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习评价历史样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阶段性学习评价历史样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3 08: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阶段性学习评价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70 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在北京人
遗址中,出土了不同类型的石器(右图所示),
北京人可以使用这些石器
A .狩猎采集 B .人工取火
C .从事农耕 D .建筑房屋
2 .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而半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造 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习惯 B .地理环境 C .生产工具 D .时代不同
3 .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 200 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 10% ,出自黄帝 的姓氏约占 89% 。这表明
A .炎黄部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人类 B .华夏民族种类繁多
C .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 .禅让制度确立发展
4 . 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 由此可见
A .传说与神话全都是真实的历史
B .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 .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 .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5 .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 铸造,精神文明的表现是
A . 甲骨文的应用 B .磨制石器的推广 C .制作精美礼器 D . 使用和保存火

6 . 周王朝对青铜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ɡuǐ)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 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 .铁器的逐步推广
C .分封制在逐步瓦解 D .由游牧转入农耕
7 .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 800 多个诸侯国,到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到了战国之 初就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据此可知
A .各国变法实力增强 B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诸侯争霸野心强烈 D .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8 . 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铁器出土地点 广西平乐 河南辉县 长沙衡阳 辽宁抚顺 山西长治
铁器数量 (件) 181 93 70 余 80 余 36
A .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 .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 .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D .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9.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
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 .管仲改革之时 B .周平王东迁之际 C .商鞅变法之后 D . 晋文 公称 霸之 前
10 .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11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 “信” ,墨家主张“兼爱”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有“和谐” “诚信” “友善” “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是现代中国建设经验的总结
C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D .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2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 ,秦朝为避始皇名讳把“政月” 改为“ 正月” ,“ 正”字的读音也 为
“zhēnɡ” 了。材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 .皇帝独尊 B .中央集权 C .君权神授 D .皇位世袭
13 .下表是秦朝中央“三公” 的职能及其他信息。表格中。处的官名应该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将军
D .御史大夫
14 .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 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 一大变”是指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15.《史记》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 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又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 不如他们,但“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 我擒也” 。上述材料论述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B .秦二世而亡根本原因
C .刘邦战胜项羽的过程 D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16.《汉书 ·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盐铁官营 D .重文轻武
17 .下图反映的是汉朝初期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对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 .实施“推恩令” B .推行郡国制 C .盐铁专卖 D .独尊儒术
18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A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 百家争鸣”禁绝
C .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19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刘秀: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轰轰烈 烈, 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下列荣誉适合用在刘秀身上的是
A .“人文始祖” B .“文景之治” C .“汉武盛世” D .“光武中兴”
20 .下表是东汉后期 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容易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选官制度不断完善 B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剧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争斗
21 .以下食物传入中原,起初都以“ 胡”字命名,其传入得益于
A .玄奘西行 B .张骞通西域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22 .观察下面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 .秦朝已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 .海上航线最远可直达地中海
C .汉代的海上航线只有一条
D .从山东沿岸出发可抵达日本
23 .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
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
程(部分) 。该发明是
A .造纸术
B .灌钢法
C .棉纺技术
D .印刷术
24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 倡预防疾病。他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时珍
25 .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功劳大” ;对于汉武 帝也敢于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
A .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B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体裁
C .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D .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26 .“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 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A .官渡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2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了密切联系,当时加强台 湾与内地之间联系的政权是
A .东汉 B .魏国 C .蜀国 D .吴国
28 .晋惠帝时期,发生了一场宗王叛乱。之后,“魏、晋以来蓄积,扫地无遗” 。这场叛乱 是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黄巾起义 D .游牧民族内迁
29 .晋元帝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衣冠南渡” ,这是中原汉人第一
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 .北方出现了统一趋势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 .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30 .“六朝”(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建康(建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座六朝古都就是今天的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杭州
3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中写道:“ 公元 383 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 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材料所描述的“ 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32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魏晋南北朝时,随 着“ 胡床、胡坐” 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 .政权分立的加剧 D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33 .认真研读下面图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 .集中于农业领域 B .成果领先于世界 C .继承与创新结合 D . 注重 以 民生为 本
34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 ,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 克元素巧妙结合。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是谁的作品
A .王羲之 B .欧阳询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35 .下列关于时代特征的表述,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D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36 题 14 分,37 题 16 分,计 3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
36 .(14 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
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 牛” “耕”
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七上
材料二 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 ……七个强国 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 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 稳定有序。
——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 择》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 急耕战之赏 , ……倾邻国而雄诸 侯。 ……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从侧面印证了当时什么耕作技术的出现?(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中提及两种治国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依法治国” 、“ 以德治国”分别 对应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政治主张?(4 分)
(4)依据材料四,“ 商君”是谁? (2 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改革有怎
样的历史意义?(2 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 分)
37 .(16 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 交融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三国鼎立篇】
材料一
(1)请写出图中 A 、B 、C 三国名称。(3 分)
(2)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哪一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分)
【政权更迭篇】
材料二 朝代更迭示意简图(局部)
(3)观察上面示意图,请你写出①、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4 分)
【民族关系篇】
材料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北齐]魏收:《魏书》
(4)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哪一项改革措施?(2 分)
(5)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什么历史作用?(2 分)
【经济发展篇】
材料四 江南之国盛矣。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南朝·梁]沈约: 《宋
书》
(6)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 因。(3分)
七年级历史阶段性学习评价样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7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A A B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C D B A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A B C A D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C A B
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36 题 14 分,37 题 16 分,计 30 分)
36.(14 分)
(1)耕作技术:牛耕(2 分)
(2) 目的: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2 分)
(3)“依法治国” :法家(2 分);“ 以德治国” :儒家(2 分)
(4)“ 商君” :商鞅。(2 分) ;历史意义: 实现了富国强兵(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 分)
(5)时代特点:动荡与巨变(2 分)
37.(16 分)
(1)A: 魏 ;B: 蜀 ;C: 吴 (3 分)
(2)战役:赤壁之战(2 分)
(3)①: 东晋 (2 分);②: 北魏 (2 分)
(4)措施:改说汉语(2 分)
(5)历史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写出一点即可得 2 分)
(6)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相对安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3 分,每点 1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