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共2课时打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共2课时打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7-24 20:07:33

文档简介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进行收集材料、猜想、设计、验证、观察、分析、得到结论、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铁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措施。
三、教学难点
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套提前准备好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器材,铁钉、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铁钉、蒸馏水、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氯化钠、火柴、试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展示铁生锈的图片和铁生锈造成的钢铁损失。 学生观看图片,聆听老师讲解 用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25分钟 展示一周前准备好的铁生锈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铁生锈的条件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如果有盐存在的情况下,生锈更严重。 通过观察老师准备的实验现象,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如何在课堂上观察到铁生锈的现象?引导学生从加快反应速率方面考虑。 在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时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结合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注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增大氧气、水蒸气的浓度,升高温度,或者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利用给出的实验用品,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观察到铁丝很快生锈了,摸一下试管,试管是热的,说明铁生锈的反应放出了热量 通过设计并验证实验,复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猜想、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讨论:谈谈铁生锈的利和弊。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制成暖手宝、很稳输液器等有利的一面。 学生讨论:弊端:铁生锈造成钢铁浪费。利:利用铁生锈产生的能量。 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一个反应,合理的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既然铁生锈会造成钢铁的浪费,那么如何防止铁生锈呢?引导学生分析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防止铁生锈,具体措施有: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例如涂油、油漆、烤蓝、镀上其他金属;3.改进金属结构,制成合金。 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体会到化学为生活服务。
展示自行车图片,分析自行车的支架、链条、车圈分别采用什么措施防止生锈。 学生思考回答:支架采用涂油漆,链条采用涂油,车圈采用镀铬。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回收废旧金属等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出回收废旧金属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代用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在阅读教材过程中,了解到金属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树立努力学习,将来开发新材料的信念。
课堂小结3分钟 1.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会生锈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破坏铁生锈的条件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新课教学25分钟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展示例题例1.某炼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 t含Fe2O3 76%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生产含Fe 98%的生铁多少吨? 提示学生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代入的数据都是纯净物的质量,所以需要求出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然后再进行计算。学生在讨论、计算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例题后交流。例1.解: Fe2O3质量为5000 t×76%=3800 t设:生铁质量为x,则纯铁质量为98%·xFe2O3+3CO 2Fe+3CO2160     1123800t      98%·x160∶3800 t=112∶98%·x    x= 2714.3 t答: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2714.3吨 体会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某炼铁厂每天生产1000t含Fe 96%的生铁理论上需消耗含Fe2O3 70%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例2.解 :Fe质量为1000 t×96%=960 t设:铁矿石质量为x,则氧化铁质量为70%·xFe2O3+3CO2Fe+3CO2160     11270%x     960t160∶ 70%x =112∶960t   x= 1959.2 t答:需消耗含氧化铁70%的赤铁矿1959.2吨 巩固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展示图片认识其他几种金属矿石。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发现更好的冶炼金属的方法。 学生观看图片,聆听老师讲解几种矿石。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课堂小结3分钟 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炼铁的原理: 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3.炼铁的设备:高炉4.炼铁时发生的反应5.关于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