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五市十校14-15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试题--地理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五市十校14-15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试题--地理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7-24 22: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二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时量:7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15×3=45分)
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1~3题。?
1.上述四种天气系统天气系统过境时,最可能出现晴朗天气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1、B
2、D 3、D
【解析】
1、图中①气压持续下降,为暖锋天气过程;②气压先升后降,为高压反气旋过境天气;③气压持续升高,为冷锋天气过程;④气压先降后升,属于低压气旋过境过程。锋面都可能降水,气旋也可能降水,只有高压反气旋控制晴朗天气。 2、低空辐合说明近地面气压低,气流旋转向里辐合,到高空气压升高,气流辐散。 3、①天气系统为暖锋,风力小;②天气系统为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④天气系统为气旋,过境时有云雨天气。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  )
A.背斜 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B.向斜 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
C.断层 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D.背斜 内力作用后,外力沉积
5.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软至硬排列应为??(  )
A.丁、乙、丙??????B.乙、丁、丙??????C.丁、丙、乙??????D.丙、丁、乙
4.A 5.C 【解析】
?第?4 题,读图可知,甲地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所以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 背斜顶部被外力侵蚀。
第5 题,不同性质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岩性较软的容易被侵蚀,而岩性较硬的不容易被侵蚀,保留在地表海拔较高 的位置。读图可知,乙岩层露出地面最高,说明岩石最坚硬,丁岩层露出地表最低,岩层最软。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6~7题。
6.自然带沿①附近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7.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6:B??7:A?
【解析】
试题分析:6: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是抓住沿0°经线变化,这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 7:由海陆轮廓判断此区域为北非局部,①为地中海气候区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自然带,②为几内亚湾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带。 ?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 11月至次年1月  B. 2月至4月  C. 5月至7月 ?D. 8月至10月 9.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 8:A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南美洲。河流搬运能力与流速和流量有关,从甲地月平均径流量和降水量图上,分析得知甲河11月至次年1月流量最小,此时河流搬运能力最弱。故选A。 9:根据位置和区域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地势低平,沼泽(湿地)广布,沼泽对河川径流有明显的调蓄功能,所以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湿地调蓄。故选D。
图4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0、C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并结合俄罗斯西伯利亚区域地理回答区域地理特征:重要的“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这里土地辽阔,森林、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说明“地广人稀”、“矿产丰富”。由于纬度高、地冻天寒,因此气候较差,交通落后(和俄罗斯欧洲部分不能比)。综上选C.
11.20世纪后期以来,图示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部向西北部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交通条件改善????????C.开发了新资源???????D.市场广阔
【答案】:11、C
【解析】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社会经济生产力,结合“开发区”及时事信息综合分析主要是“开发新资源”。选C.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13题。
12.M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优质棉产区,原料丰富
??C.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D.河流众多,用水充足
13.某大型纺织集团在该地区建立“农场…轧花厂一纱线厂”产业链,其主要原因是(????)
A.可形成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B.土地资源丰富,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C.优惠政策多,基础设施完善???????
D.产业基础雄孕,人才技术优势突出
12:B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12:本题考查工业转移区位条件,旨在考查读图定位、提取信息、区域比较、调动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能力。M地区位于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该地区吸引纺织工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条件是原料丰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3:本题考查产业链,旨在考查调动工业集聚效应等区位知识能力。轧花厂与纱线厂具有生产上的联系,具有联系的工厂在布局上发生集聚,主要的目的是公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应。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右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回答14-15题。
14.如果图中的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A.6日23时???????????????B.7日23时???
C.6日11时???????????????D.7日11时
15.此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旧金山炎热干燥
C.开普敦温和多雨??????????D.北半球昼短夜长
14.A???15.D
【解析】
试题分析:如右图,第14题:若阴影部分为6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占7/8),则经线NA为180°,其地方时为24×7/8=21时(7日),由此推算出北京时间为7日17时;若阴影部分为7日(占1/8),非阴影部分为6日,则经线NB为180°,其地方时为24×1/8=3时(7日),北京时间为6日23时。只有A选项符合推论。
第15题,由第14题结论推算出经线NC为6日6时,弧CD为晨线,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
?第Ⅱ卷(55分)
16、牙买加,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铝土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岛屿北部山地,是世界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和出口国,主要出口贸易对象为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矿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空区的回填复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描述牙买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2分)
?
(2)分析牙买加成为世界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和出口国的有利区位条件。(9分)
?
16、(1)(共12分)①西半球、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四面临海的岛国,②地形多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山区面积较广),平原分布沿海地区;③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④气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⑤河流短小流急,水能丰富⑥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植被为主⑥土壤为砖红壤与燥红土。(每答一点得3分,以上任答4点得满分为12分)
(2)(共9分)①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3分)②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3分)③距主要贸易对象国距离近(离市场近或市场广阔)(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半球相对、海陆位置、经纬位置等)、地形、气候、河湖、土壤、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等方面。描述类尽可能方面齐全。注意图例分析。
(2)本题考查牙买加铝土生产和出口的有利区位条件等世界地理知识,旨在考查读图提取信息、调动、知识迁移综合分析能。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特征、铝土生产和出口的有利区位区位条件。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1分)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下图左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右图中B地形区是我国优质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之一。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民勤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该流域生态进一步恶化(12分)
?
?
(2)列举B地形区种植葡萄的优势自然条件。(9分)
17、(1)(6分)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3分);过度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3分);
(6分)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开采地下水;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灌有排);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答出任意1点得3分,任答其中2点得满分6分) ?考点: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
?
?18.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6分)
?
?
(2)图中旱地传统上种植小麦和玉米,拟将其全部调整为果园。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7分)
18、(1)(共6分)丘陵地形(3分):地势中高周低,或者总体起伏和缓(3分)。
(2)(共7分)赞同(1分)。理由:①旱地坡度较陡,易产生水土流失;②发展果园,可防治水土流失;③水果栽培收益较高,可增加农民收入;④经营果园需劳动力较少,可促进劳动力转移。(表明观点为赞同(1分),答对以上理由一点得3分,只要任意答对以上2点,即得满分6分,其它答案言之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不赞同(1分)。理由:①四川盆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多年种植小麦、玉米,已有丰富的耕作经验;③耕地改果园,导致粮食产量减少;④水果市场波动大,存在风险;
(表明观点为不赞同(1分)答对以上理由一点得3分,只要任意答对以上2点,即得满分6分,其它答案言之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地形特点可从总体地势起伏以及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等方面回答,图中等高线较为稀疏,总体地势起伏较为和缓;中部等高线数值大,四周数值小,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数值一般小于500米,以丘陵地形为主。
(2)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若同意,可从该地种植果树的有利条件及种植果树的有利影响等方面说明理由;若不同意,可从该地种植果树的不利条件及种植果树可能给该地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说明理由。
考点:地形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
?
地??理??答??案
1.B???2.D????3.D????4.A????5.C????6.B???7.A???8.A???9.D???10.C?
11.C??12.B??13.A??14、A??15、D??
16、(1)(共12分)①西半球、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四面临海的岛国,②地形多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山区面积较广),平原分布沿海地区;③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④气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⑤河流短小流急,水能丰富⑥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植被为主⑥土壤为砖红壤与燥红土。(每答一点得3分,以上任答4点得满分为12分)
(2)(共9分)①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3分)②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3分)③距主要贸易对象国距离近(离市场近或市场广阔)(3分)
17、(1)(6分)问题: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3分);过度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3分);
(6分)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开采地下水;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灌有排);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草;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答出任意1点得3分,任答其中2点得满分6分)
(2)(共9分)①光照充足(夏季光热充足),②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糖分积累),③气候干燥(可抑制病虫害发生),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质优良),⑤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有祁连山冰川融水灌溉)。(答出任意1点得3分,任答其中3点得满分9分)
18、(1)(共6分)丘陵地形(3分):地势中高周低,或者总体起伏和缓(3分)。
(2)(共7分)赞同(1分)。理由:①旱地坡度较陡,易产生水土流失;②发展果园,可防治水土流失;③水果栽培收益较高,可增加农民收入;④经营果园需劳动力较少,可促进劳动力转移。(表明观点为赞同(1分),答对以上理由一点得3分,只要任意答对以上2点,即得满分6分,其它答案言之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不赞同(1分)。理由:①四川盆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多年种植小麦、玉米,已有丰富的耕作经验;③耕地改果园,导致粮食产量减少;④水果市场波动大,存在风险;
(表明观点为不赞同(1分)答对以上理由一点得3分,只要任意答对以上2点,即得满分6分,其它答案言之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