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能使用天然火
③模样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④生活在险恶的环境里 ⑤制造青铜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2.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 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其中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的“琮琮”(如右下图) 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考古证明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 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 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 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 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3.中华民族祭祀黄帝和炎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3年4月5日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宝鸡炎帝陵大殿门前广场举行黄帝和炎帝的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因为
A.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 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C. 黄帝和炎帝治理黄河水患的贡献较大
D. 黄帝和炎帝都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面的时间尺中,发生在①所对应朝代的史实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司母戊鼎的铸造
C. 都江堰的修建 D. 郡县制度的确立
6.史载:西周建立后,周公命子伯禽在奄地建鲁,令吕尚在营丘建齐,成王弟叔虞在河东建晋。即便偏远的燕地、楚地、吴地也被分封,周朝疆域较之殷商增加十数倍。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 稳定都城政局 B. 扩大统治范围
C. 安抚商朝遗民 D. 严格等级制度
7.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
A. 晋 B. 齐 C. 楚 D. 秦
8.1976年,出土于陕西,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西周青铜利簋,腹内有4行33字,记载了“武王伐纣”的经过,可以直接反映出
A.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西周金文开始
B. 记载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发生在西周
C. 此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是“泥范铸造法”
D. 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9.一位文化学者曾写道:“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如图所示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 禹建都阳城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10.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以下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磨制石器 ②铁器 ③打制石器 ④青铜器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11.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 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
12.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 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 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形成
D. 人民蒙受深重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13.战国七雄位于最东边和最西边的两个国家是
A. 燕国和楚国 B. 楚国和赵国 C. 齐国和秦国 D. 齐国和燕国
1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约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B. 西周初年共分封 71国,其中同姓诸侯 40国
C.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
D. 虽然商鞅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15.2023 年的春天,全国的烧烤爱好者都纷纷涌向淄博。淄博烧烤历史悠久,可以推至距今约13000年。如果你回到战国时期“进淄赶烤”,你可能会见到
A. 小篆书写的招牌 B. 农民用铁犁耕田
C. 孔子在齐国讲学 D. 圆形方孔钱流通广泛
16.“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A. 赏罚分明的理念 B. 无为而治的观念
C. 为政以德的思想 D. 变革进取的精神
17.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下列说法体现其政治主张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8.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 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 世袭制与禅让制
C. 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 分封制与郡县制
19.热播剧《狂飙》是中央政法委推荐的重点剧目,展现了时代变迁下黑白势力的较量及其复杂性。秦朝设立的与之相关的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县长官
20.据相关史料记载,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期法令严苛、赋敛无度、百姓穷困。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则展现了胡亥重视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举动。这说明
A. 历史结论不断被修正 B. 研究历史需多重证据
C. 史料越多认知越困难 D. 出土文献更具可信度
二、非选择题: (第21 题10分, 第22题9分, 第 23 题 11 分)
21.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文明起源】
(1) 对比图一、图二,说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 (2分)
【农耕定居】
(2) 图三房屋建筑样式的名称是什么 居住图四建筑样式的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什么 (2分)
【民族形成】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试列举出这一时期展开的“攻伐”一例。经过“不断合并”逐渐形成了哪一民族 (2分)
【文字演变】
(4)从造字方法看,甲骨“牛”使用哪一造字方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 (2分)
【青铜铸造】
(5) 图五铭文记述了武王伐纣的过程,它与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写出图六文物的名称。(2分)
22.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历史解释】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 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3分)
【唯物史观】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变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奏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 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 依据材料二,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客观评价“兼并战争”的影响。 (3分)
【时空观念】
材料三:如图
(3)上边图示与战国时期修建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有关,请写出该水利工程的名字。是谁主持修建的 该工程的修建有何作用 (3分)
23.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如下图
(1) 根据图片说出该图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2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偶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出现了什么局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
材料三 (他) 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 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其中“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他在教育上的什么举措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战国时期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4分)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其目的是什么 (3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B B A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D B D C C C B
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9分,第23题11分)
21.【答案】
(1)进步:山顶洞人社会生产力比北京人发达,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使用骨针,懂得爱美等。(2分)
(2)名称:干栏式房屋。农作物:粟。(2分)
(3)攻伐:涿鹿之战。民族:华夏族。(2分)
(4)造字方法:象形造字法。朝代:商朝。(2分)
(5)战役:牧野之战。名称:司母戊鼎。(2分)
22.【答案】
(1)商鞅变法;(1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
(2)春秋战国时期;(1分)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或为统一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3)都江堰(1分);李冰;(1分)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成为“天府之国”。(1分)
23.【答案】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1分)
(2)百家争鸣;(1分)法家。(1分)
(3)儒家学派;(1分)创办私学,广收门徒;(1分)仁。(1分)“仁政;(1分)
(4)要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2分)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