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寒假预习作业十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林家离学校900多米,他每分钟能走80~90米,10分钟能从家走到学校吗?( )
A.能 B.不能 C.无法确定
2.小东在做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时,是这样想的:“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小东做的计算题是哪一道?( )
A.14×21 B.14×12 C.28×14
3.下面各个选项中,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的是( )。
A.32×65 B.71×41 C.29×58
4.有15箱饮料,每箱20瓶,一共有( )瓶饮料。
A.30 B.300 C.3000
5.校园商店开学那天卖出15盒钢笔,每盒12支,每支8元,开学那天卖钢笔一共收入多少元?正确的列式是( )。
A.12×15 B.8×12 C.8×12×15
二、填空题
6.张叔叔的货车上装了31袋萝卜,每袋萝卜69千克,估一估,张叔叔车上大约装了( )千克萝卜。
7.一部电视剧每天播放两集,每集40分钟,一共播放了16天。这部电视剧全长( )分钟。
8.要使7□×6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应该填( )。
9.32个19是( ),56的42倍是( )。
10.口算32×20时,可以先把( )和( )相乘得( ),然后在( )的末尾添上( ),结果是( )。
三、判断题
11.十几和四十几相乘,积一定是三位数。( )
12.估算61×39的积约是2400。( )
13.因为甲×25=乙×50,所以甲>乙。( )
四、计算题
14.直接写得数。
40×14= 50×90= 25×8= 14×9=
50×40= 43+117= 660÷3= 20×20=
33×30= 400÷8=
15.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6×34= 40×38=
※85×9= 68×70=
五、解答题
16.每5个乒乓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有25盒这样的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17.少先队员割草,每个小队割3筐,每筐15千克。4个小队一共割了多少千克?
18.苏果超市举行优惠购物活动,一种糖果进行如下优惠销售:
数量/千克 1至20 21至50 50以上
单价/元 25 20 15
四年级同学组织一次联欢活动,一班需要购买15千克,二班需要购买20千克,三班需要购买25千克。
(1)每班分别购买,各需多少元?
(2)三班合起来购买,共需多少元?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林家离学校900多米,他每分钟能走80~90米,那么先算出他10分钟走的路程再和学校的距离比较。
【详解】90×10=900(米),因为林家离学校900多米,比900米多,所以10分钟他不能走到学校,故答案选B。
【点睛】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进行解题。
2.B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详解】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可知,“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小东做的计算题是14×12。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数相乘, 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据此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积,再进行解答。
【详解】A.32×65=2080,2800>2080>1800
B.71×41=2911,2911>2800
C.29×58=1682,1682<1800
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的是32×65。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B
【分析】根据饮料瓶数=每箱装的瓶数×箱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20×15=300(瓶)
答:一共有300瓶饮料。
【点睛】明确等量关系式:装饮料瓶数=箱数×每箱装的瓶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C
【分析】1支8元,1盒12支,可用12乘8求出1盒的价钱,因为卖出15盒,再用所得积乘15即可求出总收入。
【详解】8×12=96(元),96×15=1440(元),综合式子为:8×12×15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列综合算式。
6.2100
【分析】此题是估算,估算时,把两位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31看作30,69看作70,据此计算。
【详解】31×69≈30×70=2100(千克)
则张叔叔车上大约装了2100千克萝卜。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1280
【分析】用每集时长乘每天播放集数,求出每天播放时长。再乘播放天数,求出这部电视剧的总时长。
【详解】40×2×16
=80×16
=1280(分钟)
则这部电视剧全长1280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先求出每天播放时长,也可以先求出总集数。
8.0或5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使得积的末尾有两个0,则□×6的积为一个整十数或0,进而进行填空即可得解。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要使得积的末尾有两个0,则□×6的积为一个整十数或0,
因为0×6=0,5×6=30,
所以□里应该填0或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 608 2352
【分析】求32个19是多少,用19乘32计算;
求56的42倍是多少,用56乘42计算。
【详解】19×32=608
56×42=2352
则32个19是608,56的42倍是2352。
【点睛】解答依据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0. 32 2 64 积 1个0 640
【分析】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口算32×20时,可以先把32和2相乘得64,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结果是640。
【点睛】本题考查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需熟练掌握。
11.√
【分析】根据题意,十几在10到20之间,四十几在40到50之间,这样可以求出十几乘四十几的积的范围,然后再进行判断是几位数即可。
【详解】十几在10到20之间,四十几在40到50之间;
40×10=400,50×20=1000;
那么,十几和四十几相乘的积在400到1000之间,是三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因数的范围,可以求出积的范围,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12.√
【详解】把61看作60,把39看作40,由此估算出积即可。
60×40=2400,因此61×39的积约是2400。
故答案为:√
13.√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可知,当两个算式得数相等时,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小于另一个算式里的一个因数,那么这个算式里的另一个因数一定大于另一个算式里的另一个因数。
【详解】因为甲×25=乙×50,25<50,所以甲>乙。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了解两个因数和积的关系是关键。
14.560;4500;200;126
2000;160;220;400
990;50
【详解】略
15.1904;1520
765;4760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先用下面因数个位的数去乘上面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下面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上面的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0时,可先不让0参与计算,最后将0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乘法验算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是不是等于积。
【详解】※56×34=1904 40×38=1520
验算:
※85×9=765 68×70=4760
验算:
16.500个
【分析】用一袋装乒乓球个数乘一盒装的袋数,求出一盒装乒乓球个数,再乘盒数,求出乒乓球总个数。
【详解】5×4×25
=20×25
=500(个)
答:一共有500个乒乓球。
【点睛】本题考查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17.180千克
【分析】每筐的重量乘每个小队割的筐数等于每个小队割草的重量,再乘小队数,即等于一共割草的千克数。
【详解】15×3×4
=45×4
=180(千克)
答:4个小队一共割了180千克。
【点睛】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一班375元;二班500元;三班500元
(2)900元
【分析】(1)总价=单价×数量,糖果单价乘购买的数量可以分别算出一班需要(15×25)元、二班需要(20×25)元、三班需要(20×25)元。
(2)三个班一共需要购买(15+20+25)千克,三个班一共需要购买糖果质量乘糖果单价即可算出共需多少元。
【详解】(1)15×25=375(元)
20×25=500(元)
25×20=500(元)
答:一班需要375元,二班需要500元,三班需要500元。
(2)15+20+25=60(千克)
60×15=900(元)
答:三班合起来购买共需90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实际应用,明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