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50 分)
1.如果你去北京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
A .元谋人、北京人 B .北京人、山顶洞人
C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北京人、半坡聚落
2 .下列农作物中国最早种植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3 .下图是原始居民房屋结构图,造成图二与图一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工具 B .生产方式
C .人文环境 D . 自然环境
4 .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尧 B .舜 C .禹 D .炎帝、黄帝
5 .尧舜时期,以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分封制”
6 .下图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7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的建立者是( )
A .汤 B .禹 C .启 D .周武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1页(共 4 页)
8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下列青铜器中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是
A .四羊方尊 B .颂壶 C .毛公鼎 D .司母戊鼎
9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明代的标志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 .金文 B .小篆 C . 甲骨文 D .隶书
10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A .齐桓公 B .楚庄王 C .晋文公 D .秦孝公
11.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一状况始于修建了( )
A .长城 B .都江堰 C .灵渠 D .紫禁城
12 .战国时期,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13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与中国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有关的是( )
A .阪泉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楚汉之争
14 .《汉书 ·食货志》记载:“汉兴 … …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 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 .以法治国政策 B .勤俭治国政策
C .以德治国政策不变 D .休养生息政策
15.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 .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 .“文景之治” D .奖励耕织
16.2017 年 5 月 14 日,习近平主席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道:“ 公元前 140 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 成了‘凿空之旅’。”习总书记谈到的“凿空之旅”指的是( )
A .甘英出使大秦 B .霍去病北击匈奴 C .张骞出使西域 D .班超经营西域
17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
A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8 .新疆是“ 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 ( )
A .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B .秦始皇南服越族
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 .三国鼎立
19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 .赤壁之战 B .曹丕定都洛阳 C .刘备称帝 D .孙权建立吴国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2页(共 4 页)
20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B .刘备 C .曹操 D .孙权
21 .“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大厮杀,是一场群兽狂斗,给社会带 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西晋王朝从此衰落。”材料描述 的是( )
A .“ 国人暴动”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八王之乱” D .“ 楚汉之争”
22 .420﹣589 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 称为( )
A .五代十国 B .南朝 C .北朝 D .十六国
23 .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洛神赋图》 B .赵州石拱桥 C .云冈石窟 D .魏碑
25 .下图书法作品中属于典型行书风格的是
A .
C .
B .
D .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 题 8 分,27 题 16 分,28 题 12 分,29 题 14 分)
26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 C 处是哪一政权?是由谁建立的?(4 分)
(2) 哪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结束三
国鼎立,统一全国的是哪一朝代?(4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 3页(共 4 页)
27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哲理和智慧,泽被后人,光耀世界。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人物的学说集中在什么著作?他创立了什么学派?(4 分)
(2)图二人物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 分)
(3)图三人物是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4 分)
材料二:“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材料二、三的评价都与我国西汉时期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他是谁呢?从创作体例来看, 该书有什么贡献?(4 分)
28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 一帝” 。秦朝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
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材料一中“秦王”指谁,材料体现了“秦王”作出了哪一重大贡献?(4 分)
(2) 材料二反映出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指出这种政治制度有何特点。(4 分)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为了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4 分)
29 .历史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中推进,改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
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
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商君” 的措施对秦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4 分)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依据所学知识,孝文帝汉化政策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4 分)
(3)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这里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试举两例。(4 分)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这句话给你的启示?(2 分)
2023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D C C B D C A B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D C D A C B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8分,27题16分,28题12分,29题14分)
26.(1)魏;曹丕 (4分) (2)赤壁之战;西晋 (4分)
27.(1)《道德经》;道家学派。(4分)
(2)儒家;“仁”; (4分) (3)墨家;“兼爱 ”、“非攻”(4分)
(4)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分)
28.(1)“秦王:秦王嬴政(或秦始皇)贡献:统一中国(4分)
(2)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任写一点)(4分)
(3)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或者引用原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任写两点)(4分)
29.(1)人物:商鞅(卫鞅,公孙鞅)。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分)
(2)方面:说汉语。影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4分)
(3)措施: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任答两点)(4分)
(4))启示:促进社会发展要改革创新;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