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
A.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B. 发现于黄河流域的下游
C. 代表当时农业生产最高水平 D. 社会等级分化明显
2. 下列主张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C.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3.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 保证了农民生产耕作时间 B. 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 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4. 敦煌莫高窟壁画有三大特点,“在内容上,中西方同类神像同在一窟。在风格上,敦煌式西域风格与传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汉式风格并存……在立体感表现上,印度明暗法与中国的色晕法,各展风采”。从材料可知,敦煌莫高窟文化( )
A. 是中外文化交汇的产物 B. 是历经数世纪锤炼的结晶
C. 使中外文化趋于一致 D. 使中外文化的差异性扩大
5. 如图分别是隋唐大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元朝大运河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截弯取直,缩短了航程,还开辟了沟通南北的海运航线。这一变化反映出( )
隋唐时期运河图 元代运河、海运图
A. 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B.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 交通发展改变了政治中心 D. 元朝政府重视海防建设
6.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第13款规定:“其进口货物由中国商人转贩内地者,经过各关,均照旧例纳税,不得另有加增”。这一规定表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
A. 极力侵夺清朝海关主权 B. 企图扩大对华最惠国待遇
C. 力图限制中国内地关税 D. 意欲扭转中美的贸易逆差
7. 1902年,梁启超撰写了《古议院考》,提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认为上古时期的中国就已经萌生了议院制度的雏形。由此可知,梁启超( )
A.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 认为古代政治比西方优越
C. 托古改制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 为立宪运动寻找历史依据
8.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阐述道:“尽管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有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地方,但毫不留情地触及儒家学说中名教、三纲五常等维护等级制度的旧文化的根源,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作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 )
A. 解放思想 B. 尊孔复古 C. 托古改制 D. 清除陋习
9.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缓和阶级矛盾
C. 巩固红色政权 D. 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
10. 下图为1939年9月18日《抗建》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主体是滴血的我国东北四省地图。该漫画( )
A. 揭露日本占领东北的企图 B. 表明了东北是抗战主战场
C. 可以激发国人的抗日热情 D. 说明漫画艺术为政治服务
11.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 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D.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2.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B.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D.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3.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 B. 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
C. 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 D.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14. 邓小平理论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
A 需把握时代,与时俱进 B. 能显示理论示范作用
C. 应扩大理论的范围 D. 需不断与实践相结合
15. 2019年9月16日,所罗门与台湾“断交”后,太平洋上的另一个岛国基里巴斯也在9月20日宣布与台湾“断交”,台湾“邦交国”缩至15个。这表明( )
A. 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 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16. 下图反映的是2016~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登记数及其增速情况。由此可知,当今中国( )
A. 科学技术取得全面突破 B. 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C. 政府鼓励支持科技创新 D.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章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经济政策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构
材料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称“五四宪法”。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摘编自《“五四宪法”诞生记》
(1)指出材料一中图1所示中央机构的制度名称。与图1相比,图2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并指出其意义。
18. 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特区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摘编自杨洲、张栋《城市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开封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有利条件,并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的历史意义。
19.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批有志少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人物 简介
詹天佑 (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钱学森 (1911—2009) 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赴美留学。就在这一年,他写下这样一段话:“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夫妇决意放弃在美优厚待遇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但是,美国当局将钱学森一家逮捕,后来,美国又对他们一家进行严密监视。1955年,中国用朝鲜战场上俘获的11名美国空军战俘换回钱学森一家。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奉献一生,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由选择一个视角,谈谈你对《少年中国说》观点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永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7. 名称:三省六部制。变化:宰相被废除。说明: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18. 原始史料:“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史料解释: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历史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 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9.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 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0. 内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18题答案】
【答案】(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出现娱乐场所。
(2)条件:沿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便于招商引资;国家给予对内、对外的特殊优惠政策。意义: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提供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经验。
【19题答案】
【答案】示例:
观点:少年的时代责任感,是国家振兴的希望。
近代中国,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梁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詹天佑以优异成绩回国,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进步;邹容撰写《革命军》,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周恩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