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物 理 试 卷
(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国际单位中,属于力学基本单位的是
A.瓦特(W) B.千克(kg) C.牛顿(N) D.焦耳(J)
2.俄乌冲突以来,我国政府十分关心在乌我国公民的安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布置撤侨方
案,首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于北京时间 2023年 3月 4日 20:08分(当地时间 14:
08)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起飞,于 2023年 3月 5日早上 5时 41分安全抵达杭州,飞行航程 8210km。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分”指的是时间
B.“飞行航程 8210km”指的是飞机的路程
C.研究飞机的飞行路线不能把飞机看成质点
D 8210.飞机的平均速度为 = = km/h ≈ 835km/h
9.83
3.如图所示,老师握住一个装满水的圆柱形杯子,杯子始终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握杯子用的力越大,杯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B.杯子表面越粗糙,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C.随着杯子内的水量减少,杯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减小
D.杯子和水的总重力一定等于手与杯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4.跳跳杆是一种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弹跳器。可以自由伸缩的中心弹簧,一端固定在跳杆上,另一端固
定在与踏板相连的杆身上,当人在踏板上用力向下压缩弹簧,然后弹簧向上弹起,将人和跳杆带离地面。
当某同学玩跳跳杆时从最高点竖直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全过程中,该同学速度一直减小
B.下落全过程中,该同学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下落全过程中,跳杆刚接触地面时,该同学速度最大
D.下落全过程中,跳跳杆形变量最大时,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每题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
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高一物理 — 1— (共 5页)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
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
研究方法。图甲、图乙分别表示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B.图甲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C.图乙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乙的实验虽为“理想实验”,无法实现,但伽利略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的方法,帮我们找到
了解决运动和力关系问题的办法
6.甲、乙两机器人送餐时同向做直线运动, 图像如图所示, = 0时,两机器人并排,0~2s内甲
匀速运动,之后匀减速直至停止,乙一直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机器人在 0~8s的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为 3: 5
B.甲、乙两机器人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3: 2
C. = 8s时两机器人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 0.8m
D. = 2s时两机器人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 0.2m
7.传送带在工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长为 = 3m的传送带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 0 =
5m/s的恒定速率向右传动,现将一质量为 = 1kg的工件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工件和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 = 0.5,已知重力加速度 g取 10m/s2,工件可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力,则对工件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件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工件在传送带上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
C.传送带对工件所做的功为 15J
D.工件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为 1.1s
8.如图所示,长度为 的光滑轻质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的 A、B两点,衣服通过衣架的
4
挂钩悬挂在绳上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两竖直杆间的距离为 1 = ,绳子5
张力为 。保持 A、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平移到虚线位置时,此时
3
两竖直杆间的距离为 2 = ,绳子张力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5
A = 4 ′ B = 5. . ′
3 3
C.保持两竖直杆间的距离为 1不变时,仅将 B端移到 1位置,绳子张力变小
D.保持两竖直杆间的距离为 1不变时,仅将 B端移到 2位置,绳子张力不变
高一物理 — 2— (共 5页)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
三、非选择题:共 60 分。其中 9、10、11 题为填空题,12、13 为实验题,14~16 题为计算题。考生根
据要求在答题卡的非选择区域内作答。
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记录弹簧自由下垂时下
端在刻度尺的位置。在弹簧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
弹簧的长度。以弹簧的弹力 F为纵轴,弹簧的长度 x为横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的 F—x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
该弹簧的原长为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计算结果保留 3位有效
数字)。
10.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个小石子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
的曝光时间是 0.01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 0.8cm,实际长度为 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
度为 4.0cm。根据以上数据估算,在相机曝光时间内石子实际下落的距离为 m,这个
石子大约是从 m高处落下的(g取 10m/s2)。
11.元旦家家户户挂上了灯笼.如图所示,一重力为 的灯笼悬挂于两墙壁之间
处于静止状态.绳 水平,绳 与竖直墙夹角为 60°.若不计绳子质量,则绳
的拉力大小为 ;绳 的拉力大小为 。
12.(6分)某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图甲中,
橡皮条的一端连着轻质小圆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 。图乙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
同拉住小圆环,使小圆环处于 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 。图丙中,用一个力 单独拉住小圆环。仍
使它处于 点。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需要记录甲图中 点的位置
B.乙图中,实验时两细绳必须垂直
C.应在细绳上用笔尖记录间距较近的两点来确定细绳的方向
D.乙图和丙图中小圆环都处于 点表明:图中 单独作用的效果与 1和 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2)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右侧放大图所示,读数 为 N。
(3)若乙图中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1 = 6.00N、 2 = 8.00N,且 1、 2的夹角为锐角。则
(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 10N的弹簧测力计测出 1、 2的合力。
高一物理 — 3— (共 5页)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
13.(8分)甲、乙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 A为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
放置的质量为 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个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弹簧
测力计的细绳水平,实验时用力向左拉动 A,当 C的示数稳定后(B仍在 A上),
读出其示数 F,则该设计能测出 (填“A与 B”或“A与地面”)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 = 。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 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
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
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滑轮间的细绳水平,实验时,多次改变沙桶
中沙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 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 F及对应的物块在
1
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在坐标系中作出 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 k,与纵轴的截距为
b,因乙同学不能测出物块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 (填所测物理量及符
号)。根据所测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 。
14.(10分)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推沙发,沙发的质量 m=30kg,该同学给沙发施加了水平向右的推力
F=80N,但没有推动。重力加速度 g=10m/s2。
(1)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沙发的受力示意图;
(2)求沙发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f;
(3)若该同学给沙发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 F1=140N,沙发运动起来。已知沙发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4。求沙发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f1。
高一物理 — 4— (共 5页)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
15.(10分)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B = 2.0kg的长木板 B静置,木板的左端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 A =
4.0kg的物块 A也静置,它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A = 0.5,如图所示。 = 0时刻给 A施加水平向右的
恒力 = 28N,木板 B被锁定不动。重力加速度 = 10m/s2。
(1)求 0 = 2s时物块 A的速度 1,以及在 0 = 2s内 A的位移 1;
(2)若在 0 = 2s后撤去拉力,同时解除木板 B的锁定,已知物块 A始终未离开木板,求木板 B的加速
度和最大速度。
16.(15分)如图所示,倾角为 =53°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A=2kg的物块 A静止在
斜面上,斜面与 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与 A相连接的绳子跨在固定于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上,绳
子另一端固定在与滑轮等高的位置。再在绳上放置一个动滑轮,其下端的挂钩与物块 B连接,物块 B、
C、D与弹簧 1、2均拴接,B、C之间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1=140N/m,C、D之间弹簧劲度系数为 k2=100N/m,
mB=1.6kg、mC=1.0kg、mD=0.4kg,当绳子的张角 =74°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而且 A恰好不下滑(这
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弹簧、绳子、小滑轮的重力,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
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此时绳子的拉力 T的大小;
(2)对物块 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 F,使其缓慢下滑一段距离至绳子的张角为 =120°时,物块 D
对地的压力恰好减小至零,求:
①物块 B上升的高度 h;
②此时压力 F的大小。
高一物理 — 5— (共 5页)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阅卷说明:参考答案是用来说明评分标准的。如果考生的答案、方法、步骤与本参考答案不同,但解答
科学合理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考生错误的性质参考评分标准及阅卷教师教学经验适当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在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每题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
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题号 5 6 7 8
答案 AD BC ABD AD
三、非选择题:共 60 分。其中 9、10、11 题为填空题,12、13 为实验题,14~16 题为计算题。考生根
据要求在答题卡的非选择区域内作答。(9~13 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9. 6.00(1分) 43.0~44.5
10. 0.2 20
11. 3G 2G
12.D 3.70 不能
13 2 .A、B(全部选对的得 2分,部分选对的得 1分,有错选的得 0分) 光电门 A、B之间的距离
14.(本题满分 10分,第一小题 4分,第二小题 2分,第三小题 4分)
解:(1)沙发受到重力 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N及静摩擦力 f,人施加的推力 F,如图所示。
(2)根据平衡条件有:f=F=80N
(3)沙发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1 =
=
得: 1 = 120N
15.(本题满分 10分,第一小题 4分,第二小题 6分)
(1)木板 B锁定,A受力做匀加速运动,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 A = A
1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
得: = 2m/s2
0 = 2s时物块 A的速度为 1 = 0
得: 1 = 4m/s
在 0 = 2s内 A
1
的位移为 1 = 22 0
得: 1 = 4m
(2)撤掉外力,解除 B锁定后,B受力做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 A = B 2
得: 22 = 10m/s
B的速度为 B = 2
A受力做减速运动,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 A = A 1
解得: 21 = 5m s
最终是 A、B同速,即 A = B,此时 B有最大速度,设达到共速所用时间为 t,此后 AB一起做匀速运动,则有:
A = 1 1 = B = 2
解得: B ≈ 2.67m/s
16.(本题满分 15分,第一小题 4分,第二小题第一序号 6分,第二序号 5分)
(1)物块 A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 = sin
= cos
=
联立解得:T=10N
(2)①对滑轮受力分析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 = 2 37° = 16N
弹簧 k1处于原长,要使物块 D刚好离开地面,弹簧 k2要先恢复原长,再伸长,物块 C上升的
h = + 距离 C : = 0.14 2
+
弹簧 k 1伸长的距离 L: = = 0.10 1
物块 B上升的距离 hB: = + = 0.24m
②当绳子的张角为 =120°时,由平衡条件知
绳子的拉力为: 1 = + + = 30N
2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
1 + = ( + )sin
=
= ( + )
联立记得:F=40N
3
{#{QQABAQYUggiAAAIAAAhCAwE6CgGQkBGACKoOwEAMoAAAy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