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试题
历史答题卡
姓
名
准考证号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1.答题前使用黑色签字笔在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核对条形码上
姓名××
准老证号××××××××××××
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码无误后,将其粘贴在“条形码区”内。
意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项方框“ ”涂黑,若修改答案应
使用橡皮胶将不选项方框的涂点擦干净。
贴条形码区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题号指定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在题
项
号指定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考场号×××
座位号××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答题卡,以免影响评卷结果。
(由考生本人粘贴请勿贴出区域外)
缺考标记
(缺考考生信息由监考员填写,并用2B铅笔填涂缺考标记)】
(请使用2B铅笔填涂)
1【A][B][C][D]
6[A][B][C]【D]
11[A][B][C][D]
16[A]IB][C][D]
2【A][B]IC][D]
7【A][B][C]ID]
12[A][B][C][D]
17[A】IB][C][D]
3【A][B][C][D]
8[A][B][C][D]
13[A][B][C][D]
18[A]【B][C][D]
4 [A][B][C][D]
9[A][B][C]ID]
14[A][B][C][D]
19[A]IB][C][D]
5【A][B][C][D]
10【A][B][C][D]
15[A][B][C][D]
20[A]IB][C][D]
(请使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21.(12分)
(1)(4分)
(2)(4分)
(3)(4分)
22.(14分)
(1)(4分)
(2)(2分)
(3)(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历史
第1页(共2页)
请勿在此处
作任何标记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墨水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请使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续22
(4)(4分)
23.(14分)
(1)(6分)
类别
序号
科学技术
戏曲史学
书画艺术
(2)(4分)
(3)(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历史
第2页(共2页)绝密★启用前
乐东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试题
历史
(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部分。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材料解析题答案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中只有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中国神话中“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除神话传说以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
A.炎、黄二帝共同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在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观察下列图片判断,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①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符号陶壶 ②利簋及铭文 ③甲骨文 ④马王堆汉墓帛书
A.① B.② C.③ D.④
6.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秦非子“为周孝王主马济渭间,马大蕃息”。周孝王给秦非子的酬劳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由此可见,“秦”之国号源自(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8.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变法运动 D.民族交融
9.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10.贾谊《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录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 B.吴广、项羽 C.陈胜、项羽 D.项羽、刘邦
11.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其客观原因是( )
A.人心思安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吸取秦亡的教训
1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推行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太康之治” D.“永兴之治”
14.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这部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著作是( )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资治通鉴》
15.学历史必须准确掌握“人物时空事物”等要素,下列史实回顾中正确的是( )
A.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B.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C.西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光武中兴”
D.三国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1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图示中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的是( )
A. B. C. D.
17.图片史料、文字史料是我们了解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来源。下面的图文材料说明( )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18.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西汉、东汉、北魏 B.蜀、西晋、北魏 C.蜀、西晋、南魏 D.蜀、西夏、南魏
19.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 )
①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 ②减少了民族隔阂
③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④增加了西晋的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关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艺术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大明历》 D.贾思勰——《水经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2分)秦朝开创了许多新制度。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二 图三
(1)图一示意图中包含了哪些中央行政制度?(4分)
(2)图二、图三中秦朝统一后使用的字体和货币分别是什么?(4分)
(3)上述图片中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当时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双边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和加纳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加纳驻华大使温弗雷德·哈蒙德日前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得加中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强调造福人民,值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参考和借鉴。
——摘编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_______________,经过地B_______________。两关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4分)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是谁和他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2分)
(3)试评价丝绸之路。(4分)
(4)请你为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4分)
23.(14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光彩。请欣赏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①司母戊鼎 ②《清明上河图》(局部) ③《史记》
④《兰亭序》 ⑤司南(模型) ⑥琼剧
(1)按照下列中的分类,将以上图片的序号分别填写道相应的位置。(6分)
类别 序号
科学技术
戏曲史学
书画艺术
(2)以司母戊鼎为例,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地位的认识。(4分)
(3)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省有80%~90%的中学生对地方传统戏曲——琼剧了解不多,甚至从未听过、看过,你认为这种现象很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分)
乐东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中只有一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通过考古发掘,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A项符合题意。文献记载、神话传说、调查问卷对历史还原与考查发掘还有不少差距,故B、C、D三项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以判断,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材料没有涉及北京人的面貌特征,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
【解析】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因此,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生活,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故选D。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D项正确。炎帝、黄帝同共战胜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排除A项;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但这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③是甲骨文,故C项正确。①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符号可能是文字的起源,但不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排除A项;铭文、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出现在甲骨文之后,排除②④,故排除B、D两项。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可知,秦非子有功,被周孝王封到秦地,于是秦国产生,这说明“秦”之国号源自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产生最高首领,世袭制是政治权力或爵位的传承而不产生新的国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C、D三项。故选B。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为止(或以前256年东周灭亡为标志),涉及夏朝、商朝、西周及东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的时期;春秋时期,分封制、井田制逐步瓦解,各国进行纷纷进行变法改革,这一时期处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D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包括早期人类、原始农耕生活和远古的传说,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各学派纷纷发表意见,著书立说,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除了儒家和法家外,还有墨家、道家、兵家,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墨子、庄子和孙武,B项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项羽、刘邦不是第一次,是在陈胜、吴广之后,排除B、C、D三项。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人民采取了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西汉面临的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通过这项措施,王国的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太康之治”是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出现过短期的、为期十年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永兴之治”是前秦天王苻坚在位期间出现过短暂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符,排除,故选择C。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B项正确。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而非发明造纸术,排除A项;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其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排除C项;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而非三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
1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自此形成,由此可知,A项正确。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无关,排除C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A。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全国统一。439年,北魏统一我国北方黄河流域。从而得出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蜀、西晋、北魏,B符合题意。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材料反映孝文帝的一系列汉化措施,如通汉婚、讲汉语、改汉姓等,这些措施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排除④,①②③正确。故选A。
2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D项符合题意。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排除A项;东晋的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排除B项;祖冲之著《大明历》,排除C项。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答案】(1)中央: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度。(满分4分,每点2分)
(2)字体:小篆。货币:圆形方孔钱。(满分4分,每点2分)
(3)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满分4分,每点2分)
【解析】(1)根据图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在地方则实行郡县制。因此示意图包含的中央行政制度是皇帝制和三公制度。
(2)根据图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用圆形方孔钱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2.【答案】(1)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满分4分,每点1分)
(2)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满分2分,每点1分)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满分4分,提到经济贸易2分,提到文化交流2分)
(4)开发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旅游项目,加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发挥旅游合作等。(满分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阳关,一直向西经过安息,到达大秦。故A是长安;B:河西走廊;C:玉门关、D阳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提出自己的建议,言之成理即可。如:开发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旅游项目,加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发挥旅游合作等。
23.【答案】(1)(1点1分,多选不倒扣分,满分6分)
类别 序号
科学技术 ①⑤
戏曲史学 ③⑥
书画艺术 ②④
(2)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或领先世界(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昌盛,硕果累累等)。(2分)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或司母鼎是青铜器中著名的大方鼎,商朝青铜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2分)
(说明:总体地位2分,对司母戊鼎的认识2分,满分4分)
(3)后果:年轻一代听不懂或不喜欢琼剧,琼剧失传或被淘汰;琼剧后继无人。(言之有理,2分)继承方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查的古代的文化艺术,涉及到地方历史的考查,(1)根据课本即可分辨出其类别,难度不大。(2)根据司母戊鼎谈出中国文化的地位,然后言之合理即可。(3)第一问言之合理即可,第二问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