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时间
主备人
郭娟娟
课题
《邓稼先》
课 型
新授课
使用人
郭娟娟
教师
寄语
我们做人就要做一个“大写的人”!
讲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
难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法与学法指导
精讲点拨,小组合作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增强直观感受
泉沟镇初级中学课时备课稿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 试阐释这两句话: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三、品读探究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贡献巨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边读边进行圈划,回答问题要完整。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①我发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
…… …… ……
3.教师: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学生发现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并争先发言。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痛心的感觉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中考链接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当堂诊断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朗读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结合美国同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导入课文,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来感悟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的。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时间
主备人
郭娟娟
课题
《邓稼先》
课 型
新授课
使用人
郭娟娟
教师
寄语
我们做人就要做一个“大写的人”!
讲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
难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法与学法指导
精讲点拨,小组合作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一、精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句式富于变化
泉沟镇初级中学课时备课稿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
把握文章基本结构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讲 学 过 程
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总结课文
三、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
主备内容
个人修改内容
中考链接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当堂诊断
说一说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句式特点。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课堂小结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整体结构和大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对细节问题进行探讨。
教学反思
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郭娟娟
一、【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3.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4.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二、【知识准备】
1.作者简介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贡献。
2.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3.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三、【自主学习】1.阅读发现:⑴.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⑵.请同学们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等标示出来。
2.整体感悟:⑴.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⑵.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共同释疑】1. 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C、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3.以第三部分为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九、十两小节中的关键性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讨论2—3分钟)
五、【当堂测试】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 ) 署名( ) 奠基( ) 开拓( )
元勋( ) 仰慕( ) 孕育( ) 选聘( )
大厦( ) 无垠( ) 夐( ) 黯( )
曛( ) 铤( ) 筹划( ) 签字( )
颤抖( ) 燕然( ) 嫣红( ) 挚友( )
彷徨( )( ) 罗布泊( ) 可歌可泣( )
鲜为人知( )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 )
妇孺皆知( ) 马革裹尸(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鲜为人知:
②家喻户晓:
③截然不同:
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
A.试卷 卷宗 开卷有益 B.间接 间谍 亲密无间
C.强大 强调 强词夺理 D.处分 处理 设身处地
4.依次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物理直觉 ②数学见地 ③勇进的胆识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__________;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__________;决定方案时,要有__________,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5.本文是一篇______散文。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
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_______和对民族的________。
6.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主备人:郭娟娟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小标题的作用。2、了解在塑造人物中对比、烘托、想象等写作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表现中心。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语句富于变化的特点。4、体会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写法。
二、【知识准备】
《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杨振宁(1922-),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Physics);1979年获费米奖(Emico Femi Medal);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Rumford Prize);1981年获奥本海默纪念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U.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1986年获纽约市颁赠的自由奖章;1992年获莫斯科大学奖;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1994年获鲍尔奖(Bower Award),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5年获爱因斯坦奖;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N. Bogoliubov Prize);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已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1999年获昂萨格奖(Lars Onsager Prize);2000年获教皇学术奖;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King FaisalInternational Prize);2006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 终身成就奖;
人物评价
有人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三、【自主学习】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讨论明确:
2.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讨论明确: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近百年历史是怎样的历史?)
讨论明确:
4、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讨论明确:
四、【共同释疑】
1.第五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2.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五、【当堂测试】
1.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①( )A.可歌可气B.家喻户晓C.安然无恙D.辨伪去妄
②( )A.鞠躬尽瘁B.潜滋暗长C.死而厚已D.不屑置辨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鲜为人知(xi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ng) 说服(shua)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
3.下面几组字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租 诅 祖 沮 阻 B.勋 埙 陨 员
C.端 惴 湍 踹 D.稼 嫁 家
4.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崇高 坦诚 仰慕 残案
C.大厦 蓬草 萦绕 长亭
D.颤抖 焦虑 筹划 彷徨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流泪 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 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 死而后已:罢了
D.家喻户晓:明白 马革裹尸:皮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7.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刻晓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9.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 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