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3 11: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体会作者高洁的生活态度。
3.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体会作者高洁的生活态度。
3.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导 入
“人间天堂”西湖的诗句导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著名景点:一山(孤山) 两堤(苏堤、白堤) 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一、走进作者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梦,西湖对于张岱来说,就像一个梦。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西湖梦寻》
二、读准字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三、疏通文意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小贴士
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19:00-21:00为一更,
21:00-23:00为二更,
23:00-01:00为三更,
01:00-03:00为四更,
03:00-05:00为五更.
1.重点词义
(1)湖中人鸟声俱 绝
(2)是日,更定矣
(3) 余拏一小舟
(4)拥 毳衣炉火
(5)雾凇 沆砀
(6)惟长堤一痕
(7)与余舟一芥
(8)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1)客此
(12)及下船
(13)舟子喃喃曰
(14)莫说相公痴
2.解释加点的多义词。
一: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更:是日更定 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时分,我划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雾气,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天上和地下全都是白色。湖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长堤如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个黑点,以及我的小舟如同一片草叶、船上两三个人好像米粒罢了。
来到湖心亭,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火温酒,炉子上的水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哪能还有这样(兴致高雅)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后告辞。问他们的姓氏,说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念叨:“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四、整体感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1、叙事(2件事):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上遇知己
2、描写(3处写景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概括式描写(侧面描写)
交代雪下得大,下得久以及天气的寒冷,从听觉和心理感受写出了雪后西湖鸟鸣断绝、寂寥空旷。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景式描写(间接描写)
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作者叠用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显示雪后雾气弥漫,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集合式描写
这句话运用白描手法,按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勾勒出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长堤、湖心亭、小舟、舟中人。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2)作者笔下的雪景有何特点?用什么写景方法?
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链接: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抒情
请从文章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痴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独”字赏析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
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世俗的生活方式。
③暗示作者对雪景的“痴”,为下文“更有痴似相公者”作铺垫。
(2)“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亡国之悲、故国之思
(3)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课文所写“痴人”的“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余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的一面;
“痴景” :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追求遗世高洁的人格
“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这种“痴”,是不被人理解的“痴迷”,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五、小结
本文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作者自己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六、作业布置
1、西湖景色优美,题目为什么不是《湖心亭赏雪》,而用《湖心亭看雪》呢?
2、读完本文,你想对张岱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