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实数
第1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基本目标】
1.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实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如图,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容易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通过观察教材P8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它是一个什么数?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
教师启发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2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统称实数.
(1)概念反馈: 中是无理数的是,它们全部都属于实数.
(2)判断: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教学说明】无理数、实数的概念由2引出用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行定义,进而辨析无理数时不能只看形式,还要看结果,即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利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进而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的点.教师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教学说明】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目前较为困难,利用课前操作方法作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轴上表示的点的方法,进而建立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教学说明】在完成上述例题中,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有理数运算法则,进而让学生很自然的迁移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并体会到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在数中,无理数有( )个.
A.1 B.2 C.3 D.4
2.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A.有理数 B.无理数 C.实数 D.整数
3.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化简:|a-1|+(a-2)2=
【答案】1.B 2.C 3.1
【教学说明】跟踪练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疑问,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波利亚认为,“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更多的东西”、“学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学生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结论,从而得出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注意类比思考,以旧迎新.
课件14张PPT。11.2 实数
第1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第11章 数的开方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 问题 回忆有理数的分类,及与有理数相关的概念等。教师引导得出下列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如
等 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能新课导入例1 (1)试着写出几个无理数。推进新课(2)判断下列各数中,哪此是有理数?哪此是无理数?思考:1、如何把实数分类?例2 将例1(2)中各数填入相应括号内。
整数集{ ……}
正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例3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表示的数是什么?由这个图示你能想到什么?解:由图可知,OO′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π,所以O′点表示的数是π,由此可知,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无理数。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OO’例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的平方根是±2 B. 是无理数
C. 是有理数 D. 是分数分析: 的平方根即4的平方根±2, =-3是有理数,而 是无理数,不属于有理数范围,故其不可能是分数。故选D。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是一个无理数
B.在 中x≥1
C.8的立方根是±2
D.若点P(2,a)和点Q(b,-3)关于y轴对称,
则a+b的值是5 B2、下列各数中,不是无理数的是( )
A.π B. C. D.D当堂训练4、判断正误。
(1)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2)不带根号的数是有理数。
(3)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4)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5)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你还有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课堂小结1.教材11.2习题 1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 毛泽东第2课时 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基本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能对实数进行大小比较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实数的性质、实数的大小比较及运算.
【教学难点】
实数的大小比较.
一、复习回顾
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的倒数是什么?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什么?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填空
与 互为相反数, 与 互为倒数,|- |= .
2.概括
在实数范围内,有关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大小比较、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仍然适用.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教师及时点评.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例 试估计+与π的大小关系.
解:用计算器求得
+≈3.14626437,
而π≈3.141592654,
因此+>π.
五、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请你试着计算下列各题.
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实数的大小:
3.试解答下列问题:
(1)指出5在数轴上位于哪两个整数之间;
(2)写出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整数.
【答案】1.(1)1 (2)2 (3)0 2.(1)< (2)>
3.(1)2和3 (2)0,1,2,3,-1,-2,-3
【教学说明】跟踪练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
六、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何疑问,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
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的方法:(1)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2)平方法;(3)近似取值法.
2.实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三级(6种)运算,以前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仍然适用.
课件17张PPT。11.2 实数
第2课时 实数的性质及运算第11章 数的开方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那么,这一法则能否推广到实数呢?
数a的相反数是-a(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新课导入π-3.14的相反数是3.14-π(2)指出- ,1- 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2)- 是 的相反数;
1- 是 -1 的相反数;例1.(1)分别写出- ,π-3.14的相反数; 解:- 的相反数是(3)求 的绝对值;| |=|-4|=4.(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求这个数。绝对值为 的数是 或- 在数拓展到实数后,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规律、公式仍然适用于实数范围,归纳在实数范围内适用的公式,法则。1、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2、两个正实数,绝对值较大的值也是大;
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推进新课3、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分配律:a(b+c)=ab+ac例2 计算下列各题:
(1)解:
=-3+3- -1+ = -1例3 已知实数x、y、z,满足2|4x-4y+1|+
+3(z- )2=0,求(y+z)?x2的值。∴x=- ,y=- ,z= 。
∴(y+z)x2=(- + )?( )2= × =1、(1)绝对值等于 的实数是 ,绝对值
是 的实数是 。(2) 的相反数是 ,
绝对值是 。当堂训练解:因为 < =45-1=44,
> =43+1=44,
故 <2、比较 与 的大小。3、由于水资源缺乏,B,C两地不得不从河上的抽水站A处引水,这就需要在A,B,C之间铺设地下管道。有人设计了三种方案:如图甲,图中实线表示管道铺设线路,在图乙中,AD⊥BC于D,在图丙中,OA=OB=OC,为减少渗漏、节约水资源,并降低工程造价,铺设线路尽量缩短。已知△ABC是一个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个铺设方案好。甲乙丙解:让学生回顾本节知识,思考整个学习过程,
看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课堂小结1.教材11.2习题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课后作业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 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