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滁州西涧》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5 20:1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滁州西涧韦应物( 737-约789 ) ,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步入晚年的诗人厌倦了官场的生活,而追求一种自然简单的生活。作品《韦苏州集》,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 、两卷本《韦苏州诗集》 、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歌以田园风物著名,也有一些作品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当时诗人正处任滁州刺史,
步入晚年的诗人厌倦了官场的生活,而追求一种自然简
单的生活。
这首诗是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文翻译1.滁州:今安徽滁州,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漂浮。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彩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一二 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时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总 结
1.《滁州西涧》是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名字是什么?
2.本诗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问答题:
1.唐代 韦应物
2.对比鲜明答案理解性默写《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滁州西涧》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 。
《滁州西涧》中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写出了作者悠闲的心态,也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的句子是:“ , ” 。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