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五年级科学试题
卷首语:同学们,知道牛顿吗 熟悉七色光吗 科学的世界奥秘无限、趣味无穷。出发吧!
用知识的力量、智慧的钥匙开启你的科学之旅!相信自己,你就是下一个牛顿!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1.小明同学喜欢玩“手影游戏”,他经常给妹妹表演。手影游戏利用的科学原理是_
这种原理,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_ 相同。
2.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珠光宝气”中的“珠光" ,是光的_ _现象。
3.寒冷的冬天,我们捧着热水袋暖手,传递热量的方式是__ ;我们来回搓手取暖,属于
_ 现象。
4.我们去沙漠地区旅游,经常会看到一些壮观的石蘑菇。学完《地表雕刻师》,我们知道石蘑
菇的形成主要是__ _作用的结果。
5._ _ 是人体的“司令部”,它总在不停地发送和接受信息。如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
就是通过它和_ 系统来完成的。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月亮 C.萤火虫 D.闪电
2.在金属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热传导的方向是()
A.向两端传递 B.向左传递 C.向右传递 D.向上传递,
3.在舞台上,我们发现演员衣服的颜色会随灯光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判断他们穿的( )色
的衣服。
A.白 B.黑 C.红 D.无法确定
4.庐江县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其主要
地形地貌是(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5.下列利用热辐射原理工作的是( )
A.带木柄的汤勺 B.烧开水 C.太阳能热水器 D.电烙铁作画
6.在造霜实验时,往冰水中加盐,可使冰快速熔化,从而( )
A.增加霜的颜色 B.取得更低的温度
C.增加水蒸气含量 D.取得更高的温度
7.下列物品中,最像大脑表面的是()
A.苹果核 B.葡萄籽 C.猕猴桃 D.核桃仁
8.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 )发生 8 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重大损失。
A.河北唐山 B.四川汶川 C.台湾花莲 D.甘肃临夏
9.以下做法中,不属于保护大脑的( )
A.按时吃饭 B.按时睡觉 C.积极体育锻炼 D.深夜打游戏
10.小明同学准备洗脚,觉得水温低,让姐姐帮他再倒一些热水进去,这里传热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混合
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天冶父山上云雾缭绕,这些云雾其实就是水蒸气。( )
2.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造成这种变化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 )
3.三人坐在火炉周围不同的方位取暖,他们到火炉边缘的距离相等,但受到的热辐射是不同的。
()
4.白色的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一定条件下,七色光也能合成白色光。()
5.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熟鸡蛋,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
6.空气是热的良导体,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
7.地震发生时,如来不及逃离房屋,最好躲避在的卫生间等空间较狭小的地方。()
8.张大爷患上脑血栓,导致左半边身体瘫痪,这是因为他的左脑发生了栓塞。()
9.珠穆朗玛峰可能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
10.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四、连线题(每组 2 分,共 8 分。)
公路弯道镜 凹面镜 反射并聚集光线
医生额镜 凸面镜 发散光线,扩大视野
放大镜镜片 平面镜 放大物体
潜望镜镜片 凸透镜 反射成像
五、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
小明同学为探究火山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模拟实验:
1.他找来了番茄酱、土豆泥、护目镜、罐头盒、三脚架、酒精灯,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 )。
A.烧杯
B.火柴
C.镊子
2.这个实验用番茄酱模拟 ,土豆泥模拟_
3.以下操作无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
A.将罐头盒换成陶瓷碗
B.将番茄酱进行适当稀释
C.封“火山口”的土豆泥尽量做薄
4.实验中,我们使用酒精灯对罐头盒进行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模拟_ 。
5.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至少写出两点:
(1) 。
(2) 。
六、综合运用题(每空 2 分,共 22 分。)
1.光使世界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城市里的高层建筑更是与光密切相关。如果房子
采光差,不仅影响房价,也直接影响人们的心情。
(1)如下图所示,小明家房子正好位于阴影区域内,家里
白天光线也暗,请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是_
(2)此刻,小明家那栋楼房上产生了巨大的阴影,是因为
( )形成的。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3)如果你是小明同学,你想要设计一个“阳光房”。
为使房间更明亮,在下图两拐角放了两块平面镜,根据生活经验,将光反射到房间里,请你大
致画出光传播的路线图.
2.跨学科融合。经典古诗词,往往能给我们营造别样的意境,同时让我们收获美的体验。
咏露珠
韦应物(唐代)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1)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以上经典古诗中,作者歌咏的露珠属于( )现象,它的产生当然不是作
者想象的那样“清夜坠玄天”,而是空气中的( )遇到冰冷的“秋荷”,从( )态变成( )态。
(2)一般情况下,露珠最容易出现在( )(傍晚、凌晨),这时气温在一天中较低。
(3)在太阳的照耀下,圆圆的露珠又从( )态摇身变回( )态。这也揭示了天上的水总也降不
完的原因 。
温馨提示:恭喜你完成这段科学之旅!时间还早,再检查一遍吧,争取做更优秀的自己!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教学质量抽测
五年级科学答案
一、填空(共16 分,每空2 分)
1.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2.反射; 3.热传导;摩擦生热;
4.风力; 5.脑;神经(注意:第一
空填“大脑”算错) 二、选择(每
题2 分,共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D C B D B D C
三、判断(每题2 分,共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四、连线(每条线1 分,共8 分)
五、实验(共14 分,每空2 分。)
1.B 2.岩浆;火山; 3.A ; 4.地球内部的高温;5.烧毁森林、房屋;
掩埋城市和乡村; 污染空气;引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言之有
理即可)
六、运用(共22 分,每空2 分。)
1.(1)前边的楼房遮挡了阳光;(2)C
(3)光路图2 分。
2.(1)凝结;水蒸气; 气; 液;
(2)凌晨;
(3)液;气;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