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4 20: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之一。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是编排文言文的学习。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作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学习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守株待兔》摘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孩子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宋国一农夫,守着田里的一个树桩,希望能再得到撞上树桩而死的兔子。故事说明不愿付出努力,想侥幸获得意外成功是行不通。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39个字,就把一个故事及议论写得清清楚楚。它与“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一起,既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寓言提供了范本,又为“快乐读书吧”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做了铺垫。
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在朗读文言文时,正确断句并读得基本流利。初步获得语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孩子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也更活跃了。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量的生字,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以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提高自学的能力。
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上文言文《司马光》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初步掌握了借助注释、图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寓言故事是运用虚构浅显的小故事,说明的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许多寓言现在已变成了成语,本文就是其中之一。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乌鸦喝水》等数篇寓言故事,尤其是二下课文《寓言二则》更是直接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寓言”这种文体,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本篇课文语言比较简单,所以我在课堂中会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文章的韵味和情感,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寓意。
课后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是三上“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的朗读目标提高,即学生需要在了解文言文的语言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基础上,在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停顿,从而把课文读通顺。
课后的后两个练习题,指出了三下学习寓言的两个目标:(1)读懂故事内容,即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2)通过具体问题的回答,检测对寓意的感悟理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避免要学生高度概括寓意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在不同的语境中识记生字,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指导写好释、耕两个字,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借助拼音、教师范读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尝试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借助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寓意。
2.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联系生活实际,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明确单元主题
导入: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成语故事往往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
看图猜成语。
(1)出示《坐井观天》《画蛇添足》相关的图片,学生猜成语。
(2)拓展:这些成语都属于寓言,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预设:《亡羊补牢》《画龙点睛》《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揭示单元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
①引导学生看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启发思考: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寓言故事。为什么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②引导学生看单元页上的插图。
提问:这是什么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过渡:像这样的寓言故事生动幽默,充满智慧,
(2)了解学习目标。
读寓言,一要读懂故事,二要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引入文题,揭示题意
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
过渡引入课文: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篇文言文《守株待兔》,看看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让学生结合“株”的注释,尝试说一说“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3.介绍出处,激发兴趣。
①《守株待兔》出自古书《韩非子·五蠹》,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老马识途》等,《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
②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家。后世尊称韩非子或韩子。“子”是古人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三、初读感知,读出韵味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提醒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①读准生字:耕者 释其耒 冀复得兔
②读准多音字:而身为宋国笑,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在此处是“被”的意思,因此读第二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组词、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3)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2.读好停顿,感受韵味。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停顿。
(2)借助互动课堂,学生根据朗读在白板标注停顿。对照交流停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教师巡视,同桌互读,互查节奏。
分组齐读,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
四、品读词句,疏通文意。
1.回顾旧知: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疏通文意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读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
2.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1)读懂寓言故事的起因。
①“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株”是树桩。译文是宋国有个种田的人,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今异意:“走”和“行”
走:跑。拓展词语“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百兽见之皆走” 这里“走”什么意思 (跑)
“儿童急走追黄蝶”,“走”什么意思 (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是什么意思?(走)
小结:这些“走”啊都是跑的意思,看来这个字古今意思差别很大。古文中的走要用“行”来表示。
(2)读懂寓言故事的经过。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耒耜常并用。“耒”字教学。
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拓展与“耒”字有关的字,都与耕地、种田有关,如“耕”、“耘”。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②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课文意思。
因:于是。
释:放下。拓展词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
冀:希望。注意与“翼”比较区分。
(3)读懂寓言故事的结果。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笑”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知道是“耻笑和讥笑”的意思。 为:被
4.同桌之间讲述故事大意,互相补充、指正。
小结: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这篇文言文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仅39个字,却把故事讲述得很完整。
五、背诵课文,深化寓意
借助白板互动功能,完成闯关背诵。
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
(1)配乐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故事的画面。
(2)这篇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谁能背诵下来?
①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而( ),冀( )。兔( ),而( )。
②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③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理解笑因,揭示寓意
小组讨论: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交流寓意:不努力,而抱有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3.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农夫的行为太可笑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呢?
预设:有些人不努力工作,就盼着天上掉馅饼,偶尔一次买彩票中了奖,就寄希望于中奖过日子。
有学生由于一次没有好好复习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努力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小结: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一种好方法。
4.回归经典,拓展阅读
拓展:出示原文图片,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小结: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希望同学们可以握住这把钥匙,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透过课本,回归经典,体验到文化的厚重,也为学生走入历史,亲近文化,搭建了桥梁,从而让学习真正生发,使学习生活化,也可以拓展群文阅读,让阅读打开生面。】
六、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
借助白板批注功能圈画重点笔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耕、释”。
耕:左窄右宽,“耒”首笔是横,末笔捺改点。“井”的撇笔从竖中线右侧起笔,撇向“耒”下侧,长竖起笔高,收笔低。横画较多生字,注意长短比例和距离,疏密匀称。
①拓展:耕字初文始见于战国金文,古字形从耒从井。井代表井田,兼表音。耕的本义指犁田、翻地,泛指从事农业活动,又引申比喻为进行某种活动或致力于某种事业。
②组词识记:“耕耘”“耕种”“刀耕火种”“笔耕不辍”
【设计意图:通过字形演化,理解耕字本意,明确耒字部生字与农业有关,便于归类识记。通过拓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生活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汉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传承汉字文化,回馈课内尤其是古诗文学习。】
释:“釆”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右上“又”的两笔从竖中线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下末笔竖与“又”两笔相交点垂直对齐。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写。
3.展示点评,评价要点:一是书写是否正确,二是书写是否端正、整洁。
小结:同学们,本堂课我们从《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不能不劳而获的道理,希望生活中同学们都不要像农夫一样心存侥幸,能够努力奋斗,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基础篇:①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②课外阅读《韩非子》中其他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如《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
提高篇:①背诵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守株待兔》改写成现代文。
关注人物心理和语言,可适当合理想象。
②选取两至多篇,展开群文阅读,对比阅读。
初步尝试探索寓言故事的生活立足点,发现其当代用途。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