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江、没”等7个生字和笔画横折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文中的插图,在阅读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
板书:吃
(范写“吃”字,描红一个书写两个)
师:能组个词吗?
(学生组词分享)
添加板书:吃水
师:像这样的词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吃茶、吃酒。这里的吃水是什么意思?
生:喝水。
师:为什么这里都用吃呢?因为吃在古代有加工、煮的意思。
继续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同学们,有水吃,并且吃干净的水,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是幸福的!(板书:幸福)
师:那个时候想吃干净的水就要挖井,挖井的人在挖的时候都怎么样?
生:辛苦。(板书:辛苦)
师:什么叫不忘呢?
生:不能忘记。
师:你看,题目告诉我们,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辛苦劳动的人,说明我们要有感恩之心。吃水又可以叫饮水,不忘代表思念,水能找出来的源头就是挖井的人,又可以叫饮水思源。
师:既然我们吃水都不能忘记挖井的人,那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生:毛主席。
师:哪个自然段找到的?
生:第三自然段。
师:齐读。
师:这就是沙洲坝那块石碑上刻着的字,从右到左竖着读一读。
(学生读石碑)
师:当村民把字刻在石碑里的时候就说明这字立住了,证明毛主席在村民心中永远记住!(指标题中“不忘”)
二.课文部分学习
师: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呢,咱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师:故事发生在哪?
生:沙洲坝。
师:故事中的人物是谁?
生:毛主席。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
师:沙洲坝,“坝”是地名,你觉得沙洲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干旱、盐碱地、沙子多……
师:这个地方本来就缺水,有水的地方还都是泥沙水。文章中说毛主席在那儿住过,“住过”这个词,你觉得他住的久吗?
生:不久。
资料: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工作很繁重。联系课文《八角楼上》。
三.解读原因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师:为什么毛主席要带人挖井?
生:村里没井、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师:毛主席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他自己用水不方便。
师:他身份特殊,可是主席啊,你觉得他用水方便吗?
生:方便。
师:那到底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观察村民生活。
师:毛主席身份特殊,观察换成体察更准确!
师:你觉得毛主席会怎么体察呢?
生:去村民家,询问村民。
师:这叫走访,这样做才有发现。
师:发现了什么?
生:村民去很远的地方挑水。
资料:其实,村民以前就挖过井,但当地经济落后、技术有限,导致挖的井不够深、水源找的不够准,当地恶劣的环境也给工程加大了难度,挖井的人手也不够。毛主席来到后,指挥了干部、战士寻找水源,打出水井。
师:井打成了,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造福了广大军民,广大军民就要感谢挖井人毛主席,这就叫吃水不忘挖井人。
(书写生字)
四.解读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师;解放以后是1949年,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是1933年,这么久了,这口井都在滋养这一方水土一方人。
师:村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立碑、刻字。
师:古人歌颂某人功德才会给他立碑,而刻字就证明想永远印在心里。
师:你觉得村民做这些想表达什么?
生:歌颂、铭记、感谢、告知后人……
师:这就是传承和发扬!
师:一开始村民因为条件艰苦立的是木牌,但到了解放以后改成了石碑,这说明了什么?
(圈画课题“不忘”)
师:自从有了这口井,沙洲坝的村民就有了水喝,生命就有了延续。每天村民来井打水,都会想起毛主席,都会想起毛主席在这里的日子。
出示第一自然段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师:住过只是短暂居住,但毛主席却非常细心的发现了问题,并留下了长久的水井,这就是功德。可见在他心中他一直装着的是谁?
生:人民。
师:这就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