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4 09: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山东龙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灰陶、蛋壳陶等;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泥质陶、文字纹夹砂陶、玉器等,还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些文化遗存处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奴隶社会时期 D.封建社会时期
2.商朝的统治区域包括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和间接控制的畿外两大部分。右图显示了王畿外主要方国和部族的分布状况。由此可知,商朝的国家管理制度是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3.下列思想家中,第一次把“道”作为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提出来,并提出“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恶)”等命题的是
A.墨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4.汉武帝时期,大的王国被分成几个小的侯国。诸侯王的势力被削弱,失去对抗中央的实力。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行 C.中朝的建立 D.疆域的开拓
5.西晋时期,裴秀在某著作中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指出绘图要考虑比例,方位、里程、高低等要素。该著作是
A.《禹贡地域图》 B.《齐民要术》 C.《海国图志》 D.《瀛寰志略》
6.东晋南朝时期,朝廷的收人主要来自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也成为南方的粮仓。这说明
A.甘薯种植得以推广 B.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C.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7.右图是出土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礼宾图》壁画(局部)。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A.朋党之争 B.对外交往 C.赋税制度 D.藩镇割据
8.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
A.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9.辽朝的职官制度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为此后的国家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符合这一特点的辽朝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猛安谋克制 D.南北面官制
10.南宋都城临安万物汇集,各行各业热闹非凡。相同的行业,往往集中于一条街巷之中,以致于这些街巷有了类似今天的“珠宝巷”“米市巷”等称谓。这反映了
A.门第观念淡化 B.小农经济瓦解 C.人身控制加强 D.城市商业繁荣
11.明代,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输入剧增。万历以后,每年输人的西班牙银币达数百万元之多,在海外贸易比较兴盛的闽、广等地,墨西哥银币更是广为流通。这有利于
A.抑商政策的产生 B.纸币的出现和使用
C.商业资本的集聚 D.棉花的种植和普及
12.明朝思想家李贽蔑视权威和教条,反对用“德礼”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期待人们能够“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据此可知,他提倡
A.“格物致知” B.隆礼重法 C.个性自由 D.“存天理,灭人欲”
13.下列历史信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③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④1757年清军击败准噶尔部
⑤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A.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发展
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14.右边两则史料均指向同一历史现象。这两则史料分别属于
A.图像史料、文献史料
B.民间器物、地方史志
C.音像史料、实物史料
D.历史遗址、口述回忆
15.1859年6月,英法联军兵败大沽口。为报复中国,他们叫嚣要“攻占北京”,于1860年再次出兵,美俄尾随其后,充当战争帮凶。这些侵略行为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901年,留日学生发表的《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认为,义和团运动代表了“中国民气”,其反抗列强侵略的英勇行为“振刷”了中国的国民精神。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振奋了中国人民反帝精神 B.促使大批的学生留学日本
C.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导致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17.清末,《申报》以“武昌失守”为题,报道了“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总督署亦被焚毁”的事件。这一事件之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全国大部分省份宣布独立。报道中的这一事件发生在农历的
A.甲午年 B.戊戌年 C.辛丑年 D.辛亥年
18.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人们不爱运动的原因,论述了运动的重要性,介绍了他自创的运动方法和坚持运动的快乐感。此时,毛泽东研究体育是为了
A.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化 B.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强调国民革命的政治性 D.提倡奋斗向上的人生观
l9.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某次全国党代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并指出:“中国共产党需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次党代会是
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0.右图是1931年河南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颁发给农民的《土地分配证》。这一土地契证能够见证的是
A.废除井田 B.平均地权
C.土地革命 D.减租减息
21.1937年11月太原失守,日军气热汹汹地猛进,国民党军节节后退。当时华北已经飞雪,装备简陋、习惯山地作战的八路军,却穿着单衣草鞋大踏步向敌后、向平原挺进,他们同地方党组织结合,开辟并巩固新的抗日根据地。这佐证了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抗战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敌后战场的作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展
22.右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战场示意图(局部)。这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3.某班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编制了下图所示的大事年表。该项目聚焦的主题应该是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2015年11 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交通运输的改进 B.改革开放的进程
C.两岸的经贸关系 D.祖国的统一大业
24.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启航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25.2023年春节上线的《流浪地球2》《三体》等影视作品呈现了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展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愿景。以下各项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授时历》的编定 B.“两弹一星” C.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D.杂交水稻的栽培
26.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天方夜谭》
27.中世纪,欧洲某帝国以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并在欧洲古典文化与近代文化之间发挥着中介和传承的作用。该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印加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
28.公元6世纪与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A.笈多帝国的兴起 B.日本的“大化改新” C.德里苏丹国建立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9.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
国家 现象
阿克苏姆 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马里 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
摩加迪沙 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A.政治环境宽松 B.对外贸易发达 C.文化交流频繁 D.封建制度先进
30.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新文化”的精神内核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主权在民 D.自由平等
31.15世纪以后,欧洲市场出现烟草、可可等新商品,原来少见的食糖和大米逐渐成为大宗输入商品,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些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庄园经济发展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封建城市的兴起
32.在牛顿眼中,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宇宙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该“宇宙法则”是
A.日心说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量子力学
33.19世纪初,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典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部法律文献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承认了黑奴制度的存在
C.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34.19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伦敦讲习所在一份报告中阐明其教育宗旨:只靠对手指的灵巧训练来发展其技能,而对机械操作原理的教育置之不理,将会使人陷人贫困。其对机械操作的关注折射出当时英国
A.启蒙运动的深人 B.《人权宣言》颁布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手工工场的盛行
35.1895年,列宁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个纲领性文件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该文件是
《论持久战》 B.《共产党宣言》
C.《论十大关系》 D.《论联合政府》
36.阅读历史地图需要运用图例。下列地图图例能够反映德国疆界的一次变动,导致此次变动的战事是
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越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37.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1%上升到77.4% ,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上升为欧洲第1位和世界第2位。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推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联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体制”改革
38.在冷战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大国之间存在着发动与应对的关系。据下列示意图可知,冷战的第一责任者应该是
39.右面是1960—1993年瑞典和英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图。它反映出两国的共同之处是
A.通货膨胀严重 B.经济危机爆发
C.宏观调控削弱 D.“福利国家”发展
40.20世纪末以来,在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中,出现了一些国际治理组织。其中组成于1999
年,在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是
A.欧洲共同体 B.二十国集团
C.关贸总协定 D.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41.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4分)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通过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抢劫黄金、白银等种种残暴手段,掠夺了征服地难以计数的财富。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向征服地倾销商品,导致东方各国的手工业被摧毁,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重要的殖民手段,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中国、伊朗、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被列强牢牢掌握。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东方自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这股洪流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以及给"征服地”带来的深重灾难。(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股“洪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中的主要表现(各举一例),并概述其历史影响。(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