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长鼻子 两只小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小学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长鼻子 两只小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小学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2-03 17: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两只小象》 年级 一年级 学习领域 歌曲、欣赏
教学目标 能够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两只小象》,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以及对象的喜爱之情。
掌握四三拍歌曲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的演奏四分休止符,能按图谱要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聆听乐曲《大象》,了解作品背景,认识主奏乐器低音提琴。通过肢体动作的模仿表现大象的形象,表达对大象的喜爱。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教具 PPT;电子琴;小象头饰;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演奏四分休止符,能按图谱要求,与同学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表现--欣赏《大象》 欣赏《大象》,积极的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大象。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象形象。第一步:聆听感知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有关于动物的歌曲,你们记得叫什么吗 用动作和声音模仿喜欢的动物。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你猜猜它是谁?2.聆听《大象》思考: 大象在做什么?从速度与力度两方面分析动物的体型及走路的形态。从而出示课题大象。介绍乐曲作者。3.复听乐曲(通过视频短片)了解乐曲中的主奏乐器。(钢琴,低音提琴)第二步:感受表现再次完整聆听。用肢体动作模仿大象走路的形态,用身体的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二、演唱实践--《两只小象》环节目标——准确地演唱歌曲。第一步:聆听范唱导入:与大象笨重、低沉的相比,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初听歌曲出示课题1.初听:提问:它们来到了哪里?做了些什么? 生:来到了河边,扬起鼻子,勾勾鼻子2.歌曲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歌词是什么? 生:呦啰啰3.呦啰啰的特点? 4.呦啰啰表达什么意思?怎样唱好听? 这句呦啰啰叫做衬词,衬词没有实际的意义,表现了小象非常开心,快乐的感觉。第二步:互动学唱 下面我来唱一遍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我的呦啰啰是怎样唱的?师生互动学唱。我来唱前半部分,同学们来演唱呦啰啰。看看我们能不能配合的像一个人一样。下面我们再来交换。同学们来唱一唱前半段,我来演唱呦啰啰,你们能接受挑战吗?完整演唱歌曲。三、拓展升华环节目标——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快乐的心情。第一步:歌曲处理提问:你们认为呦啰啰应该怎样演唱才好听呢?讨论交流。体验演唱。提醒学生呦啰啰要唱的跳跃轻巧。歌曲表达了小象什么心情,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演唱。第二步:综合展示 分组表演歌曲。将学生分为演唱组、乐器组、舞蹈组为同学们做音乐展示。四、课堂总结小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小象,保护小象,同时也能够爱护我们共同的自然家园!  复习歌曲,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出喜欢的动物。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大象。从速度与力度两方面来分析音乐,师生探讨为什么描述的是大象请学生们抓住大象身体笨重,走路缓慢,鼻子长长、耳朵大大的特点,感受大象的形象。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感受情绪、速度的不同。学生用动作模仿大象配合着音乐来表演介绍衬词,熟悉歌词及旋律。学生演唱呦啰啰的部分。 节奏特点(四分休止符、节奏型、节拍) 学生用动作表现出休止符并用打击乐器准确的打出节奏用歌曲强弱弱的规律为音乐做伴奏。熟悉歌曲旋律。 轻声跟唱、找到自己的朋友来扮演两只小象进行表演练习 表演。师生互动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欢快的心情。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己选择方式为歌曲伴奏 。边唱歌曲边表演课堂总结 学生讨论要爱护、保护大象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以往经验引入教学,直接引出主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并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从音的高低、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等。 通过学生的模仿,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再创造用大象小象速度上及情绪上的不同进行对比聆听,引出歌曲《两只小象》根据图谱,准确的演奏打击乐器强弱的力度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进行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唱好四度音程,为今后的演唱打好基础师生问答,趣味学唱歌曲。 徒手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打熟练后再使用打击乐器通过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表达能力达成本堂课的情感目标。热爱动物,热爱自然。
音 乐 教 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