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世态炎凉——5《孔乙己》逐字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迅笔下的世态炎凉——5《孔乙己》逐字稿(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3 18:17: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鲁迅笔下的世态炎凉——《孔乙己》逐字稿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鲁迅的作品我们学过很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同学们也不
陌生,我们做一个小练习,回忆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开始作答。
二、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其中人物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时代人情和时代风貌。鲁迅塑造过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社戏中聪明的双喜,好客的六一公公、故乡中的闰土、豆腐西施杨二嫂等。鲁迅的学生孙福元曾经问鲁迅呐喊中的哪一篇他最喜欢,鲁迅说他最喜欢孔乙己。鲁迅之所以最喜欢这篇小说,与小说的主要人物孔乙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怎样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与人物相关的情节,分析与人物相关的描写,还有与人物相关的环境。速读知人物下面我们首先通过情节初步感知一下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标清段落序号,简要概括文中与孔乙己相关的重要情节,初步感知其形象特点,时间5分钟。同学们发现了吗 小说前三段写的是鲁镇的环境,与孔乙己相关的情节集中在4到 11段。第四段写的是孔乙己在酒店喝酒,被人嘲笑,偷书挨打与人争辩。孔乙己到底偷没偷书呢,他自己不承认。但从后文他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断腿来看,应该是偷了的。他说窃不能算偷,这理由能站得住脚吗 很明显不能,可他却还与人争辩,可见这是个死要面子的人。第五段写孔乙己没有进学,不会营生,替人抄书,不久失踪,偶有偷窃。孔乙己是个读书人,却始终没有进学,说明他学问并不怎么好,本来可以通过抄书这一正当途径养活自己,可他却沦落到了偷窃来维持生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坏脾气、好喝懒做。第六段写孔乙已被人嘲笑考不中秀才,颓唐不安。孔乙已以读书人自居,自觉自己高人一等,可偏偏头发都花白了,还没考中秀才,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比被人嘲笑偷东西还要丢人,而且无法辩解。很明显他把考中功名看作是自己人生唯一的出路。第七段写的是孔乙已教我关于回字的四样写法。小说中的我是酒店里的小伙计,孔乙已自己本身生活非常的穷困,可是他还要教我回字的写法,想着我将来做掌柜记账的时候用得着,可见他算得上一个比较热心的人。
第八段写的是孔乙已给邻居家的孩子们分茴香豆。孔乙已生活比较贫困,一叠茴香豆想来也不多。可当邻居家的孩子们听到笑声围过来时,他却能给每个孩子分一颗,可见他内心之善良。10 到 11段写的是孔乙已被丁举人家打断腿后,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此时的他只能坐在蒲包上用手走路,极度落魄,连最起码的生计也难以维持了。可当别人问他的腿是怎么断的时候,他却自欺欺人的,说腿是跌断的,致死不肯醒悟。通过梳理与孔乙己相关的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死要面子,好喝懒做,热衷功名,自欺欺人的人,可是他也有热心善良的一面。四、细读品人物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与孔乙己相关的描写,来进一步探究这个人物。请同学们仔细阅读4到 11 段,勾画出描写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我们提两个要求,1、至少选取两种以上的描写方法进行分析。二、分析时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品味。
相信同学们找到了很多描写孔乙己的语句,老师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和同学们进行一下分享。首先我们看外貌描写,文中对孔乙己有两处比较集中的外貌描写。第一处在第四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是孔乙己刚出场时的样子,站着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社会地位都同短衣帮一样。那他为什么要穿长衫呢 小说第一段告诉我们,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可见穿长衫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孔乙已读过书,他看不起短衣帮,所以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刻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拉开自己同短衣帮的距离。身材高大,说明他尚且有劳动能力。可是你看他的胡子却乱蓬蓬的,长衫又脏又破。可见此人平时懒惰邋遢,好逸勿劳。皱纹间的伤痕表明他生活中常受人欺辱。从后文我们知道这是他偷东西被人打时留下的痕迹,
第二处外貌描写在第十一段,这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他的外貌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脸不再是青白色,变得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可见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穷困潦倒到了极点。他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因为此时的他被丁举人家打断了腿,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已经陷入了绝境。
文中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有很多,老师选两处最典型的进行分析同学们请看第四段,便排出九文大钱,把这个排字勾画一下。第十一段,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把摸字再圈起来,同样是一个拿钱的动作,可是鲁迅却用了两个不同的动词来描写。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排摸这两个字可以互换位置吗 为什么
当然不能,排指一个一个摆开。孔乙己此举有在短衣帮面前炫阔之意,意思就是看我多有钱呀,我和你们不一样,其实这恰恰表现出了他的虚荣穷酸。真的有钱,还需要把钱一个一个摆开给别人看吗 摸指小心探取,断腿后的孔乙己生活更加穷困,衣袋大,钱少,要摸索一番才能找到钱,与之前的神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此时孔乙己的生活已经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接下来我们看语言描写,孔乙己的语言很有特点,大家看一下老师勾画出来的这几个关键词。同学们发现孔乙己日常说话习惯的特点了吗 我们发现不懂、难懂这样的词反复出现。我们普通人说话是为了让别人听明白,可孔乙己的说话总是让人半懂不懂的,难道他真的不会好好说话吗 不是的,他采用这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反映出的是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的固守和痴迷。他受封建教育茶毒,自命清高,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他卖弄学问,以此表现自己和短衣帮的不同,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很明显,没有,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迂腐可笑。孔乙已这个绰号的由来,就是周围人对他最大的弄。再来看几处孔乙己和别人的对话。第四段,孔乙己到酒店喝酒,酒客们嘲笑他偷东西挨打了,他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你怎么这样凭空侮人清白 他真的清白吗 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实际上不就是一个意思吗 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吗 读过书的人不更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 难道读书人偷了东西就不能算偷吗 这理由太可笑了。第十一段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掌柜说他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他却低声说跌断。明明偷了书他却以读书人的荒谬理由为自己开脱。明明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他却吞吞吐吐的说是跌断的自欺欺人,至死不悟。可他对别人却很热心,他对酒店的小伙计我这样说,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他自己过得穷困潦倒,可他还替一小伙计想做掌柜的事儿。当然他要教小伙计的是回字的四样写法。这样的知识有用吗 没有用,他引以为傲的学问都是陈腐无用的。最后我们欣赏一下鲁迅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第一处是第四段,这是孔乙己面对酒客们嘲笑他偷东西挨打时的反应。第二处是第六段,这是孔乙己面对酒客们嘲笑他没有考中秀才时的反应。这两种反应可以说截然不同。他明明偷了东西,面对别人的嘲笑,为了维护读书人的清高,他情绪特别激动地为自己辩解。你看他睁大眼睛,胀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展出,可见其自欺欺人到了何种地步。可当别人笑他没有考中秀才的时候,他却立刻显出了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拢上了一层灰色。可见此时他内心非常的沮丧。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孔乙已热衷功名,却连秀才也没有考中,这是他心底最大的隐痛。尤其是这个笼字,生动地写出了它被人嘲笑没有考取功名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的心理。第七段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也非常的传神。孔乙已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嘲笑当中,可他心底始终存有一份为人之善良,他会为小伙计识字而极高兴,他想教小伙计回字的写法,小伙计却看不起他,不想学,他还会为此而嗟叹惋惜。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低下的地位和学问的陈腐毫无认识,这是麻木至极、迂腐可笑。
五、小结
这节课通过分析与孔乙己相关的情节和描写,我们有了这样一些发现。孔乙己热衷科举,追求功名而不得,却自命清高,放不下自己读书人的架子。他虽有劳动能力,却好喝懒做,致使自己穷困潦倒。他受人欺辱,遭人嘲笑,可他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至死,不明白自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当然他身上也有热心善良这样的闪光点,这样的孔乙己让我们不由自主会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下节课我们从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继续解读这个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各位同学,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走进孔乙己这篇课文,以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为切入口,具体剖析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将从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去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题材。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小说中人物总是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依相存。所以充分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抓住小说的主旨。
二、小说中的社会环境
孔乙己这篇课文在一开篇便向读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典型环境。由文章未尾的时间 1919年和文章中那是 20年前的事儿了。可以推算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清朝未年。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全国,封建科举制度虽然被废止,但封建教育仍然毒瘤甚深,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故事发生的地点鲁迅选择了鲁镇的咸亨酒店,这里面的人物有掌柜、酒客小伙计。
接下来请你阅读1到3段,圈画描写酒客和掌柜的语句,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接下来我们分析咸亨酒店的酒客。文章写道,一类是穿着短衣,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最多以盐竹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的短衣帮。另一类是穿长衫,躲进店里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的长衫客。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通过在穿着、喝酒方式、下酒物、喝酒地点等方面的对比,写出短衣帮和长衫客的不同,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2.那么作为咸亨酒店的掌柜,他是如何对待酒客和小伙计的呢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对于阔绰的长衫客,掌柜嫌弃小伙计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掌柜极力逢迎恭敬侍候的心态反映出这个人物的虚伪和势力。而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人群短衣帮,文章侧面写短衣帮,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粲水也很为难。可见掌柜对社会地位低的穷苦人群不讲情义,能欺则欺。而对12岁的小伙计,掌柜嫌弃他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穿长衫的主顾又糊弄不了短衣帮,说我干不了这事儿,只让温酒,可见掌柜的冷漠和势力。在这里,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表现出了掌柜势力虚伪、嫌贫爱富、唯利仕途、冷酷无情。
而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以及我的职务的变动,又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际间的世态炎凉。这个等级森严、饱含着世态炎凉的咸亨酒店就是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活动的舞台,是展示其悲剧性格的典型环境。孔乙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出场的。
3.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人物活动的中心活动。在这里的人除了孔乙己以外,还有短衣帮、长衫客、掌柜小伙计、小孩、丁举人,虽然这些都是次要人物,但他们对塑造孔乙已这个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你梳理这些人物与孔乙己的关系,来分析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在此,老师提供了一个表格,请同学们按照表格提示的信息阅读课文,汲取重要的信息,展开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当中小伙计与孔乙己之间的关系。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已教小伙计写字,小伙计不予理睬,小伙计和众人一起嘲笑孔乙己这两个重要的情节我们看文章当中对小伙计的描写。当孔乙己教我写字的时候,文章描写道,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教我写字的时候,小伙计觉得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地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吗 当孔乙己显出高兴的样子,要教我回字有四种写法的时候,我欲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小伙计对孔乙己毫不热心,并且表示看不起的态度,不仅没有使孔乙己意识到自己地位的卑下反而叹了一口气,感到惋惜。小伙计和孔乙己之间人物的关系,一则刻画了小伙计的清高与冷漠,二则也反映出孔乙己对自己卑下的地位和知识的陈腐毫无认识。接下来我们梳理掌柜和孔乙己之间的关系,掌柜总是和众人一起取笑孔乙己。对孔乙己最深刻的就是记得孔乙己没有还钱。当孔乙己到店时,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己长久不到店里来,掌柜想起的是孔乙己还欠 19 个钱呢。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当落魄的孔乙己用手爬到酒店来,掌柜见面,第一句话仍然是你还欠 19 个钱呢。到了年关,掌柜取下坟板时说的也是这句话。到第二年端午,掌柜说的还是这句话。对于掌柜来说,唯一使他遗憾的是,到死孔乙己也没能还上他的十九个钱。作者用同一种语言间隔付出的方式,充分的揭露了掌柜的唯利是图和冷酷无情。接下来,我们分析短衣帮长衫客和其他酒客与孔乙己的关系,他们嘲笑孔乙己偷书,质疑孔乙己认得字嘲笑孔乙己没捞到半个秀才。我们可以通过细节来品析: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时,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已辩驳时,他们又说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 当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时,他们又无情的嘲笑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当孔乙己许久没到店时,酒客们议论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 后来怎样怎么样 后来是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 谁晓得许是死了,这漫不经心,模棱两可,毫不在意的对话,说明了他们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没有半点怜悯。这些对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刻意为之,更加增强了悲剧的效果。对酒客的刻画,一则反映他们麻木冷漠、幸灾乐祸、笑贫怕富的特点。二则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场面来揭示孔乙己的内心世界的。
那么和孔乙己同样是读书人的丁举人,又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呢 文章当中没有正面去描写,而是通过酒客间的对话来展现的。通过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短衣帮看来孔乙己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简直是发昏,胆大妄为。这个竟字本来是个普通的语气副词,用在这里,一方面表示丁举人凶残狠毒,冷酷无情。另一方面孔乙己和丁举人同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一个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穷途未路,貌似求生处境悲惨,被人踩在脚下,一个中了举人爬到了社会的上层,横行霸道,作威作福。这里就通过丁举人和孔乙己的对比来突出孔乙已命运的悲惨。抛开成人世界,我们最后来关注一下小孩子。与小伙计和成人世界不同,孩童有一颗童真之心,孩童出场是被笑声吸引而来。文章当中这样描写道,有几回邻居孩子听的笑声也敢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们吃了孔乙已给的茴香豆,最后在孔乙已多乎哉,不多也的迂腐中都在笑声里走散了。这正符合小孩子喜欢热闹的天性。但是他们生活在像咸亨酒店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小孩子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氛围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一丝势力和冷漠。这就通过小孩子的笑增强了孔乙己的悲凉。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这篇文章主人公是孔乙己,而长衫客、短衣帮掌柜、小伙计、小孩、丁举人。虽然这些是次要人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和孔乙己之间的关系,便交代了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展示了这个环境这种势力冷酷虚伪的特点,渲染了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小结,在分析社会环境的作用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三点,第一,我们要关注人物所处的社会的背景。第二,我们还要关注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第三,我们要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他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因为鲁迅从来不孤立的观察和描写一个人,他总是把人物放置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来观察和表现。只有把人物放置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人物的性格才得以充分的展现,我们才能够充分、全面、立体、深刻的分析和理解人物的特点,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