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来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来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难点:学习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来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瓣花中知乾坤,一粒沙里见世界。一个人物,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足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于细微处驻足,共同探寻写好细节的秘籍!
二、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来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三、屏幕出示课文,规定默读时间两分钟
抓住细节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把“山海经”叫作“三哼经”,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保姆,却惦念着“我”喜欢的书,细节虽小,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书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试着写出一两个,不必用很长的文字,几句话就可以。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只说阿长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就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她令人“讨厌”的睡姿。
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会抓住细节,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真实的细节是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如《老王》中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细节描写(“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可能会令人觉得害怕,不过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真切的感觉,让人难忘。
(二)典型。细节贵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如《台阶》中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都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三)生动。细节描写用语要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写作实践
(一) 读一读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修改。
提示: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二)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三)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回顾一下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
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大家选的照片和写的故事汇集起来,编辑成册。
四、了解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分类
师问: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师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人物性格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为细节描写。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同学们,怎样才能写出细腻、具体、生动的细节?老师觉得,我们还得先向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学习。)
五、肖像细节
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杨绛《老王》
这是老王一文中对老王的一段肖像细节描写。哪位同学来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作者用“直僵僵”、“高”、“痩”来刻画老王的身材,用“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来刻画老王的容貌,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老王身体极度虚弱,病入膏肓,进入生命末期的形象。但在临终前,老王依旧送来了自己微薄的财产“鸡蛋和香油”向帮助过自己的作者一家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样就更突出了老王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形象。
在肖像细节描写中,我们除了可以对人物的身材、容貌进行细微的刻画,也可以对人物的脸部细微表情进行神态细节描写。
例: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同学们,这段话中红色的字是对卖油翁的什么描写呢?对,是对卖油翁的神态细节描写。卖油翁“睨之”,斜着眼睛看陈尧咨射箭的细节,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的心理。见陈尧咨射箭十支可中八九支,也只是“微颔之”,微微点头,则凸显了卖油翁自负却又沉着内敛的性格。由此可见,细微的神态细节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心理,凸显人物个性。
写法归纳一
在进行肖像细节描写时,可以对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等典型特征进行细微刻画,也可以对人物脸部细微表情进行描写,这样人物形象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六、语言细节
例: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大家觉得这段话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妙在何处?
这段话中作者抓住阿长把《山海经》误说成“三哼经”这一细节,既说明了阿长没文化,连书名都不知道,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以及我那一刻内心的巨大触动:唯独这样一个卑微的被我轻视的没文化的保姆惦念着我的心事,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宝书。
例: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 怎么会好久不见 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读了这段话中对鲁迅先生的语言描写,大家对鲁迅先生严厉的形象是否有改观呢?
鲁迅先生深得我们的爱戴敬仰。他总是高高在上,伟人般留存在我们的印象中,但这段话中作者萧红抓住鲁迅先生“好久不见,好久不见”的玩笑话,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亲切随和,热情幽默的长者形象,和我们留存在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截然不同,这就是一个能触动我们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
写法归纳二
在进行语言细节描写时,要选取那些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同时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
七、动作细节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段动作描写有何妙处?
大家都可以答出运用了一系列动词,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的兴奋与快乐。我们再来细致分析一下,作者在描写捕鸟这一动作过程中,又将其细化成了哪些动作呢?大家不难发现,作者将捕鸟这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了扫雪、支竹筛、撒秕谷、系长绳、牵长绳、看啄食拉长绳七个动作,延长了捕鸟的动作过程,具体形象的展示了捕鸟的方法,我想,以后下大雪,大家也会捕鸟了吧。
例: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这段话中对阿长的动作描写又有何妙处呢?大家思考一下。
老师觉得,这个动作细节真实典型,在农村在市井,有许多妇人没事儿就会聚在一起,说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常常会惹出是非来。阿长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就把阿长饶舌多事的形象刻画的非常鲜活。可见鲁迅先生观察生活非常仔细,善于还原生活细节。这个动作细节描写,看上去是表现阿长不好的一面,但作者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用阿长的饶舌多事甚至迷信愚昧来反衬她纯朴善良,对我的关心爱护,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与感激。
写法归纳三
在进行动作细节描写时,我们可以将一个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个性化动作,延长过程,也可以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细节真实的还原出来。
八、学以致用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我们看这样一段话。
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所写的公交低头族现象,但是显得比较干瘪,不够生动细致,请大家运用肖像细节(神态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对其行修改,使其变得生动细致。
公交车到站了,门在我面前徐徐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车厢的低头族,几乎每个人都在看手机。放眼四周,只见人们都沉迷于手中的“小小世界”。有个女孩,正对着手机发语音;有个小伙子在刷微博;有个中学生在打王者荣耀……,十几分钟后,我到站了,车厢中的“低头族”们还沉浸在手机的世界中。
出示修改后文字:
公交车到站了,门在我面前徐徐打开,没有任何意外,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车厢低着脑袋的人,每个人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闪亮的手机屏幕。放眼四周,只见人们都沉迷于手中的“小小世界”,或浏览新闻,或看影视剧,或刷微博微信。有个留着披肩发的女孩斜倚在扶手边,正对着手机发语音,一脸甜蜜的笑容;有个穿牛仔裤的小伙子坐在门边的座位上刷微博,他左手捧着手机,右手食指上划一下,他时而蹙眉,时而露出微笑;有个穿校服的中学生身体前倾,两肘撑在膝盖上,手指在屏幕上舞动着,他眼睛瞪得老大,不一会激动得一拍大腿,压着嗓子喊了声“耶!”……我到站了,车厢中的“低头族”们还沉浸在手机带来的欢娱中。车门即将关闭的一刹,一个低头族才抓着手机夺门而出……
大家觉得,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较之上段好在何处?
教师:修改的这段文字,作者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女孩的容貌是“留着披肩发”,神态是笑容甜蜜,动作是“斜倚在扶手边对着手机发语音”;小伙子的衣着是“牛仔裤”,动作是 “左手捧着手机,右手食指上划一下”,神态是“时而蹙眉,时而露出微笑”;中学生衣着是“穿校服”,体现了他的身份,动作是“身体前倾,两肘撑在膝盖上,手指在屏幕上舞动,拍大腿”,脸部细微表情是“眼睛瞪的老大”,“耶”的语言细节则表达了这个中学生游戏获胜时内心的极度喜悦。还有一个在车门即将关闭的一刻才夺门而出的细节描写,更是夺人眼球。这样修改以后,车厢内身份、动作、神态、衣着、容貌各异的低头族沉迷于手机的形象就真实可感,细腻生动的显现在了读者眼前。
九、梳理规整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咱们这节课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肖像细节描写:细微刻画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以及人物脸部细微表情。语言细节描写:既能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灵的特殊话语。动作细节描写:将一个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个性化动作,延长过程,也可以平时仔细观察生活细节,写作时真实的还原出来。
十、作业
作文: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
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用肖像细节(神态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的方法描写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写出当时的感受。
范文:
感到愧怍的那一刻
有一个人,他普通平凡,甚至有些卑微,但他却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个人,便是我家店门口的一个修车人。他是一个哑巴,皮肤黝黑,泛着脏兮兮的油光,两只大手也总是沾满黑乎乎的污垢,和他那身破旧的军绿色迷彩衣裤一样,仿佛永远也洗不干净。所以,一直以来我总是憎恶地远远绕过他的身边,即便这样,我还是怀疑他身上的那种脏臭会沾染到我的身上。而他却仿佛全然不知,远远看见我总是咧嘴微笑。
这天,我和朋友出去骑行,聊得正高兴,没注意路上有一个破碎的酒瓶,直到车轮“吱嘎”压过,前胎“嘭”地爆裂时,我才发现大事不妙。可是后悔已晚,我只好颓丧地推着车子慢悠悠返回家。
一路阳光灿烂,我心中却是懊恼,各种滋味齐聚心头,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不觉,我来到店门口,远远看到那个一直被我嫌恶的哑巴,心内有些犹豫,不知道是否上前,要怎么开口。
而他正忙完手头的活,四处张望。瞥见我的前胎,他会意地向我招招手,示意我过去。我想推车上前,脚底却好像钉了钉子,怎么也抬不动脚。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连忙跑过来,一把把车子接过去,而我就像一个木头人,默默地跟在后面。
哑巴熟练地停车,立撑,弯腰捡起地上的螺丝刀和扳手,蹲下身就要拔下气门,翻开外胎。这时我赶紧上前对他比画:我没有钱!他抬头咧嘴一笑,摆了摆手,意思是不要钱,接着便埋头干了起来。
望着他那黝黑而专注的脸,沾满污垢却上下翻飞的大手,那一刻,我的心中好像又打翻了五味瓶,有感动,有不好意思,更多的是满满的愧怍:曾几何时,我以貌取人,对他如此嫌恶,如此无礼,但他却不以为意,一直用这样憨厚的微笑默默地回应我……
很快,他修好了车子,站起身,用黝黑的手背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再次向我微微一笑。
我禁不住也报以微笑,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我微笑的含义:但就在阳光灿烂的那一刻,他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和宽容无私的行为让我感到了愧怍,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懂得了如何平等待人,尊重别人!
[评析]
本文犹如一张速写画,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得婉曲有致,一个普通人写的生动形象。哑巴的衣着、神态、修车的动作,小作者都观察得极为细致,描述得十分真实,用词也十分准确、简洁,尤其是文中三次出现的皮肤“黝黑”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了人物的朴素、憨厚、善良和“我”由厌恶、歧视到感动、愧怍的心理变化。
结束语
同学们,大千世界的美无处不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每一处细微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