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质疑与反复朗读,赏析文中生动的语句及其中的童趣。
2. 通过比较,了解中西绘画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观。
2. 领略西洋画与中国画的不同,提高艺术修养。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难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竹影》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原名是 ______ ,浙江崇德人,现代 _________ 家、 __________ 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竹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请写出两个带“竹”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境导入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营造的艺术世界,与几个小伙伴一起看天看月画竹影。
三、品读欣赏
1. 为什么文章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起呢?
明确:先写太阳落山过程中的光的变化,为后面的竹影的出现铺垫,同时也是小伙伴活动的环境。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明确:①“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突出了小孩的顽皮劲儿,富有童趣。②“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突出了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的特点,充满童真。
四、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一)学习“画竹影”部分。
1.“画竹影”的内容是在第几自然段出现的?
2.齐读1-2自然段,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3.提问:作者通过哪些语句,描写出光的变化过程?
4.1、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5.在1、2自然段中,有许多语句写得很生动优美,你能找出来进行赏析吗?
6.齐读描写光影变化的语句以及描写生动的语句。
7.请快速阅读第三小节后作答。
8.有没有哪个游戏让你也有加入的兴趣?
9.小伙伴的游戏都很简单,他们玩得投入吗?快乐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
10.为什么他们能从简单的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二)学习“论绘画”部分。
1.朗读第5、6自然段,之后请同学谈谈从中学到的绘画知识。
2.出示几幅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图片。
3.说说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4.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五、合作探究
1.请归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
明确:中国画注重神韵;西洋画注重写实。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只要带着好奇心,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游戏也蕴含艺术,生活处处皆是美。
六、反馈检测
(一)自学·课堂热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 ) 立轴( ) 水门汀( )
mí( )漫 qiè( )意 口头chán( )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①这一枝很象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辐呢!( )
②一种幽暗的光迷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
③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部置。( )
3.下列所选的句子中属于比喻句的是( )。
A.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
B.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C.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D.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了。
(二)精读·理解内容
1.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①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②竹影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2. 分析以下语句,说说句中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②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
(三)探究·师生互动
1. 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2. 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四)写作·拓展迁移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把你的游戏和收获写下来吧。
参考答案
一、
1.mēn??? zhóu tīng? 弥???惬???禅??
2.副—幅????迷—弥???部—布
3.D
二、
1.①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现出白天到黑夜,光及影子的变化过程,富有美感。
②“隐”字用拟人手法,将月亮如害羞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来。“闪烁”突出了清亮的月光被竹叶遮挡,随之摇动而忽明忽暗的动感。
2.生性活泼;好奇心强,观察仔细。
三、
1.中国画注重神韵;西洋画注重写实。
2.只要带着好奇心,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游戏也蕴含艺术,生活处处皆是美。
教案一
基本信息
案例名称
《竹影》
科目
语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主备教师
萍乡安源中学叶红英
教材分析
《竹影》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学习本课,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学情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对本文有很强烈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深入文本,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及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和讨论探究法。
1. 通过反复朗读,赏析文中生动的语句及其中的童趣。
2.用质疑讨论法,理解内容及主旨。
3. 用比较法,了解中西绘画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质疑与反复朗读,赏析文中生动的语句及其中的童趣。
2.通过比较,了解中西绘画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观。
2.领略西洋画与中国画的不同,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
?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丰子恺的文章《竹影》。大家知道丰子恺吗?
学生回答。
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2.全文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据此划分文章结构吗?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后作答。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 课文分析
?(一)学习“画竹影”部分。
1.“画竹影”的内容是在第几自然段出现的?
2.齐读1-2自然段,试着概括其主要内容。
3.提问:作者通过哪些语句,描写出光的变化过程?
1、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1、2自然段中,有许多语句写得很生动优美,你能找出来进行赏析吗?
6.齐读描写光影变化的语句以及描写生动的语句。
7.请快速阅读第三小节后作答。
8.有没有哪个游戏让你也有加入的兴趣?
9.小伙伴的游戏都很简单,他们玩得投入吗?快乐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
10.为什么他们能从简单的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二)学习“论绘画”部分。
1.朗读第5、6自然段,之后请同学谈谈从中学到的绘画知识。
2.出示几幅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图片。
3.说说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4.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朗读课文。
2.思考问题并作答。(有些问题可用书本上的原句作答,有些问题可体现个性化。)
3.欣赏图片。
赏析文中生动的语句及其中的童趣,了解中西绘画的区别,提高艺术修养。
4. 主旨概括
丰子恺作为一位艺术大师,通过这篇文章,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学生讨论后作答。
理解要旨。
板书设计
竹 影
丰子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读、思、赏、悟,以此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