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03 13:54:47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东线放蜂路线主要经过我国( )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季风区 D. 非季风区
2. 为了充分利用蜜源,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内河航运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3. 影响蜂农迁移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土壤
“渔光互补”是指在水面上光伏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图为“渔光互补”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难以利用的土地少
C.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5. “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 提高渔业产量 B. 提高土地利用 C. 减少水分蒸发 D. 减少人工投入
6. 下列区域最适合大面积推广“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碳中和是指人类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小题。
7. 以下属于清洁能源且是可再生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风能
8. 关于我国森林、草地的分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B. 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地区
C. 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D. 森林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地区
9. 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 使用红木家具 B. 垃圾分类回收
C. 减少外卖点单 D. 步行或公交出行
读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据图可知,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特点是( )
A. 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B. 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C. 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均匀
D. 水土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11. 结合北方水土配比,推测北方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泥石流 C. 干旱 D. 寒潮
12.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充分利用草地和山地来种植粮食
C. 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D.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个省内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这项工程横穿秦岭屏障,从陕南汉江调水到渭河,极大缓解关中地区、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与干流交汇处位于( )
A. 重庆 B. 武汉 C. 南京 D. 上海
14. 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解决了我国的( )
A. 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B. 水污染严重问题
C.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D. 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15. 关于渭河和汉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汉江结冰期更长 B. 渭河水量更大
C. 渭河汛期更长 D. 汉江含沙量更小
16. 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以下对于该山脉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 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分界线 D. 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目前,黄河上游航运功能基本丧失。但在历史上,该河段曾采用皮筏(较大的皮筏由100个牛皮袋组成)作为运载工具发展水运。1956年,为建设石嘴山电厂,人们利用皮筏成功将发电机、锅炉等大型设备从兰州运抵石嘴山。下图为黄河上游部分河段与皮筏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黄河上游通航季节水路运输的主要障碍是( )
A. 水流湍急 B. 含沙量大 C. 流量丰富 D. 浮冰较多
18. 采用水路运输方式将发电机、锅炉等设备运抵石嘴山,是因为( )
A. 设备重、体积大 B. 设备精密急需
C. 水运连续性较好 D. 设备保质期长
19. 图中①铁路线最有可能是( )
A. 浙赣线 B. 兰新线 C. 包兰线 D. 京包线
20. 黄河上游进行水利枢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 年降水量大 B. 地势落差大 C. 地形平坦 D. 海拔较高
21. 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建设,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是( )
A. 减轻水污染的问题 B. 增加水资源总量
C. 调节季节差异的问题 D. 实现节约水资源
昌赣高铁是一条连接江西省南昌市与赣州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15.73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读昌赣高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昌赣高铁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B. 大多是一年一熟
C. 以旱地为主 D. 以水田为主
23. 与京九铁路(南昌-赣州段)相比,昌赣高铁( )
A. 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 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C. 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 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24. 昌赣高铁在兴国段拐了一个大弯,该线路走向的设计主要考虑( )
A 缩短运输距离 B. 展现秀美风光 C. 节约建设投资 D. 连接更多城镇
25. 昌赣高铁向南再延伸,将联系( )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京津唐 D. 辽中南
2023年5月28日,由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往北京首都机场。C919商业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客机已经振翅翱翔,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④工业基地濒临(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27. C919大型客机研发地所在的工业基地是( )
A. ①——辽中南 B. ②——京津唐
C. ③——长江三角洲 D. ④——珠江三角洲
28. 航空航天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 原料丰富 B. 能源充足 C. 交通便利 D. 较少的人口
30. 为使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工业基地应该( )
A. 加强工业研发,鼓励科技创新 B. 加大石油等自然资源的进口比重
C. .充分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 D. 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31. 从生产、生活来看,我国西北地区最缺水( )
3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扬州江都取水输送到华北地区
A. 正确 B. 错误
33. 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 )
A. 正确 B. 错误
34. 珠江流域种植大面积的甜菜发展制糖业( )
A. 正确 B. 错误
35. 辽中南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都是以重工业为主( )
二、综合题。(共2大题,每空2分,共30分)
36. 南昌市某学校在2023年8月组织了以“畅游山西,驰骋内蒙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同学们通过沿途观察记录,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研学第一站,从南昌出发乘火车至山西省的行政中心____市参观乔家大院。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____一致,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作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外,它还是____的地理分界线。
(2)研学第二站,乘车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目睹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度。据此推测,该河段黄河的含沙量____(大/小),主要原因是____。
(3)研学第三站,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参观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途中,同学们感受了《敕勒歌》中所描绘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茫,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为____,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
37. 由于土、光、热等资源的优势,新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棉花产区。2022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超过3700万亩,产量占中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机械采收率高达94.2%。读新疆棉花分布区及乌鲁木齐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棉区分南部棉区和北部棉区,两大棉区的分界山脉甲是____,南部棉区主要分布在____盆地的边缘。
(2)当地利用棉花产量大的优势,开办棉花加工厂,棉花加工厂属于____(轻或重)工业,影响这些工厂建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A.原料 B.市场 C.政策 D.技术
(3)2010年前,新疆棉花成熟时,铁路部门会开通“摘棉专列”,来自全国多个省区的摘棉工搭乘“摘棉专列”到西部棉区采摘棉花。从郑州出发的“摘棉专列”依次要经过的铁路干线是陇海线、____线。同时,郑州也是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____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4)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利用无人机杀虫施肥、自动微喷滴灌、机械化采棉等已非常普遍,“摘棉专列”在逐渐消失。这体现了____(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5)新疆棉品质优良,闻名全国。根据图文材料,请你分析新疆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东线放蜂路线主要经过我国( )
A. 第一阶梯 B. 第二阶梯 C. 季风区 D. 非季风区
2. 为了充分利用蜜源,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内河航运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3. 影响蜂农迁移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土壤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线放蜂路线主要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的平原和丘陵,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物体直接送达目的地,是我国短途运输的主要方式,故公路运输是花农“追花夺蜜”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蜜蜂需要在不同的季节采摘不同的花酿蜜,读图可知,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不同花的花期是受气温影响的,我国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花期自南向北依次到来,使得蜂农自南向北“追花夺蜜”,故影响因素是气温,与降水、地形、土壤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公路运输的优点是速度较快,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缺点是运量较小,耗能大,成本高;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成本低,缺点是速度慢,灵活性差;航空运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
“渔光互补”是指在水面上光伏发电、水面下养殖鱼虾,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图为“渔光互补”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难以利用的土地少
C.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5. “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 提高渔业产量 B. 提高土地利用 C. 减少水分蒸发 D. 减少人工投入
6. 下列区域最适合大面积推广“渔光互补”模式的是( )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4. D 5. B 6. D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A错误;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是耕地少,戈壁、荒漠和石山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B错误,D对;水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能源,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合理利用,C错。故选D。
【5题详解】
“渔光互补”生产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实现了一地两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是此种生产模式最大的优势,B正确。“渔光互补”可以降低水温,减少鱼塘蒸发量,提高水质,对渔业产量可能会有提高,但都不是其最大的优势,排除AC;“渔光互补”对减少人工投入没有多大关系,排除D。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渔光互补模式是水中养鱼,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适合布局在水域较广、太阳能丰富,且对电力需求大的地区。所以最适宜推广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水域面积广,市场需求大,太阳能也较丰富,D正确。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水域面积小,不适宜发展渔光互补模式,ABC错误。故选D。
【点睛】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碳中和是指人类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小题。
7. 以下属于清洁能源且是可再生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风能
8. 关于我国森林、草地的分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B. 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地区
C. 草地主要分布东部平原地区 D. 森林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地区
9. 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 使用红木家具 B. 垃圾分类回收
C. 减少外卖点单 D. 步行或公交出行
【答案】7. D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煤、 石油、 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且是可再生能源,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丘陵,AD错误;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山地地区,B正确,C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垃圾分类回收、 减少外卖点单、 步行或公交出行都属于“低碳生活”;使用红木家具,会造成生长周期长的树种的减少,不属于“低碳生活”。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读我国耕地和水资源南北方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据图可知,我国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特点是( )
A. 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南少北多
B. 水资源南少北多,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C. 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均匀
D. 水土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11. 结合北方水土配比,推测北方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 B. 泥石流 C. 干旱 D. 寒潮
12.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 充分利用草地和山地来种植粮食
C. 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D.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10. A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依据所给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是南多北少、耕地资源是南少北多,故A正确、故B错误;南、北方水土资源分布不均,故C错误;我国的水土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故D错误,故选择A。
【11题详解】
依据所给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北方的耕地资源较多,淡水资源偏少,因此在北方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干旱,故C正确,故ABD错误,故选择C。
【12题详解】
依据所给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围湖造田会破坏湖泊的蓄洪能力,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故A错误;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山地适宜发展林业,故B错误;毁林开荒,扩大耕种面积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进而可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生态问题,故C错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故D正确,故选择D。
【点睛】我国大量的耕地被楼房和工厂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基于这一国情,全国土地日的主题定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引汉济渭工程是一个省内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这项工程横穿秦岭屏障,从陕南汉江调水到渭河,极大缓解关中地区、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与干流交汇处位于( )
A. 重庆 B. 武汉 C. 南京 D. 上海
14. 引汉济渭工程主要解决了我国的( )
A. 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B. 水污染严重问题
C.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D. 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15. 关于渭河和汉江,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汉江结冰期更长 B. 渭河水量更大
C. 渭河汛期更长 D. 汉江含沙量更小
16. 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以下对于该山脉的地理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 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分界线 D. 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
【答案】13. B 14. C 15. D 16. D
【解析】
【13题详解】
汉济渭工程是一个省内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这项工程极大缓解了关中地区、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汉江与干流交汇处位于武汉。故选B。
【14题详解】
“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水调入渭河,可以增加渭河水量,主要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局面,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排除ABD,故选C。
【15题详解】
渭河流域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汉江流域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A错误;渭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汉江流域,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更少、流量更小、汛期更短,BC错误;渭河流域部分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植被更稀疏,含沙量更大,汉江流域内植被更茂盛,含沙量更小,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分界线等。排除ABC,故选D。
【点睛】“引汉济渭”工程又称陕西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是指2014年底批复进入筹建的,用以满足西安、咸阳、宝鸡、渭南4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和6个工业园的调输配水工程。该项目是解决陕西关中、陕北缺水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横穿秦岭屏障。项目分为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目前,黄河上游航运功能基本丧失。但在历史上,该河段曾采用皮筏(较大的皮筏由100个牛皮袋组成)作为运载工具发展水运。1956年,为建设石嘴山电厂,人们利用皮筏成功将发电机、锅炉等大型设备从兰州运抵石嘴山。下图为黄河上游部分河段与皮筏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黄河上游通航季节水路运输的主要障碍是( )
A. 水流湍急 B. 含沙量大 C. 流量丰富 D. 浮冰较多
18. 采用水路运输的方式将发电机、锅炉等设备运抵石嘴山,是因为( )
A. 设备重、体积大 B. 设备精密急需
C. 水运连续性较好 D. 设备保质期长
19. 图中①铁路线最有可能是( )
A. 浙赣线 B. 兰新线 C. 包兰线 D. 京包线
20. 黄河上游进行水利枢纽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 年降水量大 B. 地势落差大 C. 地形平坦 D. 海拔较高
21. 黄河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是( )
A. 减轻水污染的问题 B. 增加水资源总量
C. 调节季节差异的问题 D. 实现节约水资源
【答案】17. A 18. A 19. C 20. B 21. C
【解析】
【17题详解】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黄河上游通航季节水路运输的主要障碍是水流湍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水运的优点是运量大,适合运送大型装备。因此,采用水路运输的方式将发电机、锅炉等设备运抵石嘴山,是因为设备重,体积大,所以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9题详解】
由图可得,图中①铁路线最有可能包兰线,包头-兰州,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落差大,水流湍急,因此黄河上游通航季节水路运输的主要障碍是水流湍急,多水能资源,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黄河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调节黄河水量季节差异的问题,有利于提供稳定的水源、航运等,所以C正确;与减轻水污染,增加水资源,实现节约水资源关系不大,所以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我国在这样的地方实行了梯级开发,建立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如三门峡、小浪底水利工程等。
昌赣高铁是一条连接江西省南昌市与赣州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15.73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读昌赣高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昌赣高铁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B. 大多是一年一熟
C. 以旱地为主 D. 以水田为主
23. 与京九铁路(南昌-赣州段)相比,昌赣高铁( )
A. 周转快,投资小,舒适度提高 B. 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C. 运费低,运量大,灵活性降低 D. 速度快,运费低,安全性较差
24. 昌赣高铁在兴国段拐了一个大弯,该线路走向的设计主要考虑( )
A. 缩短运输距离 B. 展现秀美风光 C. 节约建设投资 D. 连接更多城镇
25. 昌赣高铁向南再延伸,将联系( )
A. 长江三角洲 B. 珠江三角洲 C. 京津唐 D. 辽中南
【答案】22. D 23. B 24. D 25. B
【解析】
【22题详解】
由图可得,昌赣高铁沿线位于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错误;作物熟制是一年两到三熟,B错误;以水田为主,D正确,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与京九铁路(南昌-赣州段)相比,昌赣高铁其明显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快,效率高,技术要求高,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4题详解】
赣高铁在兴国段拐了一个大弯,线路较为曲折,是为了连接了更多城镇,这样可以带动更多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得,昌赣高铁是一条连接江西省南昌市与赣州市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昌赣高铁向南再延伸,将联系珠江三角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具有载客量高、耗时少、安全性高、舒适方便等优点。
2023年5月28日,由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往北京首都机场。C919商业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民用客机已经振翅翱翔,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④工业基地濒临(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27. C919大型客机研发地所在的工业基地是( )
A. ①——辽中南 B. ②——京津唐
C. ③——长江三角洲 D. ④——珠江三角洲
28. 航空航天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 原料丰富 B. 能源充足 C. 交通便利 D. 较少的人口
30. 为使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工业基地应该( )
A. 加强工业研发,鼓励科技创新 B. 加大石油等自然资源进口比重
C. .充分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 D. 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答案】26. D 27. C 28. B 29. C 30. A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②是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是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④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我国的四大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④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濒临南海,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②是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是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④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上海位于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为图中的③,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8题详解】
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位于②京津唐工业基地,B对,ACD错。故选B。
【29题详解】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原料和能源不充足,C对,ABD错。故选C。
【30题详解】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需要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工业研发,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A正确;加大石油等自然资源的进口比重、充分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大力开发矿产资源,无法推动产业升级,排除BCD,故选A。
【点睛】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及特点是: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31. 从生产、生活来看,我国西北地区最缺水(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我国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缺水最为严重。故该观点错误。
3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扬州江都取水输送到华北地区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南水北调分为东线工程、中线工程和西线工程,其中中线工程的取水源地是湖北省的丹江口水库,最终到达北京,故题目叙述错误,故选B。
【点睛】
33. 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市,南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所以A正确,B错误。故选A。
34. 珠江流域种植大面积的甜菜发展制糖业(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甜菜是喜凉作物,是东北地区主要糖料作物,珠江流域位于南方地区,所以题干叙述错误,故选B。
35. 辽中南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都是以重工业为主(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辽中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矿产资源,以轻工业为主,故描述错误。
二、综合题。(共2大题,每空2分,共30分)
36. 南昌市某学校在2023年8月组织了以“畅游山西,驰骋内蒙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同学们通过沿途观察记录,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研学第一站,从南昌出发乘火车至山西省的行政中心____市参观乔家大院。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____一致,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作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外,它还是____的地理分界线。
(2)研学第二站,乘车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目睹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度。据此推测,该河段黄河的含沙量____(大/小),主要原因是____。
(3)研学第三站,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参观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途中,同学们感受了《敕勒歌》中所描绘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茫,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为____,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
【答案】36. ①. 太原 ②. 太行山 ③. 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或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等)
37. ①. 大 ②.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38. ①. 草地 (或草原) ②. 畜牧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畅游山西,驰骋内蒙古”为主题,涉及我国的行政中心、山脉、黄河的概况、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类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山西省简称晋,行政中心是太原市。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是太行山,它还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
【小问2详解】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河段黄河的含沙量大。
【小问3详解】
内蒙古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高原,距离海洋较远,降水少,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草地 ,以畜牧业为主。
37. 由于土、光、热等资源的优势,新疆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棉花产区。2022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超过3700万亩,产量占中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机械采收率高达94.2%。读新疆棉花分布区及乌鲁木齐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棉区分南部棉区和北部棉区,两大棉区的分界山脉甲是____,南部棉区主要分布在____盆地的边缘。
(2)当地利用棉花产量大的优势,开办棉花加工厂,棉花加工厂属于____(轻或重)工业,影响这些工厂建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
A.原料 B.市场 C.政策 D.技术
(3)2010年前,新疆棉花成熟时,铁路部门会开通“摘棉专列”,来自全国多个省区的摘棉工搭乘“摘棉专列”到西部棉区采摘棉花。从郑州出发的“摘棉专列”依次要经过的铁路干线是陇海线、____线。同时,郑州也是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____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4)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利用无人机杀虫施肥、自动微喷滴灌、机械化采棉等已非常普遍,“摘棉专列”在逐渐消失。这体现了____(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5)新疆棉品质优良,闻名全国。根据图文材料,请你分析新疆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37 ①. 天山 (山脉) ②. 塔里木
38. ①. 轻 ②. A
39. ①. 兰新 ②. 京广
40. 科技 (或技术)
41. (温带大陆性气候) 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 (高山冰雪融水、河水的灌溉);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棉区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新疆的地形区、气候特点、铁路干线、经济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新疆有三大山脉、两大盆地,山脉中最北的是阿尔泰山,中部是天山,南部是昆仑山,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南部是塔里大盆地。由图可知,两大棉区的分界山脉甲是天山山脉。南部棉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塔里木河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故棉区沿着塔里木河呈现环状分布,影响因素是水源。
【小问2详解】
棉花加工厂是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属于轻工业。当地棉花产量大,在当地开办棉花加工厂,主要影响因素是原材料。市场、政策、技术不是当地开办棉花加工厂的主要原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3详解】
从郑州出发的“摘棉专列”依次要经过的铁路干线是连云港至兰州的陇海线和兰州至新疆的兰新线。郑州是南北干线京广线(北京至广州)上的重要交通枢纽。
【小问4详解】
利用无人机杀虫施肥、自动微喷滴灌、机械化采棉等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小问5详解】
棉花喜光照,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闻名全国,其生长和采摘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灌溉水源充足 (高山冰雪融水、河水的灌溉);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