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十六)5.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时精练(十六)5.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附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03 22: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课时精练(十六)5.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的合外力越大,其惯性越大
D.只有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才具有惯性
2.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4.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不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没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5.如图所示,对下列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右上方的路牌所标的“50”为车辆通行的平均速度
B.由图乙可推出,所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均在其几何中心处
C.图丙中,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说明其具有惯性
D.图丁说明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到的
6.物理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应用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7.以下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牛顿提出力的概念,并揭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8.关于力和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
B.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发生了变化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的作用效果仅由力的大小决定
9.“必修教科书中这样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其中“改变这种状态”指的是改变物体的( )
A.加速度 B.速度
C.质量 D.受力
二、多选题
10.围绕“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认识与研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根据“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这一现象,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车问题”时,只强调了推力,而忽视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
C.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利用微元法推导出来的
12.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满液体静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有a、b、c三个不同材质的物块,物块a、c均对容器壁有压力,物块b悬浮于容器内的液体中,忽略a、c与容器壁间的摩擦。现给容器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使容器向右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物块将保持图中位置不变,与容器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B.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C.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度运动
D.物块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三、解答题
13.有人认为,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具有惯性。这种看法对吗?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有关?请用实例来说明你的看法。
14.铁锤和手柄之间发生了松动,在没有其他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如何使它们之间能够紧固?
15.一列在笔直铁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有一光滑水平桌面上放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因受合力为零,故相对地面保持静止状态,而相对加速运动的火车在向后以a做加速运动。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均具有惯性,且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均无关,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就越大。
答案:B,
2.A
解析:AC.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选项A正确,C错误;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视重为零,仍有惯性,选项B错误;
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由于材料不同,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所受摩擦力不同,不能推断得出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选项D错误。
答案:A。
3.D
解析:A.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速度的原因,故A错误;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即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停下来需要改变的速度多;而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速度容易改变的缘故,故D正确。
答案:D。
4.D
解析:A.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
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有惯性,选项B错误;
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的缘故,选项C错误;
D.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选项D正确.
5.C
解析:A.图甲右上方的路牌所标的“50”为车辆通行的瞬时速度的大小。A错误;
B.由图乙可推出,质量分别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均在其几何中心处。B错误;
C.图丙中,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说明其具有惯性,C正确;
D.图丁说明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得到的。D错误。
答案:C。
6.A
解析: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应用了微元法。故C正确;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最后利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即应用了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答案:A。
7.D
解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B.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故B错误;
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故C错误;
D.牛顿提出力的概念,并揭示“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故D正确。
答案:D。
8.C
解析:A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可能只是速度大小变化,可能只是速度方向变化,也可能两者都变化,故AB错误;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是受到力的原因,C正确;
D.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共同决定的,D错误;
答案:C。
9.B
解析:状态与时刻对应,过程与时间间隔对应,故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可以是瞬时速度,也可以是动量,与质量、加速度以及受力无关,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B。
10.ABD
解析:亚里士多德根据“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这一现象,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A正确;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车问题”时,只强调了推力,而忽视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选项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ABD.
11.AD
解析: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选项A正确;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法,选项B错误;
C.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选项C错误;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是利用微元法推导出来的,选项D正确;
答案:AD。
12.CD
解析:由题意可知,c浮在上面对上壁有压力,可知c排开水的质量大于本身的质量;同理b排开水的质量等于本身的质量,a排开水的质量小于本身的质量;则当容器向右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左侧壁相互挤压;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度运动;物块c因相等体积的水将向左运动,则导致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可将c想象为一个小气泡)。
答案:CD。
13.见解析
解析: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才迫使其状态改变,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无论运动与否,无论什么运动状态都有惯性,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量度。例如你座在匀速运动的汽车里面,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你将会向前倾倒。
14.将手柄沿手柄的方向猛击地面,上方的铁锤由于惯性而继续沿柄运动,从而使铁锤紧紧套在手柄上
思路:由题意可知考查惯性的应用,结合牛顿定律分析可得.
解析:将手柄沿手柄的方向猛击地面,手柄因受到阻力作用而静止,上方的铁锤由于惯性而继续沿柄运动,从而使铁锤紧紧套在手柄上.
点拨:应用惯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时,注意分析物体原来状态,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哪些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哪一部分)状态易改变,哪些物体(哪一部分)因惯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5.小球最初处于静止状态,若车相对于地面以a向前做加速运动,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仍相对于地面静止,而水平方向相对火车有了向后的加速度,故小球相对火车向后以a做加速运动。
解析:小球最初处于静止状态,若车相对于地面以a向前做加速运动,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仍相对于地面静止,而水平方向相对火车有了向后的加速度,故小球相对火车向后以a做加速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