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十)3.1 重力与重心(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C.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D.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2.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3.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外的是( )
A. B. C. D.
4.关于重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即与接触面垂直
B.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若地球为规则球体,且质量分布均匀,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
D.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5.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它呈现了“飞奔的骏马的一只蹄踏在飞燕上的情景”,这座雕塑能稳稳地立着是因为( )
A.马蹄大的缘故
B.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C.马所受重力很小的缘故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6.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将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对容器和容器内的水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重心慢慢下降
B.系统的重心先下降后上升
C.系统对地球的引力先减小后增大
D.有可能绳的方向不竖直
7.在空易拉罐中注入适量的水后,将易拉罐倾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结果易拉罐“倾而不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打开的满装易拉罐也可以“倾而不倒”
B.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在过易拉罐与桌面接触点的竖直线上
C.注入适量水后,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升高了
D.若将注水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质量不变,其重心位置也不变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B.重力就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C.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9.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拳击手用尽全力击出一拳,但未击中对方,所以这个击拳过程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C.一个物体没有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所以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两个大小相等、作用点相同的力,可以说这两个力相等.
二、多选题
10.下列有关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C.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物体的重力是变化的
D.物体的质量和重力都是恒定的
11.力是物理学基础的概念,下列关于力的认识正确的有( )
A.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人脚形变后欲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C.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D.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故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12.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弹簧秤和天平都可以直接用来测量重力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直线上
三、解答题
13.观察图,思考以下问题: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吗?重心位置与什么有关?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请举例说明。
14.找出下列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作出物体所受该力的图示。
(1)在水平桌面上重为50N的书的重力;
(2)空气对气球的20N的浮力。
15.运输货车的制造标准是:当货车侧立在倾角为30°的斜坡上时,如图所示,货车仍不至于翻倒,也就是说,货车受到重力的作用仍落在货车的支持面(以车轮为顶点构成的平面范围)以内,如果车轮间的距离为2.0 m,则车身的重心与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水平路面上车身的重心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设车的重心在如图所示的中轴线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A正确;
B.力离不开受力物体,一个力必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B错误;
C.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由于惯性,不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根据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
答案:A。
2.D
解析: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垂直于地面向下,A错误;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B错误;
C.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只能说风筝的重心升高了,但是相对风筝的位置是不变的,C错误;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D正确。
答案:D。
3.B
解析:人的质量分别近似均匀,故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故ACD中重心在人体内,而B项中重心在人体外侧;
答案:B.
4.C
解析:A.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故A错误;
B.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所以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它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还与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故B错误;
C.若地球为规则球体,且质量分布均匀,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最小,所以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故C正确;
D.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秤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答案::C。
5.D
解析:ACD. 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翔的燕子上,和马的重力大小没有关系,和马蹄的大小没关系,而是因为马处于平衡状态,飞燕对马的支持力和马的重力在一条竖直线上,故AB错误D正确.
B. 根据马的形态可知,马的重心不会在飞燕上,故B错误.
6.B
解析:装满水的球壳和水整体的重心在球心,随着水从阀门不断流出,重心位置不断下降,总体重力减小,即系统对地球的引力减小,当水快要流完后,重心又上升,最后处于球心,故重心的位置先下降后上升;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7.B
解析:A.未打开的满装易拉罐的重心位置较高,不在过易拉罐与桌面接触点的竖直线上,故A错误;
B.易拉罐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易拉罐的重心位置在过易拉罐与桌面接触点的竖直线上,故B正确;
C.注水后,易拉罐下部的质量变大,重心下移,故C错误;
D.将注水后的易拉罐水平放置,易拉罐里的水质量分布改变,其重心位置改变,故D错误。
答案:B。
8.C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故A错误;
B.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所以不能说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
D.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故D错误。
答案:C。
9.A
解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故A与题意相符;
B.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拳击过程中,其身体的各个部位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B与题意不符;
C.一个物体没有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可能受的合力为零,故C错误与题意不符;
D.、两个大小相等、作用点相同的力,方向不一定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与题意不符.
10.AC
解析:由G=mg可知,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重力无关;故B错误;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物体所在的位置及纬度不同,则其重力不同;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
11.AC
解析:A.物体所受重力
只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所处空间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有关,与其运动状态无关,A正确;
B.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的弹力是地面发生形变要恢复形变对人产生的力,B错误;
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C正确;
D.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但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质量分布均匀的篮球,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不在球上,D错误。
答案:AC。
12.CD
解析: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同于地球的吸引力,A错误;
B.天平是用来测量质量的仪器,弹簧秤可以直接用来测量重力,B错误;
C.砖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无论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C正确;
D.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重力与拉力一定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重心一定在悬线所在直线上,D正确。
答案:CD。
13.见解析
解析:不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及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如木匠用的拐尺的重心和圆环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14.(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在水平桌面上重为50 N的书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2)空气对气球的20 N的浮力,施力物体是空气,受力物体是气球。力的图示如图所示
15.1.73m
解析:设O为车厢的重心,过O作两车轮连线的垂线,交点为A,如图所示,
过O作重力作用线OB,此线不能超过B车轮,否则车将反转.取临界点B,在直角三角形OAB中,由几何关系可知:∠AOB=30°,AB=BC=1m,
OA=AB=1.73m;
点拨:本题属于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对应的物理模型,确定出不会翻车的临界条件:若要不翻车,过重心O的重锤线不能跨到B的左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