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3 19: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 ”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调查问卷
2.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饮食习惯 B. 劳动工具 C. 自然条件 D. 劳动技术
3.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C. 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D. 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4.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 重视教育 B. 发展经济 C. 勤政爱民 D. 增强军事力量
5.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
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A.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6.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地位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 “ 国之大事,在 祀在戎。 ”从如图
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 农具和酒器 B. 礼器和兵器 C. 礼器和用具 D. 兵器和农具
7.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
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8.据史书记载,春秋前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时只剩二十余个。诸侯国的减少反映
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9.“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
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 ”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10.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 ”,墨家主张“兼爱 ”,法家主张以“法 ”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有“和谐 ”“友善 ”“法治 ”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C. 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D. 是学习外国的产物
11.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要“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最早出自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1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的一项是
A. 皇帝制度 B. 统一货币 C. 统一文字 D. 统一度量衡
13.公元前 210 年,一位布商去江南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A. B. C. D.
14.象棋盘上,中间有“楚河 ”、“汉界 ”。它们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秦统一六国 B. 楚汉之争 C. 涿鹿之战 D. 牧野之战
二、非选择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材料一 某同学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时拍摄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照片(下图)。
材料二 文物识别
A .碳化的稻谷 B .彩陶 C .骨针
(1)观察材料一中的照片二,可以发现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石器?(1 分)照
三为北京人使用火的情景。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
分)
(2)请将材料二的文物对号入座。(3 分)
①山顶洞人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 ③半坡原始居民
(3)通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历史。请你举出两条我们了解文 的途径。(2 分)
16.选择连线搭配题(8 分)
战役名称 时间 成语
牧野之战 春秋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商朝 临阵倒戈
长平之战 战国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秦朝 纸上谈兵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 助不给。 ……一不
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之 告之下》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 材料一、二描述的是什么王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
么?(4 分)
(2) 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后世产生什么消极影响?试举两例史实(4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
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旧贵族由
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卫鞅。太子 继位后,卫鞅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之
刑。卫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 秦的国势日益强盛。
(1)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卫鞅“变法之令 ”中直接触犯贵族利益,最遭旧贵族反
对的措施是哪条?阐述你的理由。(4 分)
(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
代,我们最需要这句名言体现的哪一种精神?(4 分)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 14ACBCD BDDAB BCAB
15.
(1)打制石器。改善生存条件,促进原始人体质的发展。(3 分)
(2)①C;②A;③B 。(3 分)
(3)途径:查找资料、走进博物馆、考察历史遗迹。(任答两点即可)(2 分)
16.
17.(1)分封制;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4 分)
(2) 由于诸侯国拥有较大权力,威胁天子权威,为后来割据混战,埋下隐患。举例略(4 分)
18.(1)政治方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破除特权和地位垄断(答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
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可酌情给 2 分)(4 分)
(2)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
(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