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七年级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优秀语文备课资源(教案+课件+导学案)评选优秀作品:七年级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5 09:53:18

文档简介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逼狭、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
?????能力目标
1、结合语境,体会某些词语的含义。
2、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
说理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
?????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感受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借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文献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李大钊先生画像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学生背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二、明确目标
????多媒体显示:
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目标二、揣摩语言,理解难句。
目标三、赏析文章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
目标四、感受李大钊先生非凡的人格魅力。
学生齐读这些文字,明确学习目标,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再补充,多媒体展示。
????走近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
?
????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一(x?iè)_千里??丛山(d?ié)_岭??险(jùn)_??阻(yì)_
逼(x?iá)_??????(qíqū)__??奇趣横_生????浊_流滚滚
(2)解词
浩浩荡荡
奇趣横生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1)泻??叠??抑 狭??崎岖??héng zhúo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归纳各段大意。
???学生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互动,共同解答,如有不易解释的词句,可请教老师,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多媒体显示:
学生可能提到的难句有:
①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
②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③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
④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⑤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泄千里的魄势。
⑥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
????学生集体讨论交流,明确:①逼狭:非常狭窄,艰难②亦复如是:也是如此③老:富有经验的④阻抑:阻碍抑制⑤成:成就,形成??魄势:气魄,威势⑥趣味:意义,价值。
???(2)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多媒体显示:
明确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扬子江、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
???五、品读课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赏析文章的美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生1、这篇文章语言很美,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生2、本文语言美,美在比喻的运用,形象生动,说理透辟。
????生3、本文意境美,表现在长江大河的流状,与《黄河颂》中“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很相似,让我们尽情领略江河的壮美。
????生4、本文有一种哲理美,给人一种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生5、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恐怕是对本文蕴含的哲理的形象表达。
????……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为鉴赏定向。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很有见地。不论哪一种理解,其实谈的都是文章的语言美,让我们一起赏析本文的语言。
???3、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用“本文语言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并摘录各自喜欢的句子,把它推荐给大家。
???生1、本文语言美,美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与激越磅礴的气势……
???生2、本文语言美,美在用词的含蓄蕴藉……
???生3、本文语言美,美在意味隽永的比喻……
???生4、本文语言美,美在哲理的形象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文句,着重欣赏文章语言的含蓄美、修辞美、哲理美。
???①品味含蓄美
???多媒体显示下列语句,显示一题,完成一题。主要由学生自主品味,并参阅自行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然后集体交流。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条崎岖险阻的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崛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趣味”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在李大钊的其他作品中有相关的表述吗?)
????明确: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李大钊在其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多媒体显示: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一种精神?回顾李大钊先生的生平,他具备这种雄健的精神吗?)
????明确:“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李大钊先生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对中国革命有坚定的信念,忠诚党,英勇无畏地向一切腐朽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强不屈的斗争,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李大钊用生命诠释“雄健的精神”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山一样巍峨,像大海一样浩荡。
????多媒体显示: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艰难的国运”是怎样一种命运?原文哪些句子作了提示?联系祖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谈谈“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艰难的国运”是指“艰难险阻的境界”“很逼狭的境界”“绝壁断崖”“极其险峻”“崎岖险阻”.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国家命运,“艰难”主要表现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多媒体显示:
???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明确: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②品味修辞美,赏析意味隽永的比喻美
教师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并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评价。
明确:
多媒体显示:
?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浪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③赏析哲理美
????教师提示:本文有一种哲理美,给人以有关生命、价值的思考,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的一次庄严的思考,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李大钊先生的人生观,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最有趣味、最有意义呢?
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显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一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而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命,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
?????学生交流、明确: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可以概括为“战斗的欢乐”“奋斗的欢乐”“奉献的欢乐”“超越的欢乐”等。
关于最有意义的人生,答案是多样的,如拼搏的人生、奉献的人生、快乐的人生、敢于冒险的人生等。
????六、体验反思,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师提问: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这雄健的精神应该像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应该有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阻遏不住,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是的,李大钊这一预言早已变成现实。然而,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到艰险,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做“雄健的国民”。
????七、课堂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作者激情磅礴的情感,感受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的革命胸襟,鞭时代歪风的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生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献身祖国、民族的事业视为人生至上的幸福。这些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用生命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先贤崇高的人格,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后人传承的精神火把,在火红的光焰中,我们应对自己大声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盛美丽!
????八、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3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
????2、请以《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
?
板书设计:
?
???????????????????????????语言美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哲理美??????????????革命必胜,民族必兴
????????????????????????人格美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中比喻中蕴含的道理、洋溢的感情。
3.领会课文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
难点: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1课时
过程:
一、导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胸怀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 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有李大钊,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投影)
三、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读准字音
一泻万里( )曲折( )险峻( )崎岖( )
魄势( ) 阻抑( )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感和情感
(要读出坚定、气势磅礴、雄健豪壮、勇往直前的语气)
4.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5.学生尝试找出每一节的中心词语,试着概括每一段的意思。(小组讨论归纳)
明确:
(1)历史的道路崎岖,艰难境界须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和长江大河一样并不是坦途。
(3)人类生活像旅程一样,越是崎岖险境越是感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现在的进程就是一段险路,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它优美的趣味。
(5)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这是人生志趣。
四、深入探究
1、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 “雄健的精神”的语句分别在哪些节次?,体会意思?
明确:
在课文第1和第5节。是民族精神,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读第二节思考:“雄健的精神”具体表现
(1)这一节介绍了长江大河奔流时遇到的哪两种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
宽阔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逼狭境界: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2)本节中用“长江大河”来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3)“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4)“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5)从结构上看,第2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与第一节相呼应。
3.齐读3、4节思考:
(1)这节中把人类历史上的生活比喻成什么?
明确:
旅行。
(2)当人在旅行时会遇到哪两种情况?分别是什么心境?
明确:
坦荡平原:高高兴兴
崎岖险路:奇趣横生,奇绝壮绝------冒险的美趣
(3)第4节在第3节的基础上范围缩小,谈到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时又是什么情况?
明确:
崎岖险阻。
(4)但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又有何感受呢?
明确:
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5)联系3、4节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趣”味呢?
明确:
这种趣味,是经历艰难险阻后,奋斗进取,才能深切体会到的奋斗的意义和成功的快乐。
(6)文中提到要感受这种趣味要靠什么精神?
明确:
“雄健的精神”
4、齐读第5节思考:
(1)这一节中,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2)扬子江、黄河在向前流动时遇到困难了吗?困难是什么?
明确:
遇到了;沙漠和山峡
(3)它们在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流过的?
明确:
浩浩荡荡
(4)这里的“浩浩荡荡”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5)战胜困难后的扬子江、黄河是怎样的?
明确: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6)这里的“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喻什么?
明确:
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7)如何理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
明确:
民族的发展是艰难的,但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敢于面对,勇于斗争,在建造新中国中享受成功的幸福快乐。
(8)这一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与第二节相呼应。
五、题目理解(纵观全文分析)
1、“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什么?
明确:
艰难的国运:指国家正处在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结合背景,主要表现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水深火热。
雄健的国民:指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精神的人民。
2.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明确:
中华民族正逢艰难时期,它让奋斗者有机会去拼搏,去领略成功乐趣,要想领略这样的乐趣,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行的。
3.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明确:
不能;因为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勇士,如果互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六、拓展延伸: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势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精神”吗?
七、总结
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