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七册 第8课 第 1 课时
课 题 龙里格龙 《夜深沉》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京胡与乐队《夜深沉》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龙里格龙》中的一首欣赏乐曲。《夜深沉》是一个传统京剧曲牌,它以昆曲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三个字。全曲E宫B徵调式,通过京胡与乐队的演奏,将乐曲结构扩展成为引子-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使原曲刚劲且优美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表现。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是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较强,能够听辨出不同情绪的音乐,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作为教师应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锻炼他们,对于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则要更加耐心的多引导,多鼓励,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教 学 目 标 1.欣赏京胡与乐队《夜深沉》,感受器乐作品中的京腔京韵,正确演唱主题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之情。 2.认识京剧中的伴奏乐器,通过对比聆听能够辨别京胡与二胡在外形和音色上的异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3.了解音乐创作中“紧缩”创作手法,并让学生尝试创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重 点 感受京剧唱腔在器乐曲中的韵味,正确演唱主题旋律。 难点 认识京剧中的伴奏乐器,辨别京胡与二胡在结构和音色上的异同。 教 具 音乐书、多媒体设备、京胡、二胡、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教学方 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师 生 互 动 设计意图及 核心素养落实点
聆听感知 聆听体会 感知表现 演唱实践 示范演唱 互动学唱 拓展升华 拓展延伸 综合展示 作业设计 【导入】 听音乐:老师首先通过示范演唱之前所学过的乐曲片段进行导入(故乡是北京),请同学们说一说乐曲的名字及相关艺术形式。 2.问题:不知道同学是否发现,这些乐曲当中除演唱的部分,还有很多其他乐器的声音,我们把它们叫做京剧的伴奏乐器。 【讲授】 首先通过微视频,介绍京剧中的伴奏乐器。 2.初听:观看器乐曲《夜深沉》视频,找出的主奏乐器(京胡...) 3.教师出示乐器,与学生互动 (1)京胡的音色是怎样的?(找学生互动体会) 生:清脆明亮,穿透力强 教师出示乐器(二胡)对比两种乐器外形,(聆听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片段)说出音色。 生:抒情柔美,富有歌唱性。 (3)如果想要表现刚劲有力、充满激情的场面时应用那种乐器?(京胡)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首京胡与乐队演奏的《夜深沉》。 (4)介绍《夜深沉》 4.复听(分段听) 第一乐段: 这部分音乐的速度?(慢板) 拍号四二,有板(拍掌)有眼(点),跟音乐感受板眼。 跟琴学唱主旋律,感受京剧唱腔在器乐曲中的韵味。 第一遍:视唱旋律 第二遍:加入装饰音,唱出京腔韵味 第三遍:加入板眼、装饰音完整演唱。 第二乐段: 这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中板--有慢速逐渐加快) 你还听到了其他乐器吗?生:镲、木鱼(其实是绑子) 节奏的加快,伴奏乐器也变得丰富了,(出示乐器“梆子”) , 跟旋律打节奏。(1.学生代表打 2.其他同学发现问题 3.完整全体打) 第三乐段: 这部分音乐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快板) 作曲家是如何将乐曲情绪达到高潮的? 音乐创作:讲解“紧缩”的音乐创作手法。 完整聆听第三乐段。 【总结】 5.伴随着下节课学习的歌曲音乐《龙里格龙》,感受不同风格的京味作品,本课结束。 课后,请试着用家中的“筷子”模仿梆子,进行节奏练习。 课堂开始以复习歌曲的方式进行导入,勾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对已学乐曲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录制“微视频”的方式讲解京剧的伴奏乐器,能够将知识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出示京胡、二胡,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异同。 学唱主旋律,感受京剧唱腔在器乐曲中韵味。 了解京剧不同场景需要的典型伴奏乐器,层层推进,体验和感受京剧的魅力。 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可以为一首乐曲的旋律变得多样化。
板书设计提示 京胡与乐队《夜深沉》 结构:引子---慢板---中板---快板
课 后 反 思 本课将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与二胡的音色对比、分段聆听欣赏、演唱主题旋律等主要内容贯穿其中。课堂中,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了京剧中伴奏乐器的演奏,并且能够跟随老师,演唱出京胡的主题旋律,最后进行的小小作曲家编创环节,同学们紧跟老师的讲解,自己编创了“紧缩”手法的旋律,从而由浅入深的解决了重难点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于我国京剧艺术的喜爱。在这其中,也不免会有学生演唱的不够准确的地方,这时就需教师及时改正,这里我采用了具体音具体分析的方式,提醒学生仔细听辨自己的演唱与琴的音高一致,再听听和老师演唱的味道有何不同并进行模仿,从而更好的完善演唱,达到技能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在学唱乐句时,还应加入更多的装饰音韵味的讲解,这样才会使同学们演唱更具有京腔特点。 今后,我也将对于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完善。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合理的整合安排教学内容,并继续努力。