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5 20: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5.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7.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注词释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
2.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3.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着像泼洒的墨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跳上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比喻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2.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雨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一派明媚的风光。 卷地风来忽吹散,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赏析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赏析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者: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万余首。亦能文。著有《诚斋集》。 作者介绍:如果你的好朋友要离开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你这时候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又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呢? 咱们以前学的古诗词中有没有描写离别时的情景的呢?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早晨。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它时节。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词语解释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的节奏。毕竟 西湖 六月中, 风光 不与 四时同。接天 莲叶 无穷碧,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画出古诗的节奏。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和别的季节不一样。 同桌互相读古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满湖的莲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一片,在阳光的照应下,莲花呈现出了非同一般的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议论写景静态美 色彩美 无边无际的壮阔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思考: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不同点?相似点:
不同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动态多(翻、遮、跳、入、吹),是楼上所见的雨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只写“莲叶”和“荷花”两景,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是在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两句议论,两句写景。都是写六月西湖的景色,景中有情,情在景中。都有诗情画意。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古诗今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诗句赏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诗句赏析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