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
教材分析:
1、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台阶》一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彩。
2.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八年级学生在记叙文阅读中虽能注意事件的整体把握,但在语言鉴赏能力提升方面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要着重让学生明白语言特点,学会从比较中体会,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阅读也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析读法、讨论法 )
2、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文章怎样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和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重视认识了解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
准备ppt课件。语文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
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小说:《台阶》。
2.作者简介:
李森祥,衢州人。部队作家。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 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 .速读课文,简略概述故事内容(提示:谁 干什么?)
2.提示思考:
a、 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
b、 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
c、 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
3、学生表述: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
明确要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4、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明确要点: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三、研读赏析 ,领悟人物形象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父亲,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引导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明确要点: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归纳概括: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有一种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亲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么兴奋,造台阶时,放起鞭炮,“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他的心头充满喜悦。
2、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要点: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分析本句,感知父亲形象。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3、父亲为建造台阶付出了哪些艰辛的努力?
明确要点:想建台阶——准备材料——建造新房——建成台阶
愿望 (辛苦准备) 实现
父亲的愿望到实现经历了漫长的准备,在这过程中父亲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
4、 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
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要点:这是对父亲神态的描写,父亲虽然忠厚老实,但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内心世界还是时时有波澜的
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明确要点:这一段既有对父亲的动作的刻画,又有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是的不自在。
e、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要点:结合前文介绍到“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这说明他的谦卑心理是长期存在的,而盖好了新房后一下子受到别人的仰慕,这种心理反差造成了父亲的尴尬。
小结主旨:
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又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自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上去坐了。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本文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四.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听歌曲,再一次去回忆和品味父爱亲情。
2、父亲是这样一个老实厚道、谦卑而又要强的农民,那么你认为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子仅仅是为了显示地位吗?若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
(生:a、实现自我价值 b、追求人生目标 c、为了子孙后代……)
3、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宏愿劳苦了一生,但是,当新屋真的建成了,父亲却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吗?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4、学生表述:父亲,我想对你说……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选一个角度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台阶高, 老屋:三级台阶 拼命硬干
主人的地位 父亲 坚韧不拔
就 相应的 高 新屋:九级台阶 艰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