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03 21: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周长 授课教师 姜珊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会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认识“一周”二、辨析比较理解概念测量周长 体会思想巩固练习内化周长总结收获 展望未来 由学生熟悉的市政府为市民免费开放的“湘江公园”导入,引入小胖健身计划:小胖需要围着公园跑道每天跑一圈。怎样才能完成健身计划?板题:认识周长多媒体出示四天运动的动图。教师总结:(板书:一周)(一)摸一摸周长教师带领学生感受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数学书、桌面板书:长度描一描周长 呈现1号学习单第一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先描画三角尺的一周,然后学生完成1号学习单辨析图形,总结定义将小胖四天运动的路线抽象出图形,比较黑板中的“周长”与四天的路径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板书:封闭出示1号学习单第二部分,辨析“一周”“封闭”的概念。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周长的计算1.直线图形的周长计算想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呢?明确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长度的和。总结: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所有边长度的和。化曲为直,操作求长减肥后的小胖登上了舞台,需要一顶礼帽,怎么测量礼帽的尺寸呢?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即为图形的周长。测量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所有边长度的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利用“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解决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巩固练习快速口算“草坪”的周长绕着公园健身跑一圈有多少米?你知道这两块草坪的周长谁更长吗?一个长方形的跑道被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小胖和轩轩进行赛跑,小胖沿着A路线跑,轩轩沿着B路线跑,他们谁跑的路程长?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摆一个长方形,能摆出多少种?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多媒体课件出示湘江公园的跑道,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比划如何帮助小胖的健身计划。学生辨析四天的运动路线,比较说明为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不是图形的一周。学生跟随教师用手指摸一摸生活中物品表面的周长,比较桌面和书封面周长的长短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单,并且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描画钟面、叶片、奖状的周长。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发现四天运动的路线图中第二天是有缺口的,这样的图形是没有周长的。完成2号学习单后自主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学生用手头的工具测量三角尺的周长,明确规则图形的周长是所有边的和。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具袋中的绳子测量礼帽的尺寸。学生快速口算出三块绿色草坪的周长。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合作学习,想一想除了计算还能用什么办法比较周长。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合作学习,思考两条线路的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正方形,体会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周长不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引入小学生生活中的四幅情境动态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一周”的概念——一周就是图形的外缘线既没有重合的也没有遗漏的部分。通过摸一摸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再次让建立“周长”的表象,并且明确周长的概念中是有“长度”的。将生活中的周长过渡到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是在平面上的。通过学生自主的分析比较,发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才是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进行三角形一周的测量,将三角形一周三条边剥离组成一条线。再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测量头围的长度。总结出“图形的一周都有固定的长度”。通过习题层层递进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周长的表面积及其长度的计算。利用乘法口诀快速口算周长,为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做铺垫。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移动图形的边能够与左侧的图形重合。通过抽象出小胖和轩轩的跑步路线,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边的长短有关和面积多大无关。再次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边的长短有关和面积多大无关。回顾总结,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