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侨谊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侨谊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3 19:3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分值: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
1. 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 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 ”的伟大学 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表明
A .北京人能够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
B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 .北京人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D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2021 年 10 月 17 日,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稻晚稻组合“叁优一 号 ”测产,双季稻周年亩产达到 1603.9 公斤。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 产区域位于我国的
A .黄河流域 B .辽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流域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 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
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 ”的是
A .炎帝、黄帝 B .盘古、女娲 C .尧、舜、禹 D .黄帝、蚩尤
4.《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 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 刻辞 ”。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 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 ”。这反映出,甲骨文
A .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 .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 .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 . 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5.《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 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诸侯对天子 应尽的义务是
A .朝觐述职 B .镇守疆土 C .随从作战 D .交纳贡赋
6.青铜鼎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 自从有了“ 禹铸九鼎 ”的传说,鼎 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春秋公羊传注疏》记载:“天子九 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由此可知
A .青铜礼器兼具南北特色 B .青铜鼎种类丰富且形式多样
C .青铜制造技术获得突破 D .青铜鼎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7.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示意图,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A .七国争霸的原因 B .列国变法的主要内容
C .秦巩固统一措施 D .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 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 ”是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9.阅读表格,可以说明
诸子百家代表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义礼智信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法治、爱国
A .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 .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 .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 .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10.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 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 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 ”,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11.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 ”于群臣,议定 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
A .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B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 .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2.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 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 民战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长平之战
C .桂陵之战 D .黄巾军大起义
13.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三个成语,请你确定 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 .春秋争霸 B .战国称雄 C .秦灭六国 D .楚汉之争
14.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写道:“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 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与材料中内容相符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皇之治 D. 贞观之治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属于“秦皇汉武 ”共同点的是 ①都统一了货币 ②都实行了思想专制
③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都反击匈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6.《携手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中讲到:“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 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 ’。 ”与此 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通西域 B .班超经营西域
C .甘英出使大秦 D .班勇出使西域
17.东汉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士大夫与宦官矛盾重重,张角以东汉中期成书 的《太平清领书》中“人间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均 ”为教义,创立太平 道,并以治病的方式传道,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这说明道教产生的 社会背景是
A .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 .时局动荡,民生艰难
C .无为而治,思想活跃 D .经济发展,民生安康
18.208 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 ”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 军。该战役
A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B .促成西晋的短暂统一
C .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 D .导致五代十国的更迭
19.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
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 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 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
A .史前时期 B .尧舜时期 C .夏商时期 D .三国时期
20.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图政权更迭图,图中“ ? ”处的朝代 是
A .秦朝 B .西晋 C . 隋朝 D .元朝
21.以下古代战役,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①阪泉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垓下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2.《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 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 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 帝迁都的原因是
A .平城文化落后 B .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 .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 .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2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
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 ”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 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 .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 .政权分立的加剧 D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24.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 就的是
A .张仲景 B .贾思勰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9 分,第 26 题 8 分,第 27 题 9 分,共 26 分)
25.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本题满分 9 分)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 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 ”到“天下为家 ”,经历了哪两种政 治制度的更替?(2 分)
◆西周制度的创新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1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
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2 分)
◆秦朝制度的建设
材料三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 握 ”的制度是什么?(1 分)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全国推行了 什么制度?(1 分)
材料四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 大一统 ”,都对统治思想进行 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 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 标。
——《“ 大一统 ”之梦》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 分)
2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 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 图文材料。请你回答相关问题。(本题满分 8 分)
【栏目一】工程建筑
(1)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 2000 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 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1 分)
【栏目二】发明创造
(2)东汉时期图二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谁?(1 分)造纸术的改进
有何历史意义?(2 分)
【栏目三】医农成就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医学引起 世界关注。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 尊称为“医圣 ”的是?(1 分)
(4)图三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中国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是?(1 分)
(5)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跟上世界发 展的潮流?(2 分)
27.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满分 9 分)
【生产篇】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 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 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 哪些新变化?(1 分)
【改革篇】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 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 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
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的措施。(1 分)材料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 大的成功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分)
【交流篇】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 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 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
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3)材料三中的“交通网络 ”指的是什么?(1 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说这个“交通网络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 分)
【发展篇】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 ”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 江南, 黃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 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4)根据材料四,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2 分,至少
写出两点)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 分,至少写出两点)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C D D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D A D A B A A B
21 22 23 24
D B A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5 题 9 分,第 26 题 8 分,第 27 题 9 分,共 26 分)
25.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 分)
(2)分封制(1 分);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
统治范围,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 分)
(3)中央集权制度(1 分);郡县制度。(1 分)
(4)追求大一统。(2)
26.
(1)都江堰。(1 分)
(2)蔡伦;(1 分)造纸术改进之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 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
一 。(2 分)
(3)张仲景。(1 分)
(4)《齐民要术》。(1 分)
(5)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学 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要勇于实践等。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
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人才强国。(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7.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使用。(1 分)
(2)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 分)
原因: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 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答任意 1
点即可)(1 分)
(3)丝绸之路;(1 分)
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 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答欧亚大陆东西方的 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也可)(1 分)
(4)原因: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
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经验。(2
分)(答任意两点即可)
(5)因素:生产工具革新;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 先进的生产技术;安定的社会局面等。(2 分)(答任意两点即 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