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十三)4.1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平均速度和力的合成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方法,这个方法是( )
A.理想化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 C.控制变量方法 D.实验方法
2.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微元法
B.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C.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极限法
3.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5N和6N,则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的( )
A.0N B.6N C.11N D.5N
4.三个力F1=3N,F2=4N,F3=5N,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
A.0N B.5N C.10N D.13N
5.作用于一个质点上的三个力,F1=4N,F2=11N,F3=28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为( )
A.12N B.25N C.3N D.11N
6.下面有关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增大一个分力,合力一定增大
C.合力可能大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D.合力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7. 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共4个力作用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方向沿斜面向下
C.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为等效替代的关系
D.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8.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力中,可能使小球平衡的一组是( )
A.2 N,3 N,6 N B.1 N,4 N,6 N
C.35N,15 N,25 N D.5 N,15N,25 N
9.下列几组力中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A.3 N 1 N 6 N B.7 N 12 N 8 N
C.15 N 19 N 5 N D.32 N 24 N 13 N
二、多选题
10.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面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F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图乙的F′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在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D.在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1.在探究力的合成法则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要调节另一弹簧秤拉力
D.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为90 ,以便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12.如图所示为两个大小不变、夹角θ变化的力的合力的大小F与θ角之间的关系图像(0≤θ≤36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0≤F≤10 N B.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2 N≤F≤14 N
C.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6 N和8 N D.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2 N和8 N
三、解答题
13.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为m的小球1和质量为2m的小球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14.如图所示,AB、AC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面成30°,若把球O的重力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
(1)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2)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并写出小球所受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
15.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受到同一水平面中几个共点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其中沿正东方向、大小为50N的力,改为沿正南方向作用于该物体(大小不变).这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多少?合力的方向如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平均速度和力的合成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方法,这个方法是等效替代方法。
答案:B。
2.C
解析: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故A错误;
B.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B错误;
C.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错误。
答案:C。
3.A
解析: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
所以
故A正确.
4.D
解析:F1和F2的合力最大为7N,最小为1N,F3=5N,所以三个力最小值为零,三个力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和,即12N,所以ABC可能,D不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答案:D。
5.B
解析:F1=4N、F2=11N、F3=28N,三个力最大值等于三个力之和.即43N.三个力最小值是28N-4N-11N=13N;所以合力大小可能是25N,不可能是3N、11N和12N;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6.D
解析:A.若两力夹角较大时,合力可能小于任一分力,故A错误;
B.由力的合成法则可知,增大一个分力,合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B错误;
C.合力大于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差,小于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故C错误;
D.由力的合成法则可知,合力随着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故D正确。
答案:D。
7.C
解析:A.物体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故A错误;
B.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
C.与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为等效替代的关系,故C正确;
D.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因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斜面,不是物体,而作用在物体上,故D错误。
答案:C。
8.C
解析:要想平衡合外力需要为零,2 N,3 N,6 N的合力范围:1N≤F≤11N;
1 N,4 N,6 N的合力范围:1N≤F≤11N;35 N,15 N,25 N的合力范围:0N≤F≤75N;
5 N,15 N,25 N的合力范围:5N≤F≤45N;所以选C.
9.A
解析:三个力合力为0时,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任意一个力在另外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A.3N和1N的合力范围为
6N不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0,故A正确;
B.7N和12N的合力范围为
8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B错误;
C.15N和19N的合力范围为
5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C错误;
D.32N和24N的合力范围为
13N在合力范围里,故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0,故D错误。
答案:A。
10.BC
解析:AB.图乙的F′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故B正确,A错误;
CD.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D错误.
答案:BC。
11.AB
解析: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以保证等效性,选项A正确;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选项B正确;
C.因为弹簧有一定的弹性限度,所以弹簧秤的弹力大小适中即可,不需要拉到最大值,选项C错误;
D.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大小适当即可,不一定应为90 ,选项D错误。
答案:AB。
12.AD
解析:CD.由题图可知,当两分力夹角为180°时,两分力的合力为2 N,则有
|F1-F2|=2 N
而当两分力夹角为90°时,两分力的合力为10 N,则有
=10 N
联立解得这两个分力大小分别为6 N、8 N,故C正确,D错误。
AB.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为14 N;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为2 N,合力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即合力大小的变化范围是
2 N≤F≤14 N
故A错误,B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答案:AD。
13.(1),;(2)
解析:两小球皆静止,故都处于平衡态,合外力为零。
(1)将球1和球2当做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Fa与Fc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
所以有
Fa==2mg
Fc=3mg=mg
(2)隔离分析小球2,受力分析如图,G2与Fc的合力与Fb等大反向
所以
Fb==mg
14.(1) (2),0N
解析:(1)两分力大小分别为
(2)小球的受力分析图
小球静止,合外力为0
15.,方向为西偏南45°
解析:物体受到几个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的合力为零,一个力50N,方向水平向东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其余力的合力方向向西,大小为50N.将该力变为水平向南,其它力均不变时,则物体的合力大小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方向为西偏南4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