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它应该是____透镜,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_______眼.
发散

近视
4. [创新题·模型建构]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实验.实验中蜡烛作为物体,凸透镜作为晶状体,光屏作为视网膜.当各器材位置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接收到的像较为模糊,接着将光屏向透镜方向调整适当距离后,看到光屏上原来模糊的像变清晰了,此过程模拟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若保持光屏在原来的位置不变,
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在蜡烛
和凸透镜之间放置____透镜.
近视眼

调整光屏前,像成在光屏前方(左)
为什么不要边走路边看书?有什么危害?
温馨提示:
因为边走路边看书,睫状体要不停地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以便看清物体,这样极易减弱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对眼睛有害,会造成真性近视眼。
动脑思考学物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