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
历 史(闭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 小题,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1972年,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发布,我国在云南元谋发现了两枚直立人门齿化石,经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 170万年。这说明 ( )
A.元谋人能够制作粗糙的石器 B.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D.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1987 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今藏于河南博物院)将中国音乐文明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提前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 由此可知,新出土文物( )
A.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B.可能改变已有历史结论
C.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D.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相
3.新郑境内有轩辕避暑洞、轩辕庙、轩辕宫等遗存。 同时,郑州还是“岐黄中医药文化根脉之地”,发现与岐黄中医药文化有关的遗址、胜迹、地名、山川、庙宇约百十余处。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
A.蚩尤 B.黄帝 C.舜 D.禹
4.“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说明该制度( )
A.导致了王室衰微 B.使诸侯力量强大 C.巩固了西周统治 D.权利和义务交织
5.“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这说明甲骨文 ( )
A.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史料 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影响深远 D.佐证了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
6.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个时期的历史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7.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说道:“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旨在强调商鞅变法 ( )
A.损害了秦国旧贵族利益 B.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C.激发了秦国人参军热情 D.在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
8.王桐龄的《中国史》提到:“(战国)学术异常发达。 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材料突出了“百家争鸣”的 ( )
A.背景 B.内涵 C.结果 D.影响
9.钱穆认为“秦人统一……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C.开凿灵渠统一岭南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之失,在于政,而不在制。”下列最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 )
A.废除分封建立郡县 B.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11.某学习小组从下列不同视角感受帝王治国措施。他们探究的是 ( )
视角 感受
丰收交租的农民 薄赋
成年男子的徭役 轻徭
触犯律法的囚徒 轻刑
年事已高的老者 敬老
A.文景的温情治理 B.汉武的文治武功
C.光武的精兵简政 D.孝文的移风易俗
12.《史记·儒林外传》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臣,又封以平津侯。这得益于汉武帝 ( )
A.推崇儒学 B.推恩措施 C.兴办太学 D.统一铸币
13.《资治通鉴》记载:“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材料所述史实 ( )
A.打击了西汉的统治 B.推翻了西汉的统治
C.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14.《汉书·西域传》记载:“自宛以西至安息国 不知铸铁器。 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材料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 ( )
A.宗教传播之路 B.民族交融之路 C.商业贸易之路 D.科技交流之路
15.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我们应该注重预防,通过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来抵御病毒的侵袭。早在东汉末年,已有名医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他是 (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16.《三国志·周瑜传》记载:“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材料反映的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下列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西晋的统治危机 B.西晋的民族迁徙
C.西晋的统一大业 D.西晋的民族矛盾
18.右图是南朝青瓷莲花尊,集中了浮雕、模印、刻画等装饰手法,将莲花纹恰当地装饰在每个部位,形态丰富,变化多端,创造了完美的艺术造型。这一文物直接见证了南朝 ( )
A.社会经济繁荣
B.制瓷工艺高超
C.中外交流活跃
D.民族交流频繁
19.“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最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
A.齐国管仲改革 B.秦国商鞅变法
C.西汉北击匈奴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xī hǎ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释文:醯(即醋)醢(用鱼肉制成的酱),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这主要体现了贾思勰 ( )
A.民生为本 B.因地制宜 C.不畏艰辛 D.注重创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 小题,30 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
设计灵感。 “龙辰辰”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的龙鼻作为设计元素;龙脊结构、龙腹纹来源于西周何尊侧面的四道扉棱和云雷纹;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纹饰;“龙辰辰”参考北京故宫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设计龙爪造型,彰显威武和庄严。
——央视新闻客户端
(1)根据材料,指出“龙辰辰”的设计融入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上述探究,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分)
(3)请再举一例你生活中见到或感受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分)
2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017年5月 14 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新时期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说说鎏金铜蚕的历史研究价值。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丝绸行销海内外的原因。 (2分)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人都说“功莫大于秦皇汉武”,可见汉武帝刘彻比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汉武帝他创造了六个“第一”。 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摘编自安作璋、刘德增《汉武帝大传》
材料二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进入了东晋、南北朝时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终于完成了再造统一的历史使命。这是数百年来多少旷世枭雄所梦想的目标,无论是前秦的苻坚、北魏的孝文帝,还是鲜卑英雄宇文泰、一代英主周武帝,他们都为这个梦想的实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这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大分裂,人们对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充满了强烈的渴望。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汉武帝创造“第一”的相关史实。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的政局特点。你认为用哪种方式梳理历史能更直观地呈现这一特点。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时期人口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晋时期人口流动情况。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 (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2分)
25.(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 (2分)
(2)根据材料二的两幅图片,从民族交融的角度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分)
(3)结合生活实际,请再举一例说明民族交融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C C B B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D B C A B D 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
(1)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西周何尊扉棱和云雷纹;云纹铜禁纹饰;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上古特色龙鼻;(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具有延续性或传承至今等);一脉相承;多元一体;包容性;传承性;博采众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领域广阔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贴春联;逛庙会;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文化。孝道;仁者爱人。(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2.(6分)
(1)了解古代养蚕业;了解古代鎏金工艺的发展;了解古代丧葬习俗。了解汉代石泉县的历史;了解汉代的社会发展情况。(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汉代养蚕缫丝业(丝织业)发达;政府重视丝织业;汉代交通发达;丝绸之路的开辟;技艺高超,做工精致;官府经营。(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一方面,丝绸之路仍是中西方的重要商道;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积淀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弘扬丝路精神。(经济文化两方面,分开写,合在一起,都算2分)(2分,言之有理即可)
23.(6分)
(1)“罢黜百家、尊崇(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设置太学;北击匈奴,巩固统治;设置西域都护;命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开辟丝绸之路;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刺史制度。(任意三点即可)
(2)政权并立;政权分立;政局纷繁复杂;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图示法;示意图;大事年表;年代尺;列表格。(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国家统一。(1分)
24.(6分)
(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中原人南迁;北民南迁;(2分,每点1分)
(2)兴修大量水利工程;水稻广泛种植;冶铸、造纸、造船、制瓷、纺织等方面有显著发展;建康等商业城市兴起;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3)北方人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北人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北民南迁。(第一种描述完整即可,第二种答出来相互关系)
25.(6分)
(1)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在不断的边境战争中进一步交融;区域特征明显;战争;友好交流;和平交往。(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汉族学习和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汉人胡食;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礼仪;相互交融;双向交流。(言之有理即可,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蒙古族的马头琴,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新疆的囊、烤包子,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汉族的文字,便利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床、凳子、椅子、烧饼等;歌舞、饮食等方面都可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的发展。(2分,举例1分,说明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