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3 23:44:43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业诊断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10:30—12:00)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表内相应位置。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B.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C. 物体受到重力一定指向地心
D. 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加速向上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2. 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桥面受到汽车给它的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 桥面受到汽车给它的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C. 汽车受到桥面给它的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 汽车受到桥面给它的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3. 如图所示,、、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合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3m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左 D. ,向右
5. 一名工人师傅用两侧内壁均粗糙的钳子把5块相同的砖块整齐的竖直提起,沿直线匀速向前走去,每块砖的质量为3kg,g取。左侧钳子与砖块的摩擦力为( )
A. 15N B. 30N C. 75N D. 150N
6. 一轻弹簧原长为10cm,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0N的物体并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2c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弹簧劲度系数N/m
B. 悬挂6N物体,静止时其伸长量为11.2cm
C. 悬挂8N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1.6cm
D. 悬挂8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劲度系数发生改变
7. 如图所示,阻力伞共有7根等长的伞绳和1根中心轴线绳,每根伞绳与中心轴线绳的夹角均为37°,每根伞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30N,忽略伞的重力,,若中心轴线绳始终未被拉断,阻力伞可提供的最大阻力为( )
A. 24N B. 108N C. 126N D. 168N
8. 蹦极是一项极限体育项目,运动员身拴弹性绳从高处跳下,在弹性绳被拉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弹性绳被拉直后,运动员继续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再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下降过程中,在弹性绳被拉直后,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 运动员下降过程中,在弹性绳被拉直后,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 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在弹性绳恢复原长前,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D. 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在弹性绳恢复原长前,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9. 如图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图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4~14s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B. 在5s末,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
C. 在4s末,电动汽车的运动方向改变 D. 在4~6s内的加速度比10~14s内的加速度大
10. 水平面上有A、B两物体,同时同地以某一初速度同向运动,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物体的加速度为 B. 两物体在位置处相遇
C. 两物体在图像交点时刻相遇 D. 当物体A运动到的位置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者或不答的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11. 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的直径由38mm改为40mm,球的质量随之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惯性减小
C. 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不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
D. 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惯性不变
12.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a与F的方向可能不同
B. 物体某一瞬间的加速度,由这一瞬间的合外力决定
C. 公式中若F为合力,a等于每一个分力单独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
13. 学校教室里竖直平面内磁性黑板上通常贴挂一些“笑脸”形状的小磁铁。“笑脸”被吸在黑板上用于辅助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笑脸”受到黑板的磁吸引力大于黑板对其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
B. “笑脸”与黑板间存在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笑脸”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若黑板光滑,无论“笑脸”磁性多强,它都不能够静止贴在黑板上
14. 下列有关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米、秒
B. 实验表明,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行进时,空气阻力f与受力面积S及速度v的关系为,则在国际单位制中,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C. 1N是指使质量为1kg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
D. 在单位制中,“N/kg”与“”是等价的
15. 如图所示,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现给小球施加力F,小球平衡后细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F与细线的夹角为,。要使小球保持平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小球位置不动,改变F的方向,夹角的变化范围是
B. 若小球位置不动,F由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一定角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大,细线的弹力一定减小
C. 若保持夹角不变,细线逆时针缓慢转至水平,F一直增大
D. 若保持夹角不变,细线逆时针缓慢转至水平,细线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三、实验题:本题包含2小题,共14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16. 某学习小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图甲中,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图乙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使小圆环处于O点。图丙中,用一个力F拉动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1)该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实验法 C.类比法 D.控制变量法
(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绳应尽量短
B.乙图中,实验时两弹簧测力计夹角越大越好
C.应在细绳上用笔尖记录间距较远的两点来确定细绳的方向
(3)作该实验力的图示,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选填“F”或“”);
(4)如果开始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的方向以及节点O的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沿着逆时针缓慢转动,关于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先增大后减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17. 为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图中小车质量为M,乙图中小车与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丙图中小车和小车上的滑轮总质量为M;钩码总质量为m;其余装置包括长木板、定滑轮、纸带、电源、打点计时器。
(1)甲、乙、丙实验中,必须平衡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实验小组是________
A.甲B.甲、乙C.甲、丙D.甲、乙、丙
(2)实验时,必须满足“M远大于m”的实验小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的操作均完全正确,他们作出的图线如图(丁)中A、B、C所示,则甲组对应图线________,乙组对应图线________,丙组对应图线________。(选填“A”、“B”或“C”)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5小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 质量的物体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由静止在18N的水平恒力F作用2s后,速度变为6m/s,g取。求:
(1)2s内物体发生位移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9. 救生滑梯可看作一个粗糙的斜面,某架飞机逃生门离地面的高度,人和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若救生滑梯与地面夹角为37°,,,取3.16。求:
(1)人由静止从救生滑梯顶端滑到底端需要的时间;
(2)人由静止从救生滑梯顶端滑到底端速度的大小。
20.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a、b和一根轻弹簧c将质量为m的小球1和质量为2m的小球2连接并悬挂。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绳对小球1拉力的大小,b绳对小球2拉力的大小;
(2)剪断细线b的瞬间,小球1与小球2加速度的大小。
21. 如图为高铁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安检装置,A、B两端的距离,与水平接物台BC平滑连接。旅客将可视为质点的行李箱以1m/s的水平初速度推到传送带A端,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恒为3m/s。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水平接物台间的动摩擦因数,行李箱滑上接物台后经0.6m停下,g取。求:
(1)行李箱在传送带上由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
(2)的大小。
22. 如图所示,两同学正在进行一个板块游戏。一长、质量的木板靠在光滑竖直墙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一人用水平恒力向左作用在滑块上,另一人用竖直向上的恒力向上拉动滑块,使滑块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求:
(1)若,,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在第(1)问的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滑块到达木板中点;
(3)若,为使滑块与木板一起向上运动但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必须满足的条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业诊断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10:30—12:00)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表内相应位置。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B.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C. 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指向地心
D. 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加速向上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A正确;
B.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B错误;
C.物体受到的重力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指向地心,故C错误;
D.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加速向上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重力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2. 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桥面受到汽车给它的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 桥面受到汽车给它的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C. 汽车受到桥面给它的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 汽车受到桥面给它的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桥面受到汽车给它的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故AB错误;
CD.汽车受到桥面给它的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所示,、、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合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选项A中、的合力等于,则选项A中、、这三个力合力大小等于;
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选项B中,、、这三个力合力大小等于0;
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选项C中、的合力等于,则选项C中、、这三个力合力大小等于;
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选项D中、的合力等于,则选项C中、、这三个力合力大小等于;
故这三个力合力最大的是D。
故选D。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3m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
A. ,向左 B. ,向右
C. ,向左 D. ,向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长木板受到木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
根据受力平衡可知,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故选A。
5. 一名工人师傅用两侧内壁均粗糙的钳子把5块相同的砖块整齐的竖直提起,沿直线匀速向前走去,每块砖的质量为3kg,g取。左侧钳子与砖块的摩擦力为( )
A. 15N B. 30N C. 75N D. 150N
【答案】C
【解析】
【详解】以5块砖为整体,跟受力平衡可得
可得左、右侧钳子与砖块的摩擦力均为
故选C。
6. 一轻弹簧原长为10cm,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0N的物体并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2c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弹簧劲度系数N/m
B. 悬挂6N的物体,静止时其伸长量为11.2cm
C. 悬挂8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1.6cm
D. 悬挂8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劲度系数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弹簧劲度系数
N/m=500N/m
故A错误;
B.悬挂
F=G=6N
的物体,静止时其伸长量为
故B错误;
C.悬挂
F1=G1=8N
的物体,静止时其伸长量为
弹簧长度
故C正确;
D.悬挂8N的物体,没有超过弹簧弹性限度,静止时弹簧劲度系数不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7. 如图所示,阻力伞共有7根等长的伞绳和1根中心轴线绳,每根伞绳与中心轴线绳的夹角均为37°,每根伞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30N,忽略伞的重力,,若中心轴线绳始终未被拉断,阻力伞可提供的最大阻力为( )
A. 24N B. 108N C. 126N D. 168N
【答案】D
【解析】
【详解】阻力伞可提供的最大阻力为
故选D。
8. 蹦极是一项极限体育项目,运动员身拴弹性绳从高处跳下,在弹性绳被拉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弹性绳被拉直后,运动员继续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再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下降过程中,在弹性绳被拉直后,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 运动员下降过程中,在弹性绳被拉直后,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 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在弹性绳恢复原长前,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D. 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在弹性绳恢复原长前,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B.运动员下降过程中,在弹性绳被拉直后,一开始弹力小于重力,运动员继续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当弹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故AB错误;
CD.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在弹性绳恢复原长前,一开始弹力大于重力,运动员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当弹力小于重力时,运动员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如图所示为某新型电动汽车试车时的图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4~14s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B. 在5s末,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
C. 在4s末,电动汽车的运动方向改变 D. 在4~6s内的加速度比10~14s内的加速度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4~14s内,电动汽车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继续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
B.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在5s末,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为
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在4s末,电动汽车的运动方向仍为正方向,没有改变方向,故C错误;
D.根据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在4~6s内的加速度与10~14s内的加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0. 水平面上有A、B两物体,同时同地以某一初速度同向运动,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是( )
A. A物体的加速度为 B. 两物体在位置处相遇
C. 两物体在图像交点时刻相遇 D. 当物体A运动到的位置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
可知A物体的加速度为
故A错误;
BC.由图像可知,物体A、B的初速度均为
在位置,物体A速度刚好减为0,所用时间为
物体B一开始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物体B速度减为0所用时间为
物体B速度减为0后做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则在物体A到达位置时,物体B的位移为
可知两物体在位置处相遇,故B正确,C错误;
D.当物体A的速度等于物体B的速度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则有
解得

则此时物体A运动的位移为
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者或不答的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11. 从第46届世乒赛开始,乒乓球改用“大球”,球直径由38mm改为40mm,球的质量随之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不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惯性减小
C. 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不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
D. 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惯性不变
【答案】CD
【解析】
【详解】A.乒乓球被削回飞行途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乒乓球改用“大球”后惯性增大,故B错误;
C.在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对轨迹的影响时,乒乓球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将乒乓球视为质点,故C正确;
D.被削回的乒乓球,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12.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a与F的方向可能不同
B. 物体某一瞬间的加速度,由这一瞬间的合外力决定
C. 公式中若F为合力,a等于每一个分力单独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
D. 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相同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C.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a与F的方向相同,公式中若F为合力,a等于每一个分力单独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物体某一瞬间的加速度,由这一瞬间的合外力决定,故A错误,BC正确;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BC。
13. 学校教室里竖直平面内的磁性黑板上通常贴挂一些“笑脸”形状的小磁铁。“笑脸”被吸在黑板上用于辅助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笑脸”受到黑板的磁吸引力大于黑板对其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
B. “笑脸”与黑板间存在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笑脸”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若黑板光滑,无论“笑脸”磁性多强,它都不能够静止贴在黑板上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根据受力平衡可知,“笑脸”受到黑板的磁吸引力等于黑板对其的弹力,故A错误;
B.“笑脸”与黑板间存在三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为相互作用磁吸引力、相互作用的弹力和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故B正确;
C.“笑脸”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若黑板光滑,无论“笑脸”磁性多强,由于没有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所以它都不能够静止贴在黑板上,故D正确。
故选BD。
14. 下列有关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米、秒
B. 实验表明,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行进时,空气阻力f与受力面积S及速度v的关系为,则在国际单位制中,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C. 1N是指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
D. 在单位制中,“N/kg”与“”是等价的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故A错误;
B.空气阻力f与受力面积S及速度v的关系为

可得比例系数k的单位
故B正确;
C.1N是指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故C错误;
D.在单位制中,有
故“N/kg”与“”是等价的,故D正确。
故选BD。
15. 如图所示,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现给小球施加力F,小球平衡后细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F与细线的夹角为,。要使小球保持平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小球位置不动,改变F的方向,夹角的变化范围是
B. 若小球位置不动,F由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一定角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大,细线的弹力一定减小
C. 若保持夹角不变,细线逆时针缓慢转至水平,F一直增大
D. 若保持夹角不变,细线逆时针缓慢转至水平,细线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若=,小球不能在原位置保持平衡,故A错误;
B.设细线拉力大小为T,对小球受力分析,做力的矢量三角形
若小球位置不动,F由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一定角度,力F可能先减小后增大,细线的弹力一定减小,故B正确;
CD.由图
若保持夹角不变,细线逆时针缓慢转至水平,F一直增大,若时,细线的弹力一直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三、实验题:本题包含2小题,共14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要求作答。
16. 某学习小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图甲中,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图乙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使小圆环处于O点。图丙中,用一个力F拉动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1)该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实验法 C.类比法 D.控制变量法
(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____
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绳应尽量短
B.乙图中,实验时两弹簧测力计夹角越大越好
C.应在细绳上用笔尖记录间距较远的两点来确定细绳的方向
(3)作该实验力的图示,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选填“F”或“”);
(4)如果开始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的方向以及节点O的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沿着逆时针缓慢转动,关于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先增大后减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
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①. A ②. C ③. ④. B
【解析】
【详解】(1)[1]该实验两次拉橡皮条的效果相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A。
(2)[2]
AC.为了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绳应适当长一些,应在细绳上用笔尖记录间距较远的两点来确定细绳的方向,故A错误,C正确;
B.实验时两弹簧测力计夹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适当就好,故B错误。
故选C。
(3)[3]由图可知,是通过、的图示做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的理论值。
(4)[4]如果开始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的方向以及节点O的位置不变,将弹簧测力计沿着逆时针缓慢转动,如图所示
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增大,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B。
17. 为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甲图中小车质量为M,乙图中小车与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丙图中小车和小车上的滑轮总质量为M;钩码总质量为m;其余装置包括长木板、定滑轮、纸带、电源、打点计时器。
(1)甲、乙、丙实验中,必须平衡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实验小组是________
A.甲B.甲、乙C.甲、丙D.甲、乙、丙
(2)实验时,必须满足“M远大于m”的实验小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的操作均完全正确,他们作出的图线如图(丁)中A、B、C所示,则甲组对应图线________,乙组对应图线________,丙组对应图线________。(选填“A”、“B”或“C”)
【答案】 ①. D ②. 甲 ③. C ④. B ⑤. A
【解析】
【详解】(1)[1]为使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的合外力,甲、乙、丙实验中,都需平衡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故选D。
(2)[2]乙实验中,绳子拉力可以由力传感器测得,丙实验中,绳子拉力可以由弹簧测力计测得,甲实验中,为使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满足“M远大于m”。
(3)[3][4][5]甲实验中,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满足“M远大于m”,随着m的增大,不在满足“M远大于m”, 图线出现弯曲,甲组对应图线C。乙、丙实验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可得

由图可知
则乙组对应图线B,丙组对应图线A。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5小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 质量的物体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由静止在18N的水平恒力F作用2s后,速度变为6m/s,g取。求:
(1)2s内物体发生位移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2)
【解析】
【详解】(1)由
可得加速度大小为
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
解得2s内物体发生位移的大小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19. 救生滑梯可看作一个粗糙的斜面,某架飞机逃生门离地面的高度,人和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若救生滑梯与地面夹角为37°,,,取3.16。求:
(1)人由静止从救生滑梯顶端滑到底端需要的时间;
(2)人由静止从救生滑梯顶端滑到底端速度的大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人在救生滑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可得
解得
20.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a、b和一根轻弹簧c将质量为m的小球1和质量为2m的小球2连接并悬挂。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绳对小球1拉力的大小,b绳对小球2拉力的大小;
(2)剪断细线b的瞬间,小球1与小球2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小球1与2组成的整体,由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以小球2为对象,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为
解得
(2)剪断细线b的瞬间,a绳弹力发生突变,小球1所受合力为
解得小球1的加速度大小为
弹簧c弹力不变,小球2的合力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小球2的加速度大小为
21. 如图为高铁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安检装置,A、B两端的距离,与水平接物台BC平滑连接。旅客将可视为质点的行李箱以1m/s的水平初速度推到传送带A端,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恒为3m/s。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水平接物台间的动摩擦因数,行李箱滑上接物台后经0.6m停下,g取。求:
(1)行李箱在传送带上由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
(2)的大小。
【答案】(1)2s;(2)0.75
【解析】
【详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行李箱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至与传送带共速,设位移为,则
解得
行李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时间为,则
解得
与传送带共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时间为,则
解得
行李箱在传送带上由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
(2)行李箱在水平接物台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解得
22. 如图所示,两同学正在进行一个板块游戏。一长、质量的木板靠在光滑竖直墙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一人用水平恒力向左作用在滑块上,另一人用竖直向上的恒力向上拉动滑块,使滑块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求:
(1)若,,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在第(1)问的条件下,经过多长时间滑块到达木板中点;
(3)若,为使滑块与木板一起向上运动但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必须满足的条件。
【答案】(1),;(2);(3)
【解析】
【详解】(1)假设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运动,滑块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木板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由于
假设成立。
(2)设经过时间t滑块到达木板的中点,则有
解得
(3)滑块与木板不发生相对滑动,滑块与木板间静摩擦力增大为最大静摩擦力,对木板有
解得
对滑块有
解得
整体向上加速,则有
故满足条件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