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5-22幽径悲剧第二课时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5-22幽径悲剧第二课时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4 20: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时
一、每节一听
课前听读一篇佳作,师生多种形式评点(3分钟)
二、研读课文
活动一:圈读,小组合作探究------感作者之悲
1、被毁灭的东西越美,其悲剧性就越强。
阅读文章12—14段,作者在此更是直接宣泄自己的悲愤、痛苦之情,划出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深切的悲痛之情。 21教育网
2、作者的这种悲愤、痛苦之情在13、14段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同桌互读体会感情。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探悲剧之因
1、古藤萝被毁灭,这可以说是一起发人深省的冤案,找出制造这个冤案的凶手以及冤案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并就此问题谈谈你的理解。2·1·c·n·j·y
2、第12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的人”,“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他人对待小花小草以及这株藤萝的态度与作者有何不同呢?从文中找出语句。
3.我们在校园里如果损坏花木都会受到批评,那么在北大的校园里怎么会有人砍断如此古老而美丽的藤萝呢?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总结:这些人都漠视美、对美的毁灭无动于衷。社会群体缺乏对“愚氓”灭美现象的重视,缺乏爱美护美的意识。才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21·世纪*教育网
活动三:你说我说-----------抒心中之情
假如你就是这株被砍断的古藤萝,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
活动四:畅谈读之悟:
三、集中展示(在展示中贯穿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展示)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各小组提出有价值问题,相互质疑。
结语:
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我们总能感受到一高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他那悲天悯人、关爱一切的伟大情怀让我们动容、让我们震撼。 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总是让我们痛心不已,也让我们懂得,应该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努力去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
让幽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让紫藤萝的微笑永远绽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课后百分竞赛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如何痛哭流涕 ( http: / / www.21cnjy.com ),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风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21cnjy.com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21·cn·jy·com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www.21-cn-jy.com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种老资格等待人们去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www-2-1-cnjy-com
它,就是都江堰。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加粗的“当然”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长城也非常伟大”,“伟大”在什么地方?(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第五段的内容对长城和都江堰的文明特点分别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余秋雨的文章往往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本文在哪些语句上有所体现?用波浪线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读过李白、杜甫、陆游的哪些“川行华章”,请列举两到三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要积累:摘抄300字写鸟(花)的句子,同位交换读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