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 鲁科版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B卷(后附解析)
试卷后附解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添加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在时间内火箭下落
C.t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返回到地面
2.下列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 )
A.
B.
C.
D.
3.有几位同学为了测试某款汽车的性能,记录了该汽车沿平直公路启动、匀速行驶和制动三个过程速度的变化情况如表,若汽车启动和制动可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速度(m/s) 0 10.0 20.0 28.0 28.0 28.0 28.0 20.0 0
A.汽车加速到6s末才开始匀速运动 B.加速阶段位移为90m
C.前8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D.制动过程加速度大小一定为
4.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D.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5.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m/s2,加速一段时间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6m/s2,整个过程的移为300m,则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
A.15m/s B.30m/s C.7.5m/s D.无法求解
6.一物体以从A点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以速度到达相距为s的B点,则该物体经过0.4t时刻的瞬时速率和距B点为0.4s处的瞬时速率分别为( )
A., B.,
C., D.,
7.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做匀加速运动,其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汽车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b
B.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汽车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C.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D.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8.下面是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 B. C. D.
9.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忽略空气阻力)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要想出现这一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取)( )
A.所用光源普通白炽灯光源即可
B.所用光源频闪发光,间歇频率为
C.所用光源频闪发光,间歇频率为
D.水滴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满足
10.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
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
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
11.为了测得一楼房的高度,某同学让一粒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测出下列哪个量就可以求出楼房的高度( )
A.仅测出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仅测出石块落地时的速度
C.仅测出石块落地前的最后1 s内的位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
B.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C.把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
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2)某实验小组所得纸带上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x1=2.50cm,x2=3.40cm,x =4.31cm,x =5.21cm ,x5=6.11cm,x6=7.01cm。打点计时器在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vE=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小组计算出纸带上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后,在坐标系中描出的点如图丙所示,请根据这些点在丙图中作出v-t图像 ,并根据图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所选用的电源电压略高于额定值,所测加速度的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13.某实验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1)调整弹射装置和光电门位置,使小球被弹射后,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均可通过光电门。
(2)记录小球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1、Δt2,已知小球的直径为d,则小球第一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
(3)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有Δt1 Δt2,(填“>”、“<”,“=”),如果已知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为t,由此可以推断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用字母d、Δt1、Δt2和t表示)。
评卷人得分
四、解答题
14.一辆以108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在驶近一只小狗时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则在多少时间内停下来?
15.今年重庆地区持续高温,多地出现山火。四旋翼无人机在救灾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架无人机完成任务归来,悬停在距地面高度处。操作员利用遥控器关闭电动机电源,无人机立即无初速度下落,经后,接通电源同时改变功率,无人机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无人机无初速下落2s时的速度,在2s内下落的高度;
(2)无人机着地时速度多大,再次接通电源后,减速下落到着地的时间。
16.如图是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示意图,通常情况下,驾驶者的反应时间(从司机意识到应该停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与其注意力集中程度、驾驶经验和体力状态有关,平均为0.4~1.5s,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则可能会增加。表格中的数据是部分安全距离数据,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分析计算中得到启示。
(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计算表格中A的数据;
(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请计算表格中B、C的数据;
(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2m处有障碍,此时他的车速为72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s,请通过计算判断他是否会碰撞障碍物。
车速v(km/h) 反应距离s(m) 刹车距离x(m) 停车距离L(m)
40 10 10 20
60 15 22.5 37.5
80 A B C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A.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像可知,0~t1时间内图像的斜率小于t1~t2时间内图像的斜率,则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A错误;
BCD.根据图像可知,速度始终为正值,即在0~t3时间内火箭一直在上升过程,且在t3时刻速度为0,即t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BD错误,C正确。
答案:C。
2.D
解析:A.A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B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C图像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C错误;
D.D图像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答案:D。
3.C
解析:A.汽车加速时的加速度
加速的末速度为v=28m/s,由v=at得t=5.6s,即汽车加速到5.6s末开始匀速运动,故A错误;
B.加速阶段位移为
故B错误;
C.前8s匀速运动的位移
则前8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故C正确;
D.制动过程的末速度为0,速度从20.0m/s减至0所用时间不一定是2s,所以加速度大小不一定为10m/s2,故D错误。
答案:C。
4.D
解析:A.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故A错误;
B.20s到40s时,a的速度仍比b快,20s~40s时a、b之间的间距在增加,故B错误;
C.40s时,a、b物体速度相等,v-t图像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s到40s时间内,a的位移比b多了40m,在20s之前a的位移也比b大,所以40s时,a、b的距离大于200m,故C错误;
D.速度曲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的位移,从图中可以看出,60s时a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要比b大,即a的位移大于b,故D正确。
答案:D。
5.B
解析:设最大速度为v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代入数据,得
答案:B。
6.D
解析:经过时间t物体从A点运动B点,所以
经过0.4t时刻的瞬时速率
可得
设距B点为0.4t处的瞬时速度为,则该点据A的位移为0.6s,该物体的加速度为a,由运动学公式
又
解得
答案:D。
7.A
解析:AC.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整理得
结合图像可知,汽车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图像中直线的斜率
解得
故A正确C错误;
BD.由图像的意义可知,某一时刻的纵坐标表示从0时刻到该时刻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b。图像上任一点纵坐标与横坐标的乘积表示位移,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没有意义,不表示汽车通过的位移,故BD错误;
答案:A
8.CD
解析:AC.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A图中斜率为零,速度为零,说明物体静止,C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C正确;
BD.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B图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D正确。
答案:CD。
9.BD
解析:A.光源是持续的,水滴反射光是持续的,人看到的水滴是运动的,应使用频闪光源,故A错误;
BC.设光源发光间隔的时间为T.图中
CB=30cm=0.30m,BA=10cm=0.10m,CD=50cm=0.50m
由
CB-BA=gT2
解得
频率
故B正确,C错误;
D.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
故D正确;
答案:BD。
10.BD
解析:A.由图知,在前3s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在前3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故A错误;
B.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第3s内和第4s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则加速度相同,故B正确;
C.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几何知识可知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根据图像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2s内和0~4s内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不等,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不等,故D正确。
答案:BD。
11.ABC
解析:A.设楼高为H,根据H=gt2知,A正确;
B.根据2=2gH,H=,B正确;
CD.若知道石块在最后1 s内的位移,可求石块落地时的速度,然后再求楼高.在最后1 s内
x=t=t=×1=,v=x+
代入H=,可得楼房的高度,C正确D错误.
答案::ABC。
12. CBDA 0.57 不变
解析:(1)[1]实验顺序应先固定计时器,然后将纸带穿打点计时器,接着将打点计时器接入电源,打开开关,拖动纸带打点,待纸带完全通过计时器后计时关闭计时器,因此顺序应为CBDA。
(2)[2]该实验用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根据题意可知,纸带上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要求E点的速度,则取E点前一个点和后一个点之间的位移,可得
(3)[3]将这些点用平滑的直线连接起来,不能落在直线上的点,让点迹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图像如图所示
[4]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可得加速度为
(4)[5]只要电源频率不变,就可保证打点周期不变,点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变,实验得到的数据就所计算的加速度就不变,与电源电压是否改变无关,因此所测加速度的值不变。
13. = 或
解析:(2)[1]小球第一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3)[2]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小球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相等,则挡光时间
Δt1=Δt2
[3]小球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根据题意,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运动公式
v2=v1-gt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14.5s
解析:
由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最后速度减到零,由
可得
15.(1),;(2),
解析:(1)由题意,知无人机无初速下落时做自由落体运动,2s时的速度
在2s内下落的高度
(2)由题意,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求得
可得,减速下落到着地的时间
16.(1)20;(2)40,60;(3)见解析
解析:(1)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运动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反应时间为
解得
(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则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由运动学公式
可得
即
解得
停车距离为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则有
(3)在正常反应时间内,司机反应距离为,则有
解得
司机实际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所以其实际反应距离为
刹车距离设为,则有
可得刹车距离为
则停车距离为
说明会碰撞障碍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